陈传仁:丝路基金可产生巨大杠杆效应

2014年11月27日07:42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陈传仁

  不久前,中国宣布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这一消息无疑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注入了强心剂,提供了灵活的资金保障。虽然这笔资金由谁来管理还未最终确定,但如何用好这400亿美元,使其创造出更大价值,已是一个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发挥金融杠杆的强大作用,撬动万亿丝路资金绝非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计划,而是能使丝路基金切实达到收益最大化的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输入,借助金融杠杆,利用丝路基金平台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手段。400亿美元的确是很大一笔资金,但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这样范围广、时间久、难度大的工作来说,“以钱生钱”才能可持续发展。

  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丝路基金是一个巨大的杠杆,而非固态资金池,400亿美元只是先期启动资金。尤其基础设施建设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非常重要,长周期的资金更需政府与银行等多类商业机构积极合作投融资。有分析称,亚太区域未来10年间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达8万亿美元。通过发行债券、概念股、公募、保险、援助、信贷等各类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方式,丝路基金可以让400亿美元基金发挥万亿美元甚至更大功效。

  丝路基金尤其有必要让民间资本试水,让深藏潜力的民间资本成为中国引导的互联互通合作的亮点。中国动用外汇储备资金为丝路基金注入资本金,就是希望能够撬动更大规模的银行融资和民间资本。通过丝路基金的建立,可以促进国内过剩的产能和民间资本“走出去”,只有民间资本走出去,才能完成中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丝路基金将带来的另一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契机,在于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我们既要有具备专业知识和素养的管理人才,也要有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才,他们将在“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创造巨大价值。因此,丝路基金的钱要想真正花在刀刃上,就应当设立专门款项用于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并借此机会形成一个人才网络,使人才在“一带一路”上也“流动”起来。

  从这个角度看,丝路基金的设立也不能忽视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沿线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潜力巨大,同时也面临多种问题。例如,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否会影响到投资和资金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殊的历史文化会对互联互通计划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动用自身力量,中国还应调动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的力量,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在这些国家长期工作生活所形成的人脉资源,促进从官方到民间多层次的国际合作,真正达到“一带一路”文化上的交流融合。

  设立丝路基金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运用金融杠杆撬动万亿丝路资金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利用“大金融”的思维,整合各项资源,丝路基金一定可以创造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成就。▲(作者是知名台商、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丝路 基金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今评媒:单双号限行就有APEC蓝?
  • 解放日报:从“小苹果”能学到啥
  • 南都:念斌又成犯罪嫌疑人,何其怪哉!
  • 扬子晚报:“服毒抗罚”悲剧重演,谁是“导演”
  • 新京报:孙杨禁赛拖半年公布是否“特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