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普京露面,西方“唾沫雨”也下足了

2015年03月17日07:34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俄罗斯总统普京16日借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面对舆论公开露面,从而结束了关于他为何10天未在公开场合出现的猜测潮。

  普京被西方描述成“独裁者”,他10天“不知去向”让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嗅到了鲜腥。克里姆林宫曾宣布普京会见吉尔吉斯斯坦客人,但后来该报道被收回,增加了事情的戏剧性。

  西方舆论在最近这几天过足了“臭一把”普京的瘾。一些西方主流媒体自己不好意思八卦,就“引用”互联网传言,从莫斯科“政变”了,甚至普京已经“身亡”,到普京出国陪女友“分娩”去了,“加入IS”了,什么都说。

  俄罗斯与西方严重对立,普京又是这个国家的强势领导人,围绕他稍有可被解读为“不正常”的迹象,西方舆论就会冲他下一场“唾沫雨”,看来已是注定了的。按照西方的逻辑,这些还都是俄“专制”及“信息不透明”碰上西方“言论自由”的结果,是莫斯科“自找的”。

  如今的世界上,在俄罗斯这种同美国公开翻脸的大国做领导人,个人名誉风险看来相当高。从戈尔巴乔夫以来,克里姆林宫又更换过三位主人,叶利钦、普京,中间穿插了梅德韦杰夫。老戈搞垮了苏联,在西方的名声最好。老叶试图带俄融入西方,没成功,但在西方没挨骂。

  普京接手了一个因未被西方接纳而反思、后又被北约东扩逼急了的俄罗斯,究竟是“克格勃普京”塑造了与西方渐行渐远并终于与之对立的俄国,还是俄的“绝地反击”塑造了强硬的普京呢?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然而西方对思考这个问题似乎毫无兴趣,西方舆论不假思索地将普京描述成“恶魔”,这对西方来说不仅简单而且省心。它们掌控的舆论工具强大,可以随意勾勒它们幻想的世界。

  西方看来已同普京结下很难解开的“梁子”,很多西方人相信,这个梁子只是他们与普京个人之间的,只要俄罗斯有机会“换掉普京”,一切就能从头再来。

  这种想法很可能是天真的。在美国继续推动北约东扩,最终目标是要搞掉俄对美的“战略核威慑”、把俄变成其俯首帖耳“小兄弟”的情况下,西方其实决定了俄罗斯愤怒的国家性格,普京的做事风格只是与这一性格相吻合的面孔和表情。

  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是对西方对俄政策的反应性表现,俄罗斯的辽阔幅员和丰富资源足以坚定它不向华盛顿屈服的决心。这些大概更接近事情的本质。

  在普京“失踪”的10天里揶揄、羞辱这位俄罗斯领导人,或让一些西方的精英蛮开心的。西方舆论给克里姆林宫“上眼药”,比它们对西俄关系的认真思考更受欧美社会的欢迎。

  中国人从第三方的位置轻易就看到了西方对俄政策的弱点,这让我们想到,华盛顿及欧洲大国的对外政策包含了很多轻率而固执的因素,它们并非总是严肃国家利益的准确对应物。跟西方打交道,不能永远指望是理性对理性的游戏。

  西方与俄罗斯交恶,总体上对中国推行自己的外交战略是有利的。有人担心这样说漏了,对中国不好。我们的看法是,这不是幸灾乐祸,而是我们惋惜一些西方大国曾经强大的外交机器如此锈迹斑驳,冷战思维卡住了它们。▲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普京 俄罗斯 吉尔吉斯斯坦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京报:市长哭穷能否换来社会理性对待
  • 南都:不必给单亲家庭异样的眼光
  • 晶报:“直抒胸臆”的徐铮为何挨骂?
  • 新京报:仇和“落幕”是对“为官任性”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