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萍
缅甸大选进入倒计时,各路力量踊跃登台竞逐,内部与外部博弈此起彼伏。无论大选结果如何,中缅关系的复杂程度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缅甸政治力量的多元性、民主化进程的复杂性以及民族矛盾的尖锐性共同决定了民意对缅甸政策的影响将会持续存在。
在缅甸政治精英和学者眼中,中国作为缅甸重要邻邦,对缅甸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可替代。而缅甸在中国周边外交与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同样“独一无二”。中缅双方具有加强合作的相互需求。目前,缅甸政府和学者对经营中缅关系相对积极,而民间情绪相对消极。从2011年9月中电投在缅投资的密松水电站项目全面停工,到2014年12月缅甸中资铜矿爆发冲突,缅甸民间反华情绪在滋长。缅甸中央、地方和民族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民地武”问题对中缅关系的负面影响在扩大。一些非政府组织、私营媒体和极端人士渲染中国“威胁”,影响了缅甸民众的对华认知。
尽管中国在缅甸投资多年,近水楼台的优势有利于经营中缅关系,但中方在一些项目上宣传力度还不够。比如密松水电站,缅甸民间误认为这个项目是中国为自身谋福利。少数中国企业在缅投资追求短期利益,对当地人的利益不够重视。而中缅边境上的走私、贩毒等非经济活动,被认为对缅甸造成了威胁,引发缅甸媒体特别是私人媒体大肆报道,也助长了反华情绪。
美缅关系近年来迅速升温。美国采取各种方式“支持”缅甸的民主化改革,包括根据缅甸改革进展张弛有度地“收”“放”对缅甸的制裁、通过非政府组织对缅甸施加影响等。伴随着美日印频频伸出“橄榄枝”,三国企业抢占缅甸市场热情高涨的情况下,中国在缅甸的投资空间受到挤压。
缅甸地缘政治的重要性、西方解禁并有意拉拢以及缅甸之于中国战略的重要性,使得缅甸政府和政治精英只在政府和外交层面注重“胞波”情谊,在战略经济合作与具体问题解决上朝向“任性”甚至“强势”方向发展。除了“无力”干预私人媒体,对于缅甸官方媒体的负面报道和宣传,缅政府一方面是“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对民间反华情绪也有点“听之任之”。
中缅民间多年来积淀的“胞波”友好传统和历史遗产有被逐渐“侵蚀”的危险。如果不能解决缅甸的“民心”问题,中国方面目前对缅甸提供的援助、救助、捐赠等助人行为可能被误读为“猫哭耗子假慈悲”,出力不讨好。如何防止缅甸民间对华负面情绪被固化,从而逐渐恢复中缅“胞波”关系的民心基础?
第一,发展两国关系应首先集中于加强两国民间的信任。发挥政治精英、学者、民间团体的协同作用,开展有计划性和持续性的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活动,而不是出现问题才“一窝蜂”地开展密集活动,那样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二,充分发挥智库的力量,更多了解缅甸的政情、舆情和民情,增加“小而实”项目,分散企业投资中的风险。加强基于中缅双方优势的合作研究,包括投资方向、市场需求、投资风险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中国要帮助缅甸做好配套宣传,实现经济合作项目与对当地民众宣传的对接。
第三,缅甸大部分人生活在乡村,主要靠农业为生。可以帮助缅甸建立农业加工园区,这比建工业园区时效快。中国能够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帮助缅甸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缅甸面向中国以及世界的出口额,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中缅边境存在非法贸易、走私、人口贩卖等现象,在边境地区制造了很多麻烦。虽然很多问题属缅甸所辖,但中国须提供有助于缅甸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帮助,并让缅甸社会能看到中国的这些努力,对中方的帮助产生好感。▲(作者是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主任)
文章关键词: 缅甸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