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冬奥会必将化成对外开放的新动力

2015年08月01日08:18  环球时报 收藏本文

  北京联合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中国人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过去7年之后,得以再一次拥抱奥运。上一次奥运会的激情仍在记忆中闪烁,我们的乐观和喜悦几乎可以与之衔接。尽管冬奥会的影响力比不上夏奥会,但昨天中国公众还是非常开心。中国社会对举办国际大型赛事仍处在态度很积极的阶段,这样的情绪期同国家发展的上升期通常是吻合的。

  目前发达国家对举办冬奥会的热情不如过去高了,它们的锱铢必较有其自身的道理。中国社会的热情参与对冬奥会及世博会等一些大型国际比赛及会展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对它们保持盛大的人气十分重要。

  中国人渴望发展,也渴望继续增加同外部世界的接触和交流。大多数国人把举办大型赛事看成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促进城市国际化的机会,此外喜欢热闹也是中国社会的天性之一。当老龄化已在全球发达社会蔓延开来的时候,这种洋溢着集体活力的社会心态和哲学非常可贵。

  中国互联网上也有少数人反对申办冬奥会,这部分意见各有缘由。有些人是学着西方反对者的样子“赶时髦”,还有些就是对承办大型国际赛事有不同看法,尽管它们对当下中国社会来说是比较小众的。这些反对者能够在网上凑成一股“舆论”,是中国社会多元化的表现。

  令人高兴的是,北京的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还留着2008年奥运会的余温,它们将在7年后的冬奥会中派上用场,从而大大减少中国举办这场冬奥会的花费。京沪等中国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已经能够承载顶级国际盛典,增加那里场馆的使用率对这些城市是划算的,因为城市为了获得同样影响力而投入的新成本变得越来越小。

  2008年夏季奥运会可以看成中国走向世界的“成年礼”。回头看这7年,中国有了全面进步。中国的GDP从“勉强的世界老三”成为“实打实的世界老二”,综合国力站上新的台阶。中国人见的世面广了,民族自信有了更多物质和文化基础,奥运会对这一切的发生显然扮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应当说,7年前办北京夏奥会时,中国人多少还有些紧张,生怕办得不好,搞砸锅了,会引起外界嘲笑。因此那届奥运会比较注重“高大上”,展示了中国的能力。这次办冬奥会,我们或许应当更加放开和轻松,让“运动”本身之美比办“会”的操劳更加突出,让这场运动会成为中国人与八方来客尽享快乐的大派对。这也是新兴社会逐渐成熟的逻辑。

  由于这次是北京和张家口合办,必将与中国的京津冀一体化天然契合。对这个大区域来说,冬奥会可谓来得正是时候。对整个国家来说,又有了一件兴奋的大事陪伴我们走过未来7年。相信“奥运蓝”将成为北方大气治理的新目标,京张高铁也大概有着落了,冰雪运动将会受到刺激更加流行北方,会有很多没见过雪的南方人做举家来看冬奥会的筹划。还有很多年轻人希望届时成为光荣的志愿者。

  最重要的是,冬奥会将成为中国社会加大对外开放的持久动力。世界、尤其是西方舆论将投来更多关注乃至挑剔,中国社会将在照顾外部意见和坚持本国原则及传统之间摸索更准确的平衡。这是非常有意思且意义重大的过程,它的结果很可能是中国与世界更加密切的融合。期待未来7年带给中国好运。

(编辑:SN090)

文章关键词: 冬奥会 奥运会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中青报:别让青少年身处“人人自危”网络环境
  • 环球时报:释永信的事情如何调查,该立案吗
  • 中青报:“圣斗士”抗战剧想告诉年轻人什么
  • 环球时报:155名被释回国伐木者不是英雄
  • 南都:什么白头到老,自己幸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