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眉批
山水
被喻为“爱的承诺”的结婚证书颁发仪式,昨日虽是第一天在本市实行,但有关“夫妻新婚要不要进行宣誓”的话题,早已在媒体上沸沸扬扬地展开。
比如:有的人在还没有弄明白结婚颁证仪式的具体内容和详细规定之前,就已经对这一新做法随口评说,什么“不要弄成海派笑话”、什么“不要做秀”、什么“结婚仪式越来越繁复,离婚率却越来越高”等等。有的讨论虽然采用“正方”“反方”的形式,初衷是好的,看上去形式也活了,但普通读者却有点“糊”了。
其实,昨天开始实行的结婚证书颁发仪式,其目的是增强本市公民的婚姻法律意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集体背诵统一的誓词,而是让新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亲身感受婚姻殿堂的庄严、神圣。
传说中,月老一根红线“拴住”相爱的两个人;现在,接过大红的结婚证书,一对新人就牢牢地联系在一起。这递交证书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现代月老”———在递给新人证书的一刻,他们见证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从昨天开始,本市改革结婚证书发放方式。工作人员在特定的房间里询问新人一些必要的问题后,向他们颁发结婚证书,宣布他们结为合法夫妻。这些充当“现代月老”的工作人员,有个名字叫“颁证员”。记者赶在新形式举行的第一天,当了一回结婚颁证员,体验并看到相爱的人们走向幸福的新生活。
仪式开始前半个多小时,光大会展中心3楼的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一片忙碌。原来昨天恰逢婚姻管理处同时碰上两个“第一”:搬到光大办公第一天;第一天用固定仪式为新人颁证。难怪,还不到上班时间,工作人员就早早地来到办公室,做“热身动作”。
工作人员姚丹的“岗位”是核证,也是颁证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他要核对新人的证件,准确无误了才打印证书。第一对预约接受颁证的夫妻还没来,姚丹已经反复看了好几遍他们的材料。
趁着仪式还没开始,我先观察新的“办公环境”。门口贴着闪光的银箔,还装饰了红色玫瑰花蕾——在整个楼面,它无疑是最耀眼的房间。一面墙壁悬挂着红丝绒帷幕,另一面则是大大的双喜字。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告诉我,这就是颁证室。
新人们来了,作为嘉宾的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和市民政局副局长谢玲丽也来了。在闪烁灯光、鲜艳的国旗国徽、簇拥的人群见证下,颁证仪式开始了。
第一对、第二对、第三对……颁证有条不紊地进行,嘉宾离开了,采访的记者们也渐渐散去。我在颁证室里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来来去去。颁证员一个接一个郑重地问他们问题。新人们或羞涩或从容,或微笑或大声,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些问题。有些夫妻回答时互相对视,绵绵情意溢于言表。
到第7对新人,我可以“上场”了。这是一对跨国婚姻。朱先生和戴女士结识、相爱,尽管一个在上海,一个远在澳大利亚,但鸿雁传书,两颗心联系在一起,许下了终身相伴的诺言。可是,新人进门时,我又担心了。新人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仪式的?会不会觉得尴尬?我站在颁证台上,面对着大红讲义夹中的颁证词,看着这对中年夫妻走过来,突然忘记了担心,反而激动起来——毕竟,我见证的,是相爱的人走向新生活的起点。
我引导他们走上讲台,宣布仪式开始。戴女士动人地一笑,朱先生憨厚地笑着。我依次问道:“你们是自愿结婚吗”“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地位平等,你们能做到吗?”“夫妻双方有互相抚养的权利和义务,你们能做到吗?”“你们能做到自始至终地善待双方老人吗?”,他们对视、点头,微笑回答“是”,“可以”,“可以”,“我们会”。有几次,戴女士先是点头,之后像是怕我没看清楚,又大声补充,“我会的!”转头凝视丈夫,看着他的眼睛。
这些,对我是提问,对他们,则是承诺和誓言。
按照仪式要求,我继续读着“婚姻意味着相互的义务和责任,希望你们在今后生活中不要忘记这一点。”这对夫妻又一次互相凝视,对我微笑。当我把结婚证书递给他们,祝他们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时,戴女士热情地对我说“太谢谢你了,我今天实在太高兴了。”临走时,又再三向我道谢。整个仪式只有5分钟,可对我这个担任庄严使命的“颁证员”来说,见证得却很漫长,相信对新婚夫妻来说更是永恒的瞬间。
一整天,20对夫妻从这里走向新的人生。除了一对新人因为要赶飞机而“速战速决”外,其他人都选择了面对颁证员许下诺言。几乎每一对,都要求保留领证时的照片,新人们告诉我,领结婚证仪式复杂了,但心情更好了。留下照片,是为了永远记住在国旗、国徽下郑重承诺的瞬间。而我们这些为新婚夫妻颁证的人,也特别高兴,所谓“成人之美”的快乐,恐怕就是如此吧。
一个世纪“婚礼变奏曲”
上世纪初,上海人结婚讲究开明。结婚的时候东首一排为新郎族人,西首一排为新娘族人。新郎新娘交换首饰后,在傧相簇拥下双双鞠躬。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们学习西方的习俗,在婚礼上演奏《婚礼进行曲》。当时有个说法,新娘入场越慢越有福。于是,有时《婚礼进行曲》奏了好几遍,新娘才一步三摇地走到新郎面前。
革命战争时期,军人们一切从简,换身新军装,戴上大红花,由首长讲几句祝福的话,然后新人们为大家唱几首歌,就算结婚了。大跃进年代,15公斤糖果10条香烟就是“奢侈”的婚礼了。
“文革”时期的婚礼,人们贴上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敲锣打鼓;新郎、新娘和来宾一起,齐声高唱革命歌曲。
20世纪80年代,人们盛行饭店婚礼。新娘新郎在饭店设宴迎宾,常常疲乏得苦不堪言。
20世纪90年代,除了传统的饭店婚礼外,人们革新婚礼形式,想出不少别出心裁的招数,如:空中婚礼新娘“下凡”、水下婚礼和鲨鱼同喜……还有各种主题型集体婚礼,既热闹又有趣。
颁证仪式意义何在
领取结婚证要经历特定仪式,这引起纷纷议论。记者据此采访了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
记者:为什么要有特定的仪式,它的实施是根据什么规定?周:新《婚姻法》出台后,市民政局决定增加颁发结婚证书的仪式,关键是要求新婚夫妻对婚姻法的4个原则性问题作出回答。
记者:颁证时作承诺,是否确有意义?周: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使人们意识到结婚仪式的重要性。现在本市的颁证仅在涉外婚姻时使用,12月1日之后,将推广到全市各区县。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