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樊巍 为别人,她忙里忙外,走上走下,97岁了还在帮8户人家缴水电煤费;而她自己,因为菜场地太滑,已不再去买菜,烧好水上楼梯时,还得紧紧拉着栏杆一格一格地爬上去。
她,上海刚解放就当上了居委会干部;她,如今97岁了,还是8户人家的楼组长;当居委会干部50多年,她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她很乐观,一把年纪当楼组长只是为了自己高兴 ;为别人捐款,自己却省吃俭用,也是图个自己高兴。
她的名字叫冯秀菊,是静安街道元善居委会“编外居委干部”,也是迄今为止,上海最早最老的居委会干部之一。
1949年,冯秀菊全家搬到了万航渡路上居住。那年5月的一天,几个解放军战士请冯秀菊到觉民小学开会,并任命她为里委主任(即今天的居委会主任)。就是从那天起,冯秀菊开始为街道老百姓干活。
没有经费,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当时已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冯秀菊拖着4个孩子,每天一大早先安顿好家务,然后走家串户,动员居民出来参加迎接解放的工作。在她的说服下,一下子有12名居民成了她的帮手。由于没有经费,13位居委会干部每人每月要捐出5元钱作为经费。冯秀菊还把自家的底楼腾出来作为办公场所。
没想到,这幢楼的底楼,一作就作了50多年的居委会办公场所;而冯秀菊也当了50多年的“居委干部”。她说,“我从不拿钱,但我拿回了一堆东西”。记者看到,在冯老太家里,随处可见的是写着“优秀个人”、“优秀居委干部”的大茶缸、小毛巾和棉被单。
冯秀菊今年97岁了,本可以享享清福,可她却还想继续为大家服务,主动向静安寺街道元善居委会提出要求,要当一名“编外居委干部”。
97岁的老人,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还要当居委会干部?老太的提议一出来,居委干部、里弄人家争议颇多。一方面大家很能体谅老太的心情,另一方面,居委干部也担心,让97岁的老人干年轻人干的活,万一有个闪失,这个责任非同小可。
冯老太说:“为大家干活,我不图钱,不图名,只图自己高兴。你们帮个忙,就让我干吧!”街道干部耐不住老太的软磨硬泡,作了个折中的决定,让她担任她所居住的楼组8户人家的楼组长。居委干部说,冯老太做“编外居委干部”,工作效果特别好。里弄里有人吵架了,冯老太往那一站,吵架的人纷纷给老寿星面子,也都不吵了。里弄里的年轻人说:“老寿星的话要听,可不能把她气坏了!”
虽然只是一个楼组长,冯老太仍干得很卖力,不仅为8户居民缴付水电煤费用,还走家串户地搞宣传。老太说:“我还小呢,还没到我走不动的时候!”
至今冯老太仍在为楼组里的8户人家缴付水电煤费用。以前,在冯老太家旁边的弄堂里,就有一个银行。一年前,银行搬走了,冯老太每次都得到北京东路的银行缴费。
记者试着走这段路,以记者的速度从老太家走到这家银行,得走10分钟,其间要穿过3个十字路口,川流不息的车辆从记者身边驶过。虽说冯老太身体硬朗,但毕竟她这么大年纪,要走到这家银行,还是不容易的。然而,老太晴天从这里走过,大风大雨也从这里走过;炎炎夏日从这里走过,冰天雪地也从这里走过。而且每次缴费,老太都是自己把水电煤的钱先垫出来,缴好钱以后再挨家挨户地上门去收费。有一天,天下着大雨,老太打着伞去北京东路的银行缴费。路很滑,老太太也十分小心,可没想到一辆轿车闯红灯,飞快地向她驶过来。老太赶紧把左手伸直,右手往前一挡,做了一个交巡警的动作。急刹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冯老太心有余悸,她对记者说,“我想千万不能出事情。我一个老太太,活了90多岁,就算现在走了,也没什么遗憾;可司机闯了大祸,麻烦就大了。”
在冯老太家的墙壁上,贴着一幅对联:“知足常乐、能忍自安”。就是这样一位乐观向上的楼组长,因为干的活多了,有的人就习以为常,渐渐以为这是她应该干的。97岁的冯老太现在还要自己换灯泡,有些年轻人连帮帮她的话,提也不提。
白天,冯老太总是忙着照顾别人,到了晚上,她自己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前天晚上,没有与冯老太约好,记者到冯老太家来了个突击采访。120分钟的相处,让记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位97岁的楼组长,同时也体会到她的不容易。
下午5点多,天几乎全黑了。当记者迈进冯老太家大门时,冯老太的两个小姐妹正在和她寒暄,准备告别。而冯老太此时还没有吃晚饭。老太说,因为菜场地太滑,她年事已高,现在已经不再去买菜,街道里的邻居们会时常给她捎点饭菜来。
老太坐在房间里的小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个盐水瓶捂暖。冯老太起身送人的时候,记者顺手拿过盐水瓶,发现盐水瓶已经不热了。
冯老太住在这幢房子的二楼,要下楼烧水,老太得爬29级楼梯。每次下楼烧水时,冯老太总是一手提着水壶,一手紧紧地拉着楼梯的木头栏杆,一格一格地慢慢走下去;烧完水,提着重重的水壶,老太还要爬29级台阶上楼。冯老太说,她年纪大了,提不动两只水壶了,上下楼也得拉着栏杆走,得十分当心。
冯老太当天家里的热水用完了,晚上还得另外再烧水。97岁的楼组长太累了,忙到现在,她还没有时间为自己烧一壶水。
老太的子女,两个在北京,一个在美国,74岁的大儿子住在离母亲不远处。老太经济宽裕,喜欢独居,大儿子和孙辈时常来看她。她说,她身体硬朗,做些家务也可以活动手脚,所以不愿请保姆。
晚上6点多,冯老太的邻居陈寿祥送来了一小碗饭菜,老太笑眯了眼感谢好邻居。冯老太说,她吃得很少,一顿只吃3个大馄饨就够了。
冯老太平时晚上8点钟睡觉,到了7时40分,记者怀着敬意,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冯老太。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