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你不可能什么都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09:05 青年参考

  《指环王》——原著和电影比较

  李方

  《指环王》的电影和原著我都看了。这里我想谈谈电影比较原著的优劣,相信爱好者会感兴趣。

金手指颁奖大典急招 古天乐新片征召女主角
中国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美丽新生代

  电影场面够大,画面够美,这个不去说它。相比而言,原著在这方面就显不出优势。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优势 在于营造气氛、刻画心理,这一点电影又有所不及了。

  电影忠实于原著的程度非常高(据说,连魔戒分队胜利后回归故乡与白巫师萨茹曼继续斗争的情节第三集本来都拍了 ,后期制作才剪掉)。原著从第二集开始,一直是两条或者三条线索并行(魔戒使者弗拉多一路,阿拉贡一路,偶尔梅林和皮 平岔出去算一路),电影对于这个结构未作大的改动。但是早在我阅读原著时就有这种感觉,与阿拉贡这路构成的战争主干相 比,其他两条线索略显枯燥乏味。但是不知原著者托尔金出于什么考虑,他几乎平均使用笔墨,特别是反复大段描写弗拉多的 艰难跋涉以及心理状态,致使我阅读到这里几乎想跳过去。电影在这方面做得好些。导演把主要精力放在战争场面这块,不但 时间分配上有所倾斜,哪怕在制作上投入的热情也有差异。与圣盔谷之战和冈多之战相比,弗拉多经历的一切算是“小场面” 了,但我们不难发现,弗拉多这路的小场面在制作质量上居然达不到那些大场面的一般水准。举个例子,弗拉多他们一路跋涉 经过的地方,居然让人产生话剧舞台布景的联想。那些山石,怎么都感觉是假的。对于一部以制作精良著称的电影来说,这是 不应该的。所以我想,大概导演对于原著的感受与我类似,他也觉得弗拉多那条线索让人气闷,所以不免马虎。

  原著和电影都旨在弘扬一种英雄主义。比较而言,原著似乎更胜。两场大战的胜利,原著强调是英雄们奋战的结果, 但电影导演似乎对英雄们信心不足,圣盔谷之战搬来了精灵族的援军,冈多之战则由阿拉贡招来鬼魂的大军,并且起到了决定 战役胜负的作用。这两个情节,都是原著中没有的。描写英雄气概,原著中的阿拉贡似乎更成功,在于使用语言的力量渲染他 的王者风度。而电影中这一切都需要使用肢体语言,我觉得扮演阿拉贡的演员没有百分百达标。电影中阿拉贡再英勇无畏,终 归是一个凡人,很容易淹没在大场面之中。再者,当国王是什么感觉,也许小说家比演员更在行。至少,托尔金有很多古籍和 史诗可以把语言风格照搬过来;那么演员呢?特别是一个“动态”的国王,也就是正在建功立业的国王,他到底应该是一个什 么状态?我觉得,历来西方演员似乎更擅长把握骑士这类角色,大概“静态”(指坐江山)的国王也还容易,但能够出演那种 生龙活虎的王者气象就很罕见了。所以,电影里精灵族莱格拉斯最成功,比他在小说里成功一百倍,除了他是个大帅哥,我看 主要还在于这个角色的基本定位应该算是骑士,而西方演员演这个最拿手。

  电影堪称视觉的盛宴。本来第二部《双塔骑兵》中圣盔谷之战就够震撼,但是与第三部《王者无敌》中的冈多之战相 比又显得“小”多了。巨大的攻城塔楼以及投石机和撞角、象军,使人感到正义一方根本不可能取胜(大概导演也是被自己营 造的画面给镇住了,以致对英雄们失去信心,只好搬来鬼魂援军)。这些东西,原著里都是没有的,我们的眼睛应该感谢导演 的天才想像力。电影中的战争场面,应该有研究西方军事史的高人参与创意,虽然画面相当魔幻,但本质上却是非常忠实于冷 兵器时代的西方战法的。那些细节,包括骑兵冲阵,包括敌方使用撞角撞击城门的时候,战士们站在城门里边用身体抵住城门 ,等等。西方军事史对于象阵战法素有研究,当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罗马军团都有战胜象军的经历,并且留下详细的记载。 因此,我们在观赏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时,应该同时想到,这实际上是在上一堂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课。

  尽管电影效果美轮美奂,但我仍不免遗憾,小说中许多值得大拍特拍的场景似乎被导演给忽略了。如:冈多夫在两军 阵前与纳芝戈尔的战斗。电影中有过这么一段,冈多夫出马营救冈多败退回来的军队,当时纳芝戈尔们飞在空中正在尽情屠戮 ,冈多夫用法杖一指,一道光芒击退了他们。但原著中没这么简单,而且也不是在这个情境下(这段情节为原著所无)。根据 原著,冈多夫与纳芝戈尔的决斗,应该是在大战正式开始之后,类似于双方主将的单挑。冈多夫胜了,但他无力消灭纳芝戈尔 的首领。那个首领飞到别处去,后来被伊奥温公主和梅林合力杀死,这个在电影中有所表现。关于剩下九位纳芝戈尔的命运, 其实也是可以使用最震撼的画面表现出来的。在原著中,索隆终于看到弗拉多站在厄运山口,情知大事不妙,急忙将纳芝戈尔 们从战场上召回。但是晚了,他们飞到的时候,魔戒已经和古噜姆一道毁灭在岩浆中。小说是这样描写的:“他们像箭一样纷 纷射入火海。”遗憾的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电影中没有表现出这种悲壮。最后一个值得大拍特拍而电影居然没有表现的画 面是:黑塔楼倒掉的瞬间,索隆从中翻身而出直上云霄,幻化成一只巨大的手掌,压向阿拉贡和冈多夫的军队,但由于气数已 尽,旋即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这应该是相当骇人的一幕,我不知道导演出于什么考虑,居然放弃了。至少在制作技术上, 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从风格上讲,原著想写成一部史诗,因此托尔金的语言是相当深沉的,节奏也比较抒缓。电影努力想要保持这种风格 ,应该说接近八成成功,但由于太过强调视觉冲击力,某些时候可能会出现“因文害意”的情况。原著对于人物的刻画令人印 象深刻(我读过一遍几乎可以记住书中所有人物的名字),但电影在奥斯卡上却没有拿到与人物角色有关的奖项。这同样可能 是由于“因文害意”。战争场面太绚丽雄奇了,人物本身反而被淹没了。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你到底想要什么?但是不管你心 里怎么想,答案只有一个:你不可能什么都要。

  最后说一个比较搞笑的对比。原著中反复出现“索隆的魔眼”,作为那种超自然力量的象征,托尔金用他的笔营造了 足够恐怖的气氛。但是在电影中(特别是前两部),魔眼的形象却显得相当搞笑,它像什么呢?这里我不便说出来。姑且这么 讲吧,如果我们都晓得有一种“图腾崇拜”的话,那么索隆的魔眼在电影中或可称为“反图腾”——如果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 ,就不明白吧,反正我不能说了。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