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古典是永恒 跨界不等于妥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10:43 外滩画报

  专访EMI/步升音乐中国区欧美部总经理李志荣

  张逸晖/文

  作为全世界拥有最广泛古典音乐资源的唱片厂,EMI在业界的声誉是无可替代的。但细心的乐迷也会发现,近年来 在世界风行一时的跨界音乐艺人,从陈美到马克西姆再到莎拉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高薪聘请·销售精英!
五千元享P4级宽带乐趣 不孕不育康复园地
·布莱曼,也都是EMI旗下的艺人。这是EMI精心打造的结 果吗?还是EMI无心插柳柳成荫?经营跨界音乐和其他音乐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带着所有的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EMI/ 步升音乐中国区欧美部总经理李志荣先生。

  这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趋势

  《外滩画报》(以下简称《外滩》):从前几年的陈美,到现在的莎拉·布莱曼,你是否认为跨界音乐成为一种世界 性的潮流?

  李志荣(以下简称李):这在世界范围内的确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潮流,作为我们EMI来说,虽然没有把跨界音乐 刻意作为重点来发展,但这方面的艺人的确在逐步增多,例如陈美和马克西姆,还有即将到访中国的莎拉·布莱曼。其实除了 我们EMI之外,其他唱片公司都在经营这方面的艺人。我个人认为,音乐没有绝对清晰的界限,音乐的交流也应该是多方向 的。例如贝多芬和巴赫的东西都不错,如果拿来其中的旋律部分,再用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重新演绎,不失为一种创新——这 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趋势。在以往的环境下喜欢古典音乐的都是专家,他们讲究的是技巧和规律,而现在的年轻人则没有那 么刻板,他们希望自由畅快地表达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跨界音乐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可。

  《外滩》:EMI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古典音乐资源,同时在流行音乐方面做得也不错,这是否意味着EMI在发展 跨界音乐上具有特殊的优势?

  李:这个分析不无道理,但是EMI目前还没有有意识到把两种资源结合起来,这是和EMI一贯的原则有关的。因 为EMI在世界各地拥有数量巨大的分支机构,我们会发掘到不同特质的音乐,然后通过我们庞大的网络介绍到世界各地,这 就形成了我们如此庞大的艺人群。我们对当地艺人的判断就是看他们是否有特色才决定是否把他们的音乐推向世界。

  有市场需要我们就应该去满足

  《外滩》:跨界音乐往往遭到古典音乐学院派的批评,你对此有何看法?

  李:如果我是一个古典学院派的教授,看这些跨界音乐的大胆做法,可能会觉得有些怪。但是对新生事物的接受是需 要时间的,就像上个世纪初期,人们对于西装领带也是觉得怪,但是现在不是家常便饭了吗?看待这个问题关键是站在什么角 度看,不同的人对相同音乐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作为唱片公司来说,如果有这方面的市场 需求,我们就应该去满足,但是如果过于小众的东西,我们也还是要作出必要的考量才能决定是否值得花费精力去做。

  《外滩》:你是否认为跨界音乐是向市场妥协的产物?

  李:我不这样认为,古典音乐是永恒的,但是没有妥协的意义。中国有很多优美的传统民歌,这样的音乐是否就不能 改编成跨界音乐演奏推出呢?如果可以让人接受,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其实古典音乐好多也是从民乐里面来的,像贝多芬《第 九交响曲》,还有好多歌剧唱段,都是来自某个地区的民歌。

  《外滩》:EMI取得女子十二乐坊的海外唱片发行权,这是否意味着EMI在中国内地将会发掘更多的本土艺人呢 ?

  李:其实我们的策略就是发掘本地的优秀音乐,然后推荐到世界各地。就EMI在中国内地而言,例如胡彦斌就是一 个成功的例子。我们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的网络,特别强调协同优势,而且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多方向的。

  跨界音乐颠覆的只是欣赏习惯

  《外滩》:站在商人的角度而言,你是否认为推广古典音乐比推广流行音乐要难?

  李:就实际唱片销量而言,古典音乐肯定无法超过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较为娱乐,而古典音乐更为强调文化艺术 功底,没有一定素养的人是难以对古典音乐发生兴趣的,这就局限了古典音乐的市场。就纯粹做Marketing而言,我 们对每个市场都是理性分析的,多大的市场就会用多大的资源去做,为了一个相对小的市场制定过于庞大的预算是不可能的, 所期望的销售额也必定是现实的。所以从这一点上理解,我不认为推广古典音乐一定要比流行音乐困难。

  《外滩》:古典音乐这二十年来也日渐困难,面临着听众老化等严重问题,你是否认为跨界音乐是古典音乐未来的发 展趋势?

  李:古典音乐这些年确实境况不如从前,但是古典音乐之所以代代传播,是因为其严谨的结构、美妙的旋律和深邃的 内涵。跨界音乐颠覆的是大多数人对古典音乐惯常的欣赏习惯,但其内核还是吸纳了古典音乐的元素,也许这些作品经过时间 的磨砺,会酝酿出新的古典作品来。但是如果仅仅从商业的角度理解,古典音乐和跨界音乐面对的是不同的消费群,可能会有 部分消费者是重叠的,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明确的选择。

  汪峰(摇滚乐手)

  古典音乐也有伟大的地方

  大学毕业之前我都是在中央音乐学院度过的。如果没有选择摇滚,可能现在我中规中矩地在某个乐团拉提琴。我今天 还是感激中央音乐学院,毕竟古典音乐学院派的科班训练是非常严格的,起码在技术层面上扎实的基本功让我在创作摇滚乐时 相对容易。应该说我是古典音乐的叛逃者,但是古典音乐也有其伟大的地方,关键是每个人选择的途径不一样。

  郎朗(钢琴家)

  “跨界音乐”我不认同

  现在世界各地涌现把古典音乐和电子音乐,甚至是现场表演画面融合起来,这种跨界音乐是一种非常有创意的尝试, 但是我本人并不是很认同。如果想把古典音乐赋予流行音乐的元素的话,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从头再来的好。我个人更提倡 演奏者重新创作新的曲子,而不是改编原有的经典曲目。从我个人这些年的经验来看,古典音乐还是原汁原味的好,那种改良 做法打着“跨界音乐”的名义,真正值得肯定的作品不多。

  丁薇(民谣歌手)

  音乐是触类旁通的

  我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走上流行音乐这条道路,很大程度上是我的个性决定的。我从小在骨子里就希望和人 家不一样,这种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心理,决定了最终离开古典音乐这条路。但是我不认为这是转行,毕竟音乐的很多东西是触 类旁通的。我的作品中就有古典的影子,但是算不上跨界音乐。

  金兆钧(乐评人)

  市场的认可无法漠视

  其实这股跨界音乐的潮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但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对于跨界音乐接受还非常有限,甚至反对 的声音还此起彼伏。例如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一炮而红,可是在国内还是遭到“这还是民乐吗”之类的质疑。但我们无法漠视 的是,女子十二乐坊在海外地区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她们的成功离不开一整套市场推广和商业运作。女子十二乐坊为尝试有 中国特色的跨界音乐提供了成功案例,也为今后更多中国音乐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经验。(Parrot/文)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第三轮六方会谈将举行
河南高考舞弊案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