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出走饿死桥洞 由于家长打骂还是老师责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2:23 《法制播报》 | |||||||||
《法制播报》节目播出《学生出走饿死桥洞 家长告学校讨说法》,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儿童节这一天,孩子们都会收到父母、老师的祝福和礼物。2004年6月1日,又一个儿童节到了。乌鲁木齐市的仇涛同学在这一天收到了一份父母给他的"特殊礼物" --她母亲将儿子就读的学校和老师告上了法庭。
解说:2004年的六一儿童节,马红林和丈夫仇胜利在这一天给儿子仇涛送上了一份特殊的节目礼物。这一天,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法院对马红林提出的诉讼请求予以了正式立案。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在6月1号,也就是儿童节那一天,早上12点,我给孩子立了案,我算是给孩子送上了一份礼物。 解说:马红林告的是儿子仇涛就读的学校,乌鲁木齐市石油运输公司子女学校和该校教师马丽英。马红林为什么要将儿子就读的学校和老师告上法庭呢?14年前,马红林和丈夫仇胜利离开家乡,来到乌鲁木齐市打工。自打儿子仇涛读书以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母亲马红林都会亲自接送儿子仇涛上学和放学。2003年12月5日,乌鲁木齐市刚刚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雪花纷飞,天气格外的寒冷。这天是星期五,下午四点半,马红林忙完手边的活后来到了石油运输子女学校,她准备接儿子仇涛回家。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进门我说马老师,仇涛呢?(马老师说)仇涛走了呀,我说没有回家呀?她说没回家跟我有啥关系,反正走了。 解说:马红林一下慌了神,天寒地冻的,仇涛穿得又单薄,他会去哪儿呢?心急如焚的马红林夫妇找遍了仇涛可能去的所有地方,但是依然没有他的任何消息。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走到哪里就问到哪里,拿着孩子的照片。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当时我也非常着急,因为天也比较冷,我出来以后就在整个我们学校里面转了可能一个多小时。 解说:两天过去了,10岁的仇涛仍然下落不明。12月8号星期一,马红林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乌鲁木齐市石油运输公司子女学校 李其宪:我们就发动了我们学校的学生,老师四处寻找。 解说:然而事与愿违,六天时间过去了,仇涛依然没有出现。在这样极度恶劣的天气里,缺衣少食的他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呢?在寻找仇涛的过程中,马红林打听到了一个消息。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有七八个维族人喊,是不是你们家孩子丢了。我说你,那个山沟里的那个大水渠里边有个孩子的尸体,好像是你们家的孩子。 仇涛的姨夫:他父母已经急疯了,我拉也拉不住,反正她就在沟里边满山跑。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孩子冻得嘴唇发紫,而且那个姿势太惨了。就这样躺着。 解说:仇涛找到了,但是却再也不能回到深爱着他的父母身边了。他就平躺在这个窄小的桥洞下面,面部被冻得青紫,但是神态很安详,也许他是把这里当成了一个能够躲避寒风的港湾吧。经公安机关对现场勘查后,法医做出鉴定,仇涛身上并无受到暴力侵害的痕迹,属于饥饿和寒冷引起的心脑衰竭而导致死亡的。仇涛的父亲因为接受不了这一现实,精神失常。 主持人: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又冷又饿的仇涛为什么不肯回到自己温暖的家里呢?他又是为什么要离开学校,离开生活了四年的同学和老师呢?在采访中,仇涛的母亲马红林说,这一切都与2003年12月5日发生的一件事情有关。 解说:据马红林讲,去年12月5号的中午,仇涛一回到家中就说,他的书包在上语文课的时候,被班主任马丽英老师收走了,理由是他前一天的作业没完成。 仇涛的邻居 老卢:她(马老师)说我是个坏孩子,我有三天没完成作业,马老师就把书包给我收走了。 解说:老卢告诉记者,仇涛中午放学回到家里的时候,他正好在仇涛家和仇涛的父亲在谈事。据他介绍,当时仇涛因为书包被老师收走,情绪表现得很不好。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我是想利用双休日,把头一天的作业补做完了以后,在给他卷子。 解说:马老师说,12月5号下午放学的时候,她只是没有给仇涛发复习试卷,根本没有收过仇涛的书包。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那天我是准时在二节课以后散的学生,这时候他背着书包和大家一起,从这走到那,笑着还跟我说了一声老师再见,和学生一起走出了教室。 解说:在出事的那天,仇涛的书包到底有没有被老师没收,马红林和马丽英有着完全不同的说法。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从马丽英老师那里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据马老师讲,仇涛的离家出走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经常遭到父母的痛骂和殴打。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我就问学生,仇涛为什么爱跑?学生一下子就说开了,孩子怎么怎么打的。 仇涛的美术老师:我说这手是怎么回事,怎么肿成这样,他说我不听话我妈用针扎的。 仇涛的体育老师:在我的印象好象一到三年级孩子经常身上都有伤,他经常脸上都是黑紫黑紫的。 解说:据教仇涛的老师介绍,他们经常发现仇涛的身上有被打过的伤痕。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有的时候不听话。作为家长在气头上,在屁股上煽几巴掌或者骂几句很正常。也就是一个月多了就二次,一月二次一次的。 主持人:仇涛的母亲马红林承认自己打过仇涛,因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过,按照她的说法,打归打,但是她从未体罚过仇涛。而且仇涛当天中午回过家,他根本就没有理由害怕回家。而在学校这一边,马老师也声称自己没有收走仇涛的书包,也没有说过不让仇涛继续上学的话。双方对此说法不一,最终走到了法庭。 乌鲁木齐市石油运输公司子女学校 校长:既突然同时也不奇怪。我们学校不应该成为被告,我们学校呢没有对他(仇涛)采取不公平、侮辱行为和做法,一点都没有。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不是比较委屈,是特别委屈。 解说:马红林说,仇涛上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都还不错,可是自从升入四年级,马丽英老师担任仇涛的班主任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仇涛的成绩下降很快,情绪也变得很不隐定。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他(仇涛)特别爱学习,他看到他爸爸一天出力气,那么累。他说妈妈,爸爸太辛苦了,太累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养活你和你爸。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摇晃桌子摇晃凳子,我一转过来看到是他,你说我作为一个老师,我能怎么样。要是是我自己的孩子呀,我抓过来打他一顿的心都有。。 解说:马丽英是一位有着30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曾获得乌鲁木齐市模范班主任,新市区优秀辅导员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她眼里,仇涛是她所教过的最为特殊的一个学生。 仇涛的班主任 马丽英:好动,不听讲。而且不完成作业。再就是爱跑的这种现象。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马老师)说你们家仇涛是我的包袱,是我的累赘。简直是我的包袱我的累赘。你干脆领走吧,所以我说他现在对我们仇涛就是歧视。 解说:马红林说,因为马老师经常批评仇涛,使仇涛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她本来打算等这一学期过完后,就给仇涛转学,让他在一个新的环境里重新找回自信心,可是没想到,眼看着离放寒假只有20多天了,仇涛却没能坚持下去。 仇涛的母亲 马红林:事发当天她要是不收书包、她要是给他发作业和卷子,她开始不说不让孩子上学的话,孩子能发生意外吗? 主持人:十岁的仇涛离开了我们。他用自己的方式,彻底的离开了这个对他并不宽容的世界。在他看来,寒风凛冽的桥洞下要比学校,比自己的家温暖得多。他宁肯忍饥挨饿也不愿回到学校、回到父母的身边。问题究竟出在哪一个环节,我的教育学者和法律专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晓华: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所以我们在看学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他的长处,而不要过多地把目光,放在我们对学生的不足或者是短促的这种关注上。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时福茂:现在我在这个中心(中国青少年维权中心)过来以后,办一些很多案子,都是因为老师的一巴掌,或者是学生的某些行为,导致孩子精神得了精神疾病了,这是很多的类似的案例,现在因为是独生子女,或者是惯养,或者是其他方面导致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不能承受稍微过大一点的心理的压力。 解说:在采访的过程当中,王教授和时律师向记者强调说。10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成长阶段,他们的生理、心理都不是很成熟,他们敏感而易受伤害。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就会导致孩子内向、孤僻的性格,最终会影响他们个性的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的教育方式更显得格外的重要。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晓华:不同的老师对同一个学生的认识,看法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说是这个学生,如果是他一到三年级的班主任,一直带他,会不会发生这个事情,我想这个可能结局,或者是可能这个事情的发展就会向另外一个方向去发展。 解说:王教授告诉记者,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都认为,好动的学生往往会被归结为调皮捣蛋,不受老师喜欢的一类。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晓华:这个案例本身它是一个悲剧,那么事情发生以后我想对于教师来说,对家长来说,对整个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去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愿意把他的想法袒诚布公的和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为什么他会去选择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那在这个事情过程里面,我们教师要承担什么责任,我们家长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我们的社会又应该去承担什么责任。 主持人:仇涛在外面流浪了五天五夜,不难想象,他是怎样的饥寒交迫,家就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可是他宁愿忍饥挨饿也不肯回家。天底下的父母和老师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您给了孩子一个足够温暖的家了吗?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时福茂:这里面是两个原因导致的,一个是家长经常打骂,另一个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或者是其它的不公平的待遇,是两个责任的话,双方要共同承担,叫混合过错。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晓华: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学会正确地去看我们的子女,学会平等的相互尊重地去和他们打交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也希望诸如此类的悲剧以后会越来越少,甚至我们也不太愿意看到说由于一个我们教育方式上了一些不足,而导致学生生命上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出现一些悲剧。所以我想需要我们广大的社会,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师我们沟通努力,为我们儿童的这种成长,营造一个更为宽松,更为平和,更为平等的这样一个空间。 主持人:无论是家长打骂孩子,还是老师责备学生,目的都是希望孩子不再犯错误。孰不知,打是对孩子肉体的惩罚,骂是对孩子心理上的威慑和恐吓。望子成龙,贵在得法。在我们制作这期节目的时候,本案的判决结果还没有出来。无论它是一个怎样的结果,希望所有的家长和老师能够有新的反思。我们也会继续关注本案的进展。 《法制播报》 电视节目全国播出网 news.sina.com.cn/c/2004-08-26/10044142519.shtml 新闻线索,投诉请拨打010—84720124 相关专题:法制播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