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结婚乱弹:生活在一起什么也不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5:06 外滩画报

  动物世界的爱与婚

  和人类不同,其他物种也过单身生活,但并不放弃繁衍后代的目标。生儿育女是生命延续的前提,“丁克家庭”成为 主流的话麻烦就大了。

  李生/文

  一夫一妻VS一夫多妻

  “妻妾成群”是很多物种中雄性的最高理想。

  和人类一样,不少物种有完善的一夫一妻制度。

  配偶关系持久的物种往往终生厮守,这种较“进步”的社群结构容纳了河狸、白手长臂猿、伶猴等,挪威家鼠也保持 着方式略有调整的一夫一妻关系。

  白手长臂猿的家庭单位包括一夫一妻和一两只幼猿。它们家庭内部团结协作,成年的白手长臂猿为争夺支配权而挑起 内战的情况可说绝无仅有。每个家庭有固定的生活领域,到了夜晚就在固定的树枝上栖息。幼猿留在家庭内长大,直到成熟后 出走,并在森林里独占“一亩三分地”并保卫之。年轻的猿找到合适的对象,一番山盟海誓后就与其长相厮守,生儿育女、传 宗接代。河狸的家庭关系也很亲密。河狸不大与其它家庭来往,幼河狸到了两岁大就离家独自去找寻配偶,找到后便与对方共 处一生,如此代代相传。

  以人类的眼光来看,北极熊对配偶非常忠诚。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北极熊,如果某一方遭到杀害,另一方会几天不吃 食物,留在配偶旁边以等待凶手并进行凶猛顽强的进攻,直到自己也倒下。

  鸟类的口碑则不太好。有些婚姻似乎建立在是否有房的前提上,婚姻本身没什么道德约束力。春天,当雄鹳首先飞抵 鸟巢的时候,如果来的是一位新的雌鹳,雄鹳会一见钟情,再结秦晋之好;等到原“主妇”归巢的时候,雄鹳就成了“陈世美 ”,与旧好形同路人,甚至坐山观虎斗,坐等胜利者成为它的妻子,颇有点“认房子不认人”的味道。

  事实上的婚外情在鸟类中有更多体现。东蓝鸲被当作是爱情专一的象征,可是研究人员发现,一对共同生活的东蓝鸲 所抚养的后代中,有15%至20%不是雄鸟的亲生后代。

  总体而言,动物世界里选择一夫一妻制生活方式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一夫多妻。

  对很多物种而言,一夫多妻是这样形成的:雄性间展开争斗,屡战屡胜者赢得最多配偶,而失败者得到很少,甚至一 个也没有(“赢家通吃”)。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少数最强壮的雄性与大多数雌性发生关系,据说这是保证“强壮”基因传递下 去的必由之路。

  健康的单身生活

  在结过婚、或者未结婚的单身家庭中,母亲往往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趣的是,很多哺乳动物既是负责任的爹妈,又是单身主义者。

  它们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不与同种的其它个体来往,栖居在单身公寓里享受小资的生活,只在交配期间和生育子女的 时候才与异性打交道。此中包括几乎所有的啮齿动物、有袋动物、食虫动物和野猫、猞猁等一些食肉动物。

  同为强健有力的“大猫”,狮子和老虎的个性就完全不同。狮子过着程序复杂的群居生活,包括至少一次长达数年的 “离家出走”,当然回来的时候是要夺权的;夜间行动的东北虎则是典型的单身主义者,只在冬季寻找伴侣。

  单身者在交配期往往是“一夫一妻”。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单身生活可能健康而有活力。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雄 性和雌性山猫划定“三八线”各自觅食,是否偶尔调情不得而知。到了冬季末,它们就过上一段同居生活,生育之后又恢复单 身。对山猫而言,保持领土不受侵犯比什么都重要。

  单身动物的社群秩序是以“个体”为基础的,这样不容易出现社群成员竞争食物、配偶和空间的现象,而且可以避免 像群居动物那样患上传染病。

  和人类不同,其他物种也过单身生活,但并不放弃繁衍后代的目标。生儿育女是生命延续的前提,“丁克家庭”成为 主流的话麻烦就大了。

  被称为“守情鸟”的鸳鸯,热恋期间形影不离,抚育的重任全由雌鸳鸯承担。在结过婚或者未结婚的单身家庭中,母 亲往往承担更多的责任。

  钱鼠是肉食动物,主要吃昆虫。视力不好的钱鼠每胎产仔1至6只,由于对食物的需求量大,食物不方便带来带去, 在幼鼠未长成之前,母鼠每次出门觅食都会带上幼鼠。母鼠在最前方带路,每只幼鼠咬住前面一只的尾巴,排成一队。

  你老公呢?邻居不解。

  出国去了。母鼠回答。

  同性恋是生理需要?

  对其他物种的了解,使得现代人对于同性恋减少了以往基于宗教、传统的强烈憎恶感。

  作为一个敏感词汇,动物世界的同性关系比人们认为的要常见。

  鸟类中就有不少同性恋者。有些雄性乌头林莺具有十足的“娘娘味”,经常勾引其它雄性与其进行身体接触。而在奥 都邦海鸥的栖息地,十对配偶中就有一对是由两个雌性组成,它们只在繁殖期中偶尔向已经配对的雄性海鸥求爱,其目的纯粹 为了“借种”、繁衍。

  猕猴“本来”是异性交配的,但公猴之间也会产生恋情。一个常被引用的现象是,一只猕猴王拥有“三宫六院”,但 它还不顾身份地迷恋上一只长得很乖巧的公猕猴,与它厮混在一起,把部下进贡的食物分给这只公猕猴吃。在老鼠、牛和加州 雌鸥等动物中也有典型的同性恋和双性恋行为。

  一些人的解释是,动物体内或大脑中的雌激素或雄激素水平有异常,因而造成了动物的同性恋。在1999年的《生 物学的繁盛:动物同性恋和自然的多样性》中,生物学家布鲁斯·班吉米尔为将近200种不同动物的非传统的性行为编了个 目录。对其他物种的了解,使得现代人对于同性恋减少了以往基于宗教、传统的强烈憎恶感。同性恋者希望通过其他物种的案 例来证明自己行为的自然性,不过,人类的同性恋比例似乎高了一点,这应该不是“基因决定”的。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