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电台午夜热线节目主持人:谈性不要和风细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3日14:29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赵倩

  今年十月,全球安全套生产巨鳄杜蕾丝公布了“2004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报告”,报告中称:“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人数为19.3人,位居全球第一,远远高于全球的平均数10.5人。”

  几天之后,在第二届广州性文化节上,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潘绥铭表示,“性化”在中国进行得非常顺利,已经从过去的“非性化”,到“文革”时期的压抑,再到现在的性化巅峰。当前中国由一个威权社会变成了一个自由社会,个人自由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

  在杜蕾丝的调查和潘绥铭的论断前,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国人的“性”福程度?中国人是不是已经达到了所谓的“性小康”?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江晓原说:“改革开放20年,我们的性开放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如果说从深层意义上还不够开放的话,表面意义上已经足够开放了。我们也可以谈论‘性’这个问题了,可以表达自己的欲望了。围绕这些表达有争论、有保守的言论,也有开放的言论,这些都是正常的,能够争论本身就是进步的表现。”

  但是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中缺少“性”教育这样一个关键的环节。江晓原认为,对青少年性行为安全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尽管有人曾经站出来提出非议,“你教他们使用避孕套,就是鼓励他们的婚前性行为。”但江晓原认为:“这么说的人观念是非常荒谬的。我们教育孩子要在性行为当中保护自己,要保障自己的安全,不要染病,不要怀孕。而他们反对进行安全教育是希望孩子出事,出事以后能阻止一下别的孩子。你说这叫什么心肠啊?其实这种事情是正常的,怎么可能不发生呢?20来岁是他们性欲最强烈的时候,社会应该接受他们性行为,他们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至于要不要做这个行为,这是每个人的价值标准所决定的。”

  伴随着中国性开放程度的增加,国人对于性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媒体作为社会文化的承载者,也开始更多地涉猎“性”的领域,各类关注、解答性问题的节目也应运而生,在90年代达到了高潮。十年之后,曾经“风靡一时”的各类性节目逐渐冷静下来,作为保留下来的不多的几个性节目,它们的主持人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清一色的,他们都是电台广播性节目主持人:万峰、刘方和杨滨。

  其实很难说在当下纷乱的媒体中还有多少人真正在关注广播媒体,但是性节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广播这个传播方式在其中独树一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主任展江教授这样解答:“广播是一种隐身的方式。因为中国现在的性禁忌还是很多,不见人听声音的交流,对于不见人做心灵沟通的节目会比较合适。当下盛行的网络传播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身份的不确定性。而且网络媒体在中国还只是信息的载体,而不是信息的发布者。‘性’作为比较敏感和忌讳的问题,更多的专业学者也不大会选择网络媒体这种传播方式。”

  但是无论广播也好,电视也罢,以及纷繁的网络信息,作为媒体,在操作“性节目”的问题上,都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存在其中。在采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对于“性”问题要深入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事实。这也是众多“性”节目纷纷下马的重要原因。

  当然,媒体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根据社会舆论能够承受的程度做到最大化,但不能出边界。展江坦言,这方面的工作不好做,是需要长期摸索的。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社会对此也应该比较宽容,胆子太大不行,不做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以媒体要尽可能走到社会舆论的边缘上。

  我不是有意搞笑

  -本报记者 钟怡音

  万峰,58岁。浙江文艺广播电台著名主持人,也是电台里年纪最大的主持人。在近五年来杭州的所有电台中,万峰主持的《伊甸园信箱》始终排在首位。这档以性、婚姻、家庭为话题的午夜热线节目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激烈的争议

  不当免费性门诊

  我们那个年代当然需要性教育,可那时没有啊!我这点性知识不都是偷偷看来的吗。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分配到青海唐古拉山。那里一个姑娘都没有!你想想生活是不是很单调?没有文娱活动,又没有电视,听来听去就是收音机里的八个样板戏。我们那时正处于青春期,我才二十二岁。周围还有很多三四十岁的男职工,他们虽然都已结婚,但是都处于两地分居的状况,不能带老婆,因为唐古拉山地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自然环境、气候极为恶劣!那时候我们那里的荤段子特别多,要比现在的手机短信丰富。不是一条两条,是一筐一筐,有时还连说带唱,听得人一愣一楞的。生理冲动谁都有,就是环境太严酷了。为什么我对性知识感兴趣?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琢磨这些问题,无形中慢慢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伊甸园信箱》节目于1996年12月1号正式开播,一直都是由我一个人主持。现在性教育节目很流行“1+1”的形式,就是主持人+嘉宾。我认为不好。所谓嘉宾,就是医生、“专家”。老百姓总是想免费看病。你不是请专家吗?听众就打电话来咨询,又不用花钱,拿我们节目做免费门诊。男青年动不动就问一些遗精、包皮太长一类的问题。女性就问乳房、月经问题。都不是真正的与夫妻,与成年人相关的性问题。不是说问这些问题不可以,但动不动就问什么遗精啊、月经不调啊,很单调,听多了我也是很烦的。

  再者,从中医的角度说,看病还有个“望、闻、问、切”的过程。在电台看病能解决什么呢?有些听众知识水平不高,又没有基本的医学常识,根本表达不清楚自己的病情,这样看病不是胡扯吗?而且,医生也不一定就是性学专家。缺乏性知识的医生有的是。就算你是泌尿科专家、妇科专家,跟性学专家还是有区别的。性不仅仅是生理问题,往往还与心理、社会、甚至政治相关联。医生也有职业局限,并不都适合从事性教育。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