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蕾蕾废墟上生长的东方哲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7:41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李梓 摄影于楚众 美国有什么?答案可能如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而对于1963年就移民美国的华裔女艺术家叶蕾蕾来说,那片土 地有的只是成千上万需要改造的废墟。 一年前,在福特基金会设立的“改变世界的领袖奖”评选中,叶蕾蕾以在贫穷的北费
2004年初冬,叶蕾蕾以“改变世界的领袖奖”获奖者身份来到北京。中国的社区文化建设刚刚开始,在许多人对 她的工作产生兴趣的同时,这位以国画为专长的艺术家却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古老的中国文化。 废墟上的童子军团 “我想这并不需要很大的勇气,只是偶尔的一点火花触到了我。”叶蕾蕾说。 1986年,叶蕾蕾带着几位天津来的艺术家参观美国的黑人艺术。在北费城贫民区一位舞蹈家阿热豪创办的“爱之 家”,当得知叶蕾蕾是中国人后,阿热豪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房子旁边有一块空地,你帮我们做个园林如何?” 也许阿热豪以为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做园林,但叶蕾蕾从来没有研究过园林艺术。她到市政府申请了一笔2500元的 资金后,又去请教专家,却得到了这样的忠告:“你在那样糟糕的社区做这样的项目,等不到完工就会被破坏掉,而且你的资 金远远不够。” 这让叶蕾蕾陷入矛盾之中。她动手写了一封信给市政府,表示将中止这个项目,与此同时,又觉得似乎正在失去什么 。已经是费城艺术大学终身教授的她,从眼前的这件事中获得了另一种灵感,她听到内心里有个声音说:“你不可以就此放弃 。” 她跑去问阿热豪,一个没有钱的艺术家究竟能够为这个社区做什么。阿热豪说,艺术家能为这里带来美和欢乐,“美 与欢乐,不仅是一种奢侈品,还是一种必需品,就像水之于鱼。” 北费城贫民区是美国众多废墟社区的缩影。在美国许多古老的城市中,有一些街区因为充斥着犯罪和吸毒者而被称为 “无望的街区”。人们抛弃了那里的房屋,时间久了就变成危房。政府为了避免危房伤及路人,派推土机去把房子推平,无数 的城市废墟就这样诞生了。 在这个每天都上演“西区故事”的社区,叶蕾蕾开始招募一些闲散青年和儿童,让他们加入到她建造园林的计划中来 。她找了一根木棍钉在地上,然后宣布:“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刹那间,她意识到,“这就是我在美国寻找了20多年的自 我。” 开始有不同的人与叶蕾蕾一起忙碌,她不敢询问他们的来历、家庭情况、是否吸毒。在这片被美国人称为“badl and”的地区,人们的心性倍受压抑,每个人都有可能变成火药桶。 “我当然害怕,每天早上去那里之前,我都需要给自己打气。第一个假期结束后,我非常疲倦,就对自己说,我永远 不再来这里了。” 但在第二年她又来了,并成了这里永久的居民。当暑假结束将回到学校时,一个被称为毕格曼(bigman)的男 子真诚地对她说:“如果你明年还来这里,我就考虑彻底戒毒。” 毕格曼是一个多年的吸毒者和毒贩,在这个社区的毒贩中颇有影响。毕格曼的话,令叶蕾蕾看到了她发起行动的价值 。 “社区工作是无价的艺术” “艺术品不一定非得是悬挂在艺术馆里,标上昂贵的价格出售,它也有可能完全没有价值,或被称为无价之宝。”叶 蕾蕾说。 他们没有买树的钱,就用铁丝网和水泥“做”了一棵树。一个叫久久的男孩对这棵树非常喜欢,每天早晨起来给树浇 水。叶蕾蕾告诉他不必浇得那么勤快,这毕竟不是真的树。久久说:“你不明白,这对我来说,就是一棵真的树。” 每次她带着孩子们劳动的时候,成年人都坐在门口,无所事事地望着他们。有一次她问久久:“他们为什么不来帮我 们呢?”久久觉得这个问题很笨:“他们就等着看我们的笑话。” 不仅如此,她那极不稳定的团队里也常常发生危机。一次他们修好了一栋房子,打算用来做课外学校,但不知什么事 情触怒了久久,他宣布:要把房子烧掉! 这并不只是发泄,街区里的小孩,有时候仅仅为了好玩,就把别人的房子点着了。虽然久久后来没有烧掉房子,但他 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常常被人毁坏却是事实,叶蕾蕾称之为“进三步退两步”。正因如此,在设计时,大部分园林都是 用牢固的材料做成的。 叶蕾蕾是典型的“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她的父亲是国民党第54军198师师长,在中国抗日战争由败转胜的滇 西抗战中曾立下显赫功勋。叶蕾蕾从小在台湾学习中国画,尤其喜爱宋元时期的作品。“大约20岁的时候,通过临摹我已经 达到了一种境界。到了美国后我开始学习西洋画,但一直都很迷茫。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我的艺术心灵又逐步重返宁静。” 艺术开始滋润这片荒芜的土地,一些孩子开始从劳动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他们偶尔还会对叶蕾蕾的惟美作品提出批 评意见:“叶,你设计的图案好像小甜点!” 18年来,叶蕾蕾带领一群童子军,平整了大约200块废墟,把他们变成了18个风格各异的园林。 “开始的时候,我也想早点完成这些工作,好腾出时间去做其他工作,比如给我的画找一个画廊展览。但后来我逐步 意识到,艺术有可能不是一幅实物的画或者雕塑,也不一定非得需要评论家的肯定,我的社区工作就是我的艺术。”叶蕾蕾最 终放弃了费城艺术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全心投入社区工作中。 怡乐村的变迁 在修建园林、修理房屋的工作中,叶蕾蕾总是力争让更多的社区青年参与,让他们学会操作机器,或者学点一技之长 ,取得一些微薄的报酬。 比这些更重要的,还在于社区青年内心的改变,他们因为为社区做事而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这个问题严重的社 区,青年人普遍悲观地认为自己活不过25岁。在长达18年的岁月里,叶蕾蕾目睹着一批批青年从这里考入大学,融入社会 ,也看到一些青年过早死亡,其中包括那个每天给铁树浇水的久久。 “有人说,这里的人普遍都还在为明天的衣食挣扎,有钱与其拿来建园林,不如去关心他们的民生问题。我觉得这是 不同人的手法,艺术家必须要用艺术的手法。我虽然没有具体去解决这一地区的吸毒问题、犯罪问题、家庭问题,但随着环境 的改变,这一切也在得到改善。”叶蕾蕾说。 现在的费城地图上,有一个地名叫“怡乐村”。这个地方包括十几个街区,街上的许多房子都是叶蕾蕾他们修理好的 危房,十多个园林贯穿其间。里面包括课余学校、青年舞蹈团、出版社等,其功能辐射了两百个街区。 “怡乐村”本来只是叶蕾蕾注册的一个非赢利组织名称,现在已经属于一个更大的“共同繁荣”计划。由于北费城社 区面貌的巨大改变,政府将在这里进行全新的投资,整个社区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叶蕾蕾于2004年6月30日从“ 怡乐村”退了出来,在接手“怡乐村”的新一代中,包括毕格曼等社区居民。 “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去做。”今年61岁的叶蕾蕾希望通过自己发起的“艺术家无国界组织”,团结世界各地 的艺术家,为改变人类的居住环境而努力。 “我是一个学艺术的人,但却成了社区发展的核心人物,这让我觉得艺术不是装饰品。”叶蕾蕾说,“如果你非要问 到底是什么促使我去做成这件事情,那只能是父母所教育我们的道家、儒家、佛家的思想,它促使我去发现内心的自我。对我 而言,这不是一项社会工作或是慈善事业,而是完善自我的一段路程。”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