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李小龙,在变老前 死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17:41 时代人物周报

  -特约记者朱意发自香港

  在香港山顶杜莎夫人蜡像馆出席“李小龙家族图片展”,到尖沙咀一间书店参加李小龙回忆录《LeeSiuLoo ng——MemoriesoftheDragon》的发行签名会,再前往香港电影资料馆推出两个介绍李小龙的讲座……

  近日,李小龙的姐姐李秋源和弟弟李振辉马不停蹄地穿梭于香港,举行一系列纪念李小龙诞辰64周年的活动。等他 们终于有时间在香港油麻地的那间铺面不大的“李小龙会”坐定,话语之间流露出的回忆,经过31年(李小龙逝世31年) 时光岁月的洗礼,更多的是温馨与快乐。

  “最佩服的,是李小龙的精神”

  白发苍苍的李秋源,面对记者的提问有些忐忑地表示自己“讲不好”。在弟弟李振辉的鼓励下,她说:“我的弟弟坦 率、有时很自我,有刚有柔、慈悲。”

  她想想又补充说:“我弟弟从小就很有毅力,很调皮,永远坐不下来,跑来跑去,有时做出来的动作很奇怪。”

  她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蟑螂,李小龙很怕蟑螂和老鼠。尽管如此,他还是与他的堂兄一起捉来一只只蟑螂 用线绑起来串成一个花圈,专门去套女孩子的颈部,吓得她们哇哇直叫。此时表情一直很严肃的李秋源露出笑容,她说:“( 李小龙留给我们)很多回忆,很多快乐”。

  弟弟李振辉首先想到的,也是李小龙“活泼调皮、喜欢戏弄人家,开放开朗,对人很好。”李振辉举例说,一次,一 个朋友来看我们。李小龙先把一枚铜币按在这个朋友的额头上,并说自己有办法不让这枚铜币掉下来。他让这位朋友闭上眼睛 ,然后悄悄地把这枚铜币取走,但是当事人并没有察觉。李小龙又请这个朋友低下头,并轻轻拍打这个朋友的脑袋,这个朋友 始终以为铜币仍留在他的额头上,旁观的众人则捧腹大笑。

  李小龙,既是李振辉青少年时代最好的玩伴,也是他一生佩服的人。在李振辉看来,“最佩服的,是李小龙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李小龙过世31年之后,还能留存这么久,小孩子不管是否学功夫都能记得他,这很难得。”

  他认为,这种精神是从内心“show(显示)”出来的,旁人有的被李小龙的哲学思想折服,有的被他的银幕形象 吸引,还有的“从空间感觉到他从内心释放出来的力量”。李振辉也不免奇怪:很多人说他们崇拜李小龙,但每个人感受到的 李小龙的精神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很容易受李小龙影响。

  李小龙的影响力,从这次纪念活动可见一斑。据来港参加活动的广东佛山李小龙纪念馆馆长黄德超回忆,他早先采访 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刘庆棠时,后者曾追忆,20世纪70年代中期,毛泽东看了李小龙的《唐山大兄》之后,评价说“李小 龙武功好,表演精彩。他为中国人争了光,他的电影正气凛然,爱憎分明,感人。”

  而李小龙回忆录《LeeSiuLoong——MemoriesoftheDragon》的发行签名会,不少李 小龙的影迷都来捧场,其中有的来自日本和欧洲。期间,周星驰的星辉海外有限公司负责人田启文也专程到场,接受李振辉、 李秋源赠送的书籍。

  田启文说,周星驰即将推出的《功夫》大片,就是为了向李小龙表示敬意。“我们都喜欢李小龙,李小龙的功夫代表 了中国的文化”,所以周星驰去学功夫,并一直怀揣一个梦想,制作一部向李小龙致敬的电影。

  “人生短一点没有关系”

  喜欢作曲写歌的李振辉说,一些人用歌曲唱出自己的心声,李小龙用武术表达内心的感受,所以每一个国家的人都可 以认同,并了解他用武术传递的心声。

  在与李小龙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李振辉“近水楼台”受到李小龙思想与境界的感染。李振辉1969年第一次去美国 ,与李小龙住在一起。

  “他好奇怪,蛮公平,通常没有地区性文化的概念。他表达的事情,不是规定(某个)地区才有意思。他希望可以表 达全世界的人都是平等的,无论白人还是黑人。他收的徒弟都是不同的国籍,这与一些传统的武林中人对自己门派的武艺不传 外人的作法也不相同。”

  在李振辉眼中,李小龙不仅有思想,还很聪明,能用动作和简单明了的语言,传递他的想法。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 李小龙在电影《龙争虎斗》中所说,(他自创的截拳道),好比“‘一只指向月球的手指’,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手指就是月 球,更不要过于注视那手指而忽略了太空上的美景,那只手指的作用只是指引光明,至于你将来能够获得多少‘太空知识’, 那就全靠你自己努力去领悟了。”

  据李振辉回忆,李小龙在有生之年,有着旺盛的创作力和不懈钻研的劲头。他手中挥舞的双节棍,就是一个菲律宾人 教他的。李小龙学了之后,借了一个双节棍回家仅揣摩了两个礼拜,结果耍的比那个菲律宾人还要好。李小龙每日不是看书, 就是看别人的表演,他看拳王阿里的拳击,看阿里腿的动作、手的动作和身体的动作,他花很多功夫做这些研究。

  而1971年至1973年李小龙在香港拍摄电影期间,“每天忙得要命,又编又导又要编排功夫,还要自己炼身体 ,一点时间都没有剩下来。”

  李小龙说,“每个人都只有一双手、一双脚,我希望自己打出来好像三双手,三双脚,这样才可以变超人。”

  时光不能倒转,李小龙一生短暂而辉煌:香港恰恰舞大赛冠军、美国空手道大赛冠军,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 ,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被誉为“功夫之王”、“武之圣者”。美国洛杉矶市将他的遗作《 死亡游戏》开映日(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他作为惟一入选的华人被《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 入选200位全球最伟大流行文化偶像……

  问题是,这是猝然离世的李小龙的人生选择吗?

  1970年,李振辉陪李小龙在美国逛街,见到一个驼背的老人家晚景凄凉。李振辉记得李小龙当时曾感慨说,“如 果将来我要这样的话,我希望可以早一点过世。”

  李振辉据此认为,“他(李小龙)希望自己的每一日都精神饱满,冲劲十足,都是光辉灿烂的一日,而人生短一点没 有关系。”

  为了共同的纪念

  -特约记者朱意发自香港

  11月27日,李小龙诞辰64周年,李秋源、李振辉姐弟从美国归来,见证大洋彼岸的人们对李小龙的怀念与追思 之情。他们首先是应内地佛山市政府邀请,参加于11月13日至21日举办的“2004年佛山武术文化节”。当初与李小 龙拜在同一位佛山师傅门下学习咏春拳的师兄弟也有出席。佛山还发行了李小龙的邮册、画册和纪念币,家乡政府的热情让李 秋源、李振辉姐弟深受感动。

  香港的李小龙纪念活动19日启动,“李小龙家族图片展”当日也在香港山顶杜莎夫人蜡像馆内陈列的李小龙蜡像旁 拉开帷幕,展览将持续到12月18日。开幕礼上李秋源与李振辉姐弟与摆开武打姿势的李小龙蜡像合影留念。穿着黄色紧身 服的“李小龙”看上去生龙活虎、年轻英俊,而李秋源一度伤心到落泪。

  此次,姐弟俩还在尖沙咀一间书店推出了名为《LeeSiuLoong——MemoriesoftheDrag on》的回忆录。这是李氏家族31年来首次出版李小龙的书,全书122页,从未公开的照片多达170余张,其中九成是 李振辉的作品。

  该书全球限量一千本,香港配额三百本,每本售价三百九十八港元,讲述的是1963年和1965年李小龙两次回 香港的故事。

  李振辉表示,自己作为李小龙四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个,现年已经55岁。他笑言如果现在还不推出这本书与喜爱 李小龙的朋友分享,恐怕日后就没有机会。至于为何只推出一千本,李振辉解释说,他们是不希望通过这本书赚钱。

  据了解,李振辉有意在两年内推出另外三本李小龙不同年代的回忆录,这本书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将来如何 运作要根据读者反应和市场效果决定,而这本书的收益也将作为下一本写真集的经费。

  无独有偶,李小龙生前女友丁佩也觉得,是时候揭开尘封30年的往事。当年李小龙就是在丁佩的家中突然昏迷,送 往伊丽莎白医院不治身亡。日前有报道说丁佩准备出自传,披露她与李小龙相识交往的经过,以及李小龙去世当晚的种种。对 此,李振辉说,她“有这个自由”,重要的是自传必须“从心底里讲出来”。

  李秋源、李振辉还在香港举办了两个讲座,题目分别为“李小龙——从童星到巨星之间”和“‘丑生王’李海泉(李 小龙的父亲)与‘百厌童星’李小龙”。

  受世界各地李小龙迷的邀请,李振辉本人去过法国、日本等很多地方参加李小龙的纪念活动。无论是影迷,还是练功 之人,他们“真得很崇拜李小龙”。这种从心里表达出来的真实感受,让李振辉也深有感触。

  在李小龙回忆录的签名发售活动中,从佛山赶来的黄德超向记者介绍,作为内地首家李小龙纪念馆,佛山李小龙纪念 馆于2002年3月26日开张。占地300平米,有两层楼,收集了500件有关李小龙的展品。

  黄德超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永久性大规模的李小龙纪念馆,地址已选定李小龙家乡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规划面积 3000平米,预计明年奠基。

  “这件事,尽管有政府牵头,仍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因为李小龙不是顺德的,不是中国的,他是世界的英雄。”

  在香港成立已10年的“李小龙会”,用主席黄耀强的话讲,他们的最终目的也是在香港建立一个李小龙纪念馆。

  黄耀强说,李小龙虽然生在美国,出生一两个月就随父母回到香港,在香港长大直到1959年去美国。1963年 他回香港居住了3个月,1965年李小龙的父亲去世他来香港奔丧。之后,他回过香港两三次。1971年,李小龙回香港 拍片,直至1973年去世。

  黄耀强认为,李小龙在香港成长成名,将香港的电影推向世界,属于香港的文化遗产,在香港应该有一个地方可以永 久纪念他。

  他说,”李小龙会”一直都在为这件事而努力,他们联络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一些立法会议员,虽然后者也认可这件事 的必要性,但此事牵涉香港的政府架构等一些复杂原因,所以迟迟未见动静。

  于是,从事出版行业的黄耀强自己出资,在油麻地找了一间不大的铺头,摆放一些李小龙的纪念品,其中有日本产的 印有李小龙英文名“BruceLee”字样的老虎机,有印上李小龙头像的运动鞋,有根据李小龙的服装仿制的红色运动服 、眼镜。由于李小龙爱喝汽水,黄耀强还特意找来三十年前李小龙那个年代的汽水瓶陈列……

  黄耀强说,只有橱窗里陈列的部分纪念品是用来出售的,大部分纪念品是非卖品,”李小龙会”每天从下午一点到晚 上九点免费开放给观众参观。

  “有财政压力,但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否则自己会不开心,就是为了让外地游客来香港,可以有一个地方追缅凭 吊李小龙。”

  而”李小龙会”的400名会员,原本素不相识,对李小龙的共同爱好让他们走到一起。黄耀强说,大家有空聚到” 李小龙会”谈谈他们崇拜的明星,感觉已经好开心。

  斯人已逝,李小龙的家人亲友仍要面对漫长的岁月。李小龙的儿子李国豪1993年在美国片场意外身亡,他的遗孀 莲达和女儿李香凝多年一直在美国生活。而李秋源原先在美国一家肉类批发公司做销售员,现在已经退休,过着简单的生活。 李振辉则是一位电脑工程师,他希望将来退休后可以在家多写点歌曲。

  李小龙和他的黑人弟子

  -本报记者陈黎

  有一个美国黑人曾对年轻的李小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叫杰西·格罗佛,是李小龙第一个弟子。李小龙最早的学生 和好友之一斯基普说:“杰西是李小龙最优秀的学生。如果李小龙没有遇到杰西,就不会有后来的李小龙。我对杰西充满了敬 畏,我见过无数武林高手,但杰西是中间最好的一个,当然除了李小龙。”

  在这位同道眼中,杰西不只是武功了得,还具备天使般的品格:诚实、勇敢、智慧、耐心、谦逊……如果说江湖中还 有一个活着的英雄的话,那就是杰西。

  杰西比李小龙大五岁,个头不高,和李小龙差不多,长相憨厚。在1959年与李小龙及另外五个弟子的合影中,他 紧紧地站在李小龙的左边,笑容可掬,看不出一丝杀气。那时他们都还是二十左右的小伙子,而站在中间的师傅,并不算太有 名。也许在外人眼里,这些人只是西雅图的一群小混混,以切磋武艺之名打发无聊的时光。无人能够预见,李小龙很快就将成 为无可替代的传奇。如今李小龙的弟子徒孙遍布天下,他们在教自己的学生时会骄傲地说:“李小龙教过我,现在由我来教你 们!”

  杰西说话很慢,这和他在武术上一再强调的“快”正好形成了对照。他说李小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出手极快,因为李小 龙最重视的是武术的实用性。何为实用?就是抛弃所有无用的花招,以最快的速度制服对手。武术的目的不是用来表演或赢来 一片喝彩声,而是要战胜敌人。虽然李小龙死后,金庸为《明报》亲自撰写了社论《一个明星的死亡》,但李小龙本人对金庸 的“武林狂想曲”怕是会颇不以为然吧?

  李小龙这样解释他所创立的截拳道:“截拳道与一般传统武术不同的就是没有那种独特的规律、分类技术,而且也没 有严格的哲理。截拳道对于武术的看法是站在各种有利的角度上。因为截拳道能够充分利用多种路子与方法(功能至上主义) ,所以是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换一句话说:截拳道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

  杰西深深地受惠于李小龙的武术哲学,他从1962年开始收徒,用李小龙的教学方法教他的学生。如今他在华盛顿 州有自己的武馆,叫“非传统武术学校”。他打了一个比喻,他说习武之术就像开汽车一样,为了从A到B,你需要的仅仅是 一辆跑得快的大车,其他的功能都可以不加考虑。

  说到练武,作为一个黑人,杰西有一段辛酸的历史。他缓缓地倾诉,“我20岁时,和两个朋友在街上走路,遇到醉 酒的警察,他们停下警车,殴打我们,我被打伤了下巴,我的门牙被打掉了,现在用的还是假牙。仅仅因为我是黑人!”从此 以后,杰西决定苦练武功,果然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令人发指,李小龙空有一身功夫,就因为是中国人而无法跻身好莱坞。他在美国拍 第一部电视剧时,不得不戴上面具,掩住黄色的面孔。杰西说:“李小龙经常和我谈到种族歧视的问题。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

  杰西最后强调说:“请一定告诉中国的读者,李小龙热爱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他痛恨日本政府对中国人所做的惨无 人道的行径。”

  时代人物周报:你第一次见到李小龙是什么时候?还记得具体的日期吗?

  杰西:具体的日期记不清了。我去看一群人表演功夫,李小龙就在那,他当时刚从旧金山搬到西雅图不久。人们说这 就是著名的李小龙,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那是1959年。在听说李小龙之前,我曾看过一篇关于中国功夫的文章, 介绍了几个厉害的中国师傅,我很着迷。所以我去了加州,在旧金山的中国城寻找功夫师傅,但没有人愿意和我谈功夫。李小 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愿意教外国人的师傅。

  时代人物周报:他是怎么收你作徒弟的?听说你是他最早的美国学生?

  杰西:是的。当时我们在一个学校念书,是艾迪森技术学校。我每天都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他,我经常走到他面前,摆 出一些武术的架势,想引起他的注意。但他没有。有一天我下了决心,走过去对他说:你是李小龙吗?他说是。我又问他:你 会功夫?他说是。然后我就拜他为师,他停顿了一下,答应了。后来的几个月里我每天都和他练习。

  时代人物周报:你一共和他学了多长时间?他是怎么上课的?

  杰西:从1959年到1965年。他教我如何攻击,示范给我,当然他也说很多话。他经常和我谈起功夫背后的中 国哲学。他对哲学非常感兴趣,比如太极,还有咏春拳背后的哲学理念。他在华盛顿大学读的就是哲学专业,他买了很多哲学 方面的书。

  时代人物周报:你从李小龙那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杰西: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是:只要是他做的事,他都能做到最好。很多人会吹牛,说自己能做这个做那个,只有李 小龙——他说到的就一定能做到。他花很多很多的时间练习功夫,只要他醒着,他就一直在训练。他一生都是如此。他从没对 自己放松过。

  时代人物周报:为什么斯基普说没有你,就没有后来的李小龙?

  杰西:是这样的,我经常和李小龙谈一些关于心理的话题。我经常鼓励他,告诉他怎样才能在美国获得成功。因为他 是中国人,他在美国感觉很不自在。李小龙刚来美国时,对在课堂上用英语发言,非常焦虑,人们盯着他,他会生气。我告诉 他如何在课堂上说话,就是把眼珠在教室里转来转去,不要盯在一个地方,这样别人不会觉得他在盯着他们,他也不会觉得他 们在盯他。他的英语不好,他自尊心很强。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最初收外国学生时,遇到了当时中国人的阻止,当时是什么情况?

  杰西:很多中国人对他说,不要教外国人功夫,因为他们学会了会打中国人。李小龙没当回事,他回敬他们说:如果 外国人想打中国人,根本不需要学功夫,他们本来就比中国人强壮。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最初建立振藩武馆时,有多少学生?

  杰西:一开始只有十个学生,后来增加到三四十个人。当时的宣传方式就是在西雅图贴海报,大家知道何时何地会有 功夫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他慢慢地收到了一些学生。但在西雅图,他收到的学生并不多,1966年他搬到洛杉矶后他的学 校才变得非常有名。而现在在美国有很多功夫学校,我估计大概有二三千所,大小城市都有功夫学校。功夫在美国、法国、德 国、英国都很流行。这归功于李小龙的名声。

  时代人物周报:你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你听到他死亡消息是什么反应?

  杰西:1965年,我最后一次见到他,他刚生了儿子李国豪二三个月,他把儿子带到我家,让我看看。我听到他死 的消息,非常震惊,根本不能相信。我想他是死于脑肿瘤,很多年前他在洛杉矶时就已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事,第一次时有人 在场;而这一次他一个人躺在床上,呼吸停止了。他以前有这个病史。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电影拍得并不多,他生前在美国的影响力如何?

  杰西:他的电影对全世界都有影响,现在他在全世界都特别有名,但是他死后才成了超级明星。活着的时候,李小龙 设计过很多功夫节目,但美国人却不肯让他来出演,仅仅因为他是中国人。

  时代人物周报:但现在情况有所变化了,好莱坞也有不少亚洲面孔。

  杰西:是的,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李小龙拍了那些电影。

  时代人物周报:你知道成龙吗?

  杰西:是的,但我没见过他。

  时代人物周报:从咏春拳到截拳道,李小龙有什么关键性的发展和突破?

  杰西:咏春拳也是讲究实用的,据说它的创立人是女人。它既不温和,也不强硬,结合了两者。李小龙到美国时,他 告诉我,他想战胜别人,他决定找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缩短时间,采取最直接的方式。而在中国文化里改变路数是禁忌,长 期以来,中国功夫很僵化,没人愿意努力打破规则。李小龙做了很多新的尝试,乐于接受他认为有用的东西,因此他创立了截 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但对截拳道来说,你需要特别特别快,特别有力量。

  时代人物周报:如果你不能很快,你就不能学会?

  杰西:这是我的经历,我见过很多练截拳道的人,他们没法像李小龙那么快。李小龙天生敏捷,他一直在训练,而别 人既不能有他的速度,也不像他那么用功。对我来说,截拳道就是李小龙。

  时代人物周报:你呢?

  杰西:我69岁了,我没法那么快了。我没他那么快,但也非常快。

  时代人物周报:李小龙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杰西:在李小龙之前,大多数人不知道功夫,李小龙告诉世界中国有自己的功夫,他打开了这扇门,也打开了新的武 术思想之门。他将永远被人记住,通过他的电影,他的书。李小龙就是中国功夫的代名词。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地产大腕赶集住交会
一周缤纷家装美图循环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