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哈佛女孩刘亦婷再遭质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16:08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赵倩

  “1999年4月,《成都商报》的一条新闻轰动了全国:被留学专家叹为‘难于上青天’的哈佛大学、威尔斯利学 院(曾经是美国总统夫人希拉里、国务卿奥尔布莱特及宋美龄、冰心等名人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蒙特豪里尤克学院一共 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的成都女孩刘亦婷。”

  这是当年刘亦婷父母所骄傲的“轰动效应”。

  更为轰动的是,父母根据刘亦婷成功进入哈佛大学的学习经历所撰写的“素质教育读本”《哈佛女孩刘亦婷》,更是 创造了销量近200万册的奇迹。刘亦婷也被看作是素质教育的典范,甚至成为众多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偶像。

  四年之后,《哈佛女孩刘亦婷》仍在畅销,我们同时听到了一位名叫萧愚的作者的不同声音。旧话重提,“刘亦婷现 象”折射出社会对于教育问题的关注以及人们对于素质教育的重新审视。

  这本叫做《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的书,系统论述了作者对于“刘亦婷现象”的思考,表 示要打破刘亦婷神话,还原一个真实的刘亦婷。作者同时也表示,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非常愚蠢,所以,他想通过 他的这本书,启发中国的家长要用大智慧教育孩子,不再盲目偏听偏信。

  戳穿刘亦婷的真相

  时代人物周报:为什么会在《哈佛女孩刘亦婷》畅销两三年之后写这样一本书?

  萧愚:2000年这本书刚刚推出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关注。今年他们又推出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 关于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把自己一个家庭教育的经验上升到一个教育的行业标准,我看了之后觉得非常荒谬。顺着 今年的这本书我又找到了当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多年这本书还在畅销,还在出第二本书,而且依然 很畅销。我不能说他们是骗子,但可以说是冒牌专家,假充内行。我不是教育学专家,但我这个外行都能看出很大的问题,更 何况那些专家学者呢。我觉得这样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的家长真是太愚蠢了。而且第一本书写刘亦婷母亲刘卫华 教育孩子的感受,是一种白描的手法,虽然有点夸张和牵强附会,但毕竟还是叙述;但第二本书就开始吹捧刘亦婷,树立刘卫 华自己的形象了。

  时代人物周报:你在书中看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萧愚:我觉得这个问题就是“皇帝的新衣”,刘亦婷的“皇帝的新衣”就是哈佛,大家就觉得能上哈佛的人怎么能是 平庸的呢,肯定是那种超凡素质的人才能进哈佛。但事实上申请哈佛和考北大清华完全是两回事。我以前也准备过留学,我知 道里边的门道。申请哈佛有好多因素,不仅仅是分数高就可以进去的。重要的就是你的申请材料要做好,而且申请的推荐信很 重要,一般会找个大腕推荐你。刘亦婷的推荐人是美国一位大法官的助理拉瑞,大法官在美国是非常有社会地位的人,拉瑞作 为一个世界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员工,在刘亦婷其他条件可能的情况下,这个推荐人的作用就非常大。我分析她进哈佛主要是这 个推荐人,而不是她的素质有多高。相反,我恰恰认为她的素质很一般。

  时代人物周报:但刘亦婷毕竟还有值得推荐的潜质?

  萧愚:刘亦婷的潜质能够达到及格线,这个没问题。她可能就是中上等或是前十名的水平,但是这种水平在中国浩如 烟海,非常普通。如果每个家长都写这样一本书,都照这个模板打造的话,那中国得有多少本这样的书啊。她并不是那么优秀 ,也并不是像她妈妈所说的超凡素质。

  时代人物周报:她同时收到了四所大学的通知书,还不算优秀吗?

  萧愚:这四所大学很有意思。其中两所大学都是拉瑞建议她申请的,非常明确地告诉她“这两所学校我以前曾经推荐 过其他学生,我的推荐信在这里很管用。”所以,拉瑞建议的这两所学校是肯定能录取她的,这些都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中 写的明明白白。所以,我一直不认为刘亦婷的妈妈是骗子,我觉得她自己都没有弄懂她女儿是怎么进的哈佛,就糊里糊涂觉得 她女儿怎么怎么样。

  时代人物周报:也许是家长以自己的孩子为骄傲的正常情感流露呢?

  萧愚:刘亦婷的妈妈如果是以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写培养女儿的纪实,这都无所谓,问题是她在打造偶像。她把她女儿 在书中说得很完美,看不到一丁点的缺点。你可以说自己的女儿好,但是不要误导大众。首先,她说她女儿有超凡的素质,同 时又没有把她女儿申请哈佛成功的原因完整地呈现出来。这就给很多家长误导了,按照刘亦婷这样的培养模式,又能具有超凡 的素质又能上哈佛。其次,她本身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她完全是应试教育。我们对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常识就是一切 为了考分转,争当尖子生,争考名牌大学。刘亦婷的妈妈就是这样,给女儿定的目标,先当尖子生,然后再考重点中学,考北 大,考北大还不够,要争当前三名,争考状元。这样围着考试层层加码,还不是应试教育吗?

  时代人物周报:我听说你在做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采访刘亦婷及其家长,怎么保证你的资料的可信度呢?

  萧愚:我可以通过间接的刘亦婷自己写的东西啊,还有比她写的日记更能披露她的生活的吗?她说她有好几个月的睡 眠时间不足3个小时,这还用我在她身边看着她,除非她的日记就是假的。

  我不去采访她有两个原因:一是我现在的素材足够了,二是我写这本书是揭露你的真相,是跟你作对的。我又不能说 实话:“对不起,我来抨击你来啦。”我也不能假装说她的好,所以采访也没必要。

  时代人物周报:很多人说你是在借刘亦婷来炒作自己以及你的新书?

  萧愚:我是想借刘亦婷的个案,传播教育需要大智慧的理念,而刘亦婷只是谈这个话题的载体。如果我要是炒作的话 我可以写刘翔真相嘛,那不更有轰动效应。

  时代人物周报:你说想通过你的书达到推翻“刘亦婷神话”的作用,这个效果达到了吗?

  萧愚: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但起码第一步达到了。很多家长都知道了刘亦婷可能并不像她书中说的那么好。以前看她 的书可能会说,“好,对,应该这样”,现在可能就说这个不对。这就是开始,一下子让他们有大智慧,我也没那么大本事。 因为中国人太爱偶像了,太愿意学这个偶像了。现在的家长也非常愚蠢,容易偏听偏信。

  时代人物周报:所有人都把刘亦婷当偶像看待吗?

  萧愚:如果这本书像《英雄》一样骂声一片,我这本书就不写了。就是因为我看到太多的赞扬声和虔诚学习的感觉, 才写了这本书。如果没有那么多簇拥者的话,她的第二本书怎么还会那么火啊,一下卖几十万册。正是第一本书大家没有识破 ,第二本书才能大行其道。

  不要为了争议而争议

  通过与萧愚的交谈,他认为“刘亦婷是一个好女孩而不是杰出女孩”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推荐人拉瑞在 刘亦婷报考哈佛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刘亦婷只不过是包装得比较成功罢了;二是刘亦婷父母一直“炫耀”的素质教育, 其实恰恰是应试教育的最好写照。萧愚说之所以用“萧愚”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要“消灭愚蠢”。

  这本书的出版多多少少还是引起了读者的一些关注,刘亦婷的母亲刘卫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然很激动,认为《”哈 佛女孩刘亦婷”真相》完全是诽谤。刘卫华声明:

  一、《”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一书的立论依据是:“刘亦婷被哈佛录取,起关键作用的便是她的推荐人拉瑞。”

  事实是:

  1、申请哈佛是刘亦婷的自主决策,拉瑞事先从未建议过。

  2、拉瑞在哈佛并没有所谓的“人脉关系”,更不存在书作者虚构的“很高的声望”。

  3、通过拉瑞的交流组织,访问美国的中国优秀学生不少都得到过拉瑞的推荐信,却惟有刘亦婷一人被哈佛录取。

  4、刘亦婷在哈佛大学各方面的表现,说明哈佛招生委员会的选择是公正和正确的。

  二、书作者明确暗示拉瑞和哈佛招生委员会在安排刘亦婷面谈的过程中徇私舞弊,构成了对所有当事人的诬陷和诽谤 。

  事实是:

  哈佛同意刘亦婷就近寻找面谈人的全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该作者把“提供面谈人线索”虚构为“审查确定面谈人 ”,纯属造假诬陷。

  记者同一时间采访了时任作家出版社编辑、成功策划了《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的杨葵。杨葵认为,当时和现在关于 刘亦婷的争议,大多是为了争议而争议,其实大家都是在做游戏,非常无聊。他谈到了对于刘亦婷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说她并没有上哈佛,哈佛的学生名单里没有刘亦婷的名字,但无数的证据证实了刘亦婷确实是哈佛的学生;二是说刘亦 婷的学习方式是填鸭式的,没有活力,但我见过刘亦婷,我更相信我看到的刘亦婷,她让我觉得她有很多东西值得学习;三是 说刘亦婷只是大学生,并不算成功,但我们也没有说她成功,她还只是一个女孩儿,我们想表达的是要通过得当的素质教育才 能取得成功。

  卸下刘亦婷的偶像光环

  有媒体把陷入争议中的刘亦婷比作反偶像时代的一片落叶,万幸的是,刘亦婷赶上了一个父母望子成龙近乎疯狂的时 代,这让她成为偶像;万万不幸的是,她又遭遇到一个反偶像的时代,刘亦婷身上的偶像光环也在大众怀疑的目光中逐渐散落 。

  “不管普通读者是不是偶像,但刘亦婷在她父母眼中肯定是偶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能就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吧。 ”出版人黄集伟说。

  那是不是可以说,萧愚夸大了“哈佛女孩”的社会影响,在这样一个无坚不摧的“反偶像时代”,刘亦婷也不过是把 自己的成功与人共享,所谓的“偶像形象”,只不过是某些学生家长学习的榜样罢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展江教授也表 示,刘亦婷事件并不能看作是反偶像的一个典型,假设萧愚的结论成立,那么也只能说他把某些不真实的东西揭露出来,让它 不再误导大众了。

  其实萧愚对刘亦婷的质疑,不管炒作也好,无聊也罢,权且可以看作是对同一问题发出的不同声音,不必扣上太过沉 重的帽子。

  黄集伟认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畅销的原因是这本书的读者半径特别大,而越是畅销的书都有一定程度的被误解。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个案,但中国家长其实挺可怜的,他们没有理论和可以借鉴的东西,所以,看到有人写了 一本教育孩子的书,不管是什么教育,都想拿来试一下。在当前这种竞争的环境下,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在畅销书的排 行榜上,励志书永远都是榜上有名。

  所以,不必把刘亦婷“上纲上线”成时代偶像,也不必对刘亦婷太薄。她只是成功进入哈佛大学的学生之一,而且这 种成功不具有任何复制性,对于刘亦婷素质教育的质疑,黄集伟的比喻很经典:这就好像是鱼刺卡着喉咙了。当鱼刺卡着喉咙 的时候,你是赖鱼呢,还是赖自己不小心?

  教育学专家杨东平把中国现代的教育看作是科举制度的现代版,中国的素质教育也还只是停留在口号的阶段。对于《 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畅销,他认为是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造成的,其实是对应试教育的推波助澜。但是作为一个个案,并 没有推广的价值。

  今年还有一本畅销的励志书 《我只养你18岁》,讲述一个真实的教育案例:身为教育硕士的老周在儿子1 3岁时,把他领出校门;在儿子18岁时,把他赶出家门。

  这一案例讲述的事实和平常观念以及行为模式很是相悖。作为另类教育模式的实施者,老周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老周觉得:“孩子退学也有他自身的原因,这个孩子在学校比较调皮,我老被学校老师叫去,我觉得我的生活受到了干扰。所 以,当时我就决定让孩子退学。其实,让孩子退学也是我的教育之一。”

  老周的教育理念也在自己身上实践着,原本是大学教师的老周,现在已经成为了自由职业者。他认为,现在的教育是 家长对孩子的绑架。老周对刘亦婷家长的做法并不赞同:全家人都扑在孩子身上,似乎是对孩子负责任,实际上很可笑。一个 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家长,怎么可能对下一代负责任呢?

  当然,老周也是个案,也具有不可复制性。我们允许不同的教育方式,但有一点就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 的。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