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外籍服刑人员:从排斥到想加入中国国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4日14:19 民主与法制时报 | ||||||||
本报上海专稿/记者卢劲松 通讯员肖力民 坐落在上海西南角的青浦监狱,关押着30余名特殊的犯人。说“特殊”,是因为他们全系在上海犯罪的外籍男性罪犯。 一个暖冬的早晨,记者走进这座特殊的监狱,采访了那些特殊的服刑人员——
想加入中国国籍 2004年8月16日,因贩卖大麻和摇头丸而入狱的东南亚某国犯人黄某,写信给他的国内亲属,郑重其事的请她去当地的中国大使馆,为他领两份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的表格。黄某在信中说,中国政府是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中国这几年日新月异的变化,政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深得人心,都是他亲眼目睹的,是能感受到的。 黄某是在1999年11月进入青浦监狱服刑的。他从有抵触情绪不服管教到真心悔过,从排斥学习到变成“学习积极分子”,从自暴自弃到被两次减刑,其转变不知凝聚了管教人员多少心血。正如黄某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是因祸得福”,从管教干警的身上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没有昨天的犯罪,就没有今天的认识。 架起越洋电话 以前,这些外籍服刑人员是无法通过电话和亲人联系的,因为越洋电话要有专门的设备。青浦监狱克服了种种困难,早在几年前就为这些犯人开通了越洋电话。一根细细的电话线,穿越万水千山,传递了高墙内外彼此的问候和思念,这在外籍犯人中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来自巴基斯坦的穆汗默德,由于家里搬迁,长时间得不到亲人的消息,情绪非常焦躁,不时做出一些违反监狱制度的事来。自从监狱开通了越洋电话,他经过多次打听,终于重新与家人取得了联系。事后,穆汗默德不禁热泪盈眶:“青浦监狱为了我们做了一件好事,我一定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狱,回国与家人团聚。”罗伯特来自美国,在青浦监狱已服刑了10年。越洋电话开通后,他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了远在太平洋彼岸的姐姐。他的姐姐在电话那头惊喜地说:“真没想到你在中国监狱中还能打电话回来,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听不到你的声音了。希望你能服从中国警官的管理,积极表现,争取早日归来。” 2002年4月,日本青年佐藤因不满其父殴打虐待其母,遂故意安排一家三口来中国旅游,在到达上海的当晚,就伙同母亲在其所租借的一辆轿车上将父亲砸死,并伪造了“车祸事件”以逃避罪责。案发后佐藤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后一直沉默寡言,神情怪僻。管教人员在和他多次谈话后,才了解到他原来是牵挂着现正关押在青浦女子监狱的母亲的情况。于是监狱破例让他们母子每个季度见上一面,吃上一顿饭,每月可以和母亲通两次电话。从这以后,佐藤的情绪很快发生了变化,对管教警官感激涕零,不但主动参加劳动,还热心教同狱犯人日语,成了监狱里一名日语翻译。 英国领事馆派人来监考 来自马来西亚的马哈蒂亚,因走私罪被判了10年徒刑。有一次他对分监区的领导讲,他想参加英国伦敦大学学历考试。服刑人员居然想在监狱内参加伦敦大学举办的考试,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但青浦监狱并没有给他泼冷水,监狱领导一边肯定了他的想法,一边和外事部门联系,并向英国驻华领事馆求助。英国驻上海领事馆很受感动,积极和伦敦大学联系。一个月后,青浦监狱收到了伦敦大学同意马哈蒂亚报考的函件,于是专门为马哈蒂亚提供了一台电脑,还为他创造了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临考前一个月,监区长秦荣良还特批马哈蒂亚不用参加其它活动,以便专心复习迎考。 2004年5月29日至31日,是50余岁的马哈蒂亚参加考试的日子。两名英国驻沪领事馆的工作人员专程带来了伦敦大学的试卷,并与监狱的一位干警,一道当了整整3天的“监考老师”。同年10月29日,伦敦大学的信函终于寄达上海,当马哈蒂亚从监狱领导那里接过信函,看到自己参加这次考试的3门课程——金融原理学、统计学、数学全部一次通过时,心里极其激动。尽管要想拿到伦敦大学的文凭,总共得通过13门课程的考试,然凡事开头难,更何况马哈蒂亚这个令人欣喜的开端还是在监狱里取得的,这怎么不叫他激动万分呢? 监狱领导为了鼓励马哈蒂亚,特地举行了一个仪式,当着所有外籍服刑人员的面,把伦敦大学寄来的成绩报告单颁发给了他。在这个监狱,每个分监区都设有图书阅览室。有些外籍犯人想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管理警官除了不定期的邀请有关专家前来讲解,还专门组织他们学习汉语,提高中文阅读能力。如今,已有不少外籍服刑人员,不但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的竟还能侃上几句上海方言哩。 外籍犯人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改造,认真学习,多掌握几门技能,争取把“刑期”当成“学期”。记者吴大伟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