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妹患绝症后捐角膜续:河北掀起公益事业风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7:47 郑州晚报 | |||||||||
核心提示:11月1日的石家庄市阳光灿烂,笼罩在单晓霞家中的悲痛随着她的远去开始由眼泪转化成心痛。但是,由单晓霞带来的感动和爱心仍在延续着,河北省红十字会以她的事迹号召全省的爱心人士捐献眼角膜,掀起一场公益事业风潮;河北省体育学院学生会也正在准备一次公益募捐,为单晓霞的两个孩子和更 多需要帮助的人进行爱心储蓄;单晓霞的两个孩子所在学校的领导为他们免去了学费。一个来自河南的普通打工妹,为何让一个异乡的城市感动不已?11月1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晓霞卖凉皮总是笑眯眯的,给的分量也很足 11月1日,煦暖的阳光照在石家庄市桥西区东简良村。 单秋枝站在租来的院子外面,与路过的人面无表情地打着招呼。在几分钟以前,她刚刚从离家不到50米的单晓霞家中出来,悲痛还挂在脸上。 “我和晓霞是一个村子的,从小一块儿长大,没想到,这么快就……”面对记者的造访,来自农村的单秋枝不会掩饰自己的表情。今年36岁的单秋枝告诉记者,她老家和单晓霞相隔很近,从小都是在一块儿玩。“晓霞是一个爱说爱笑的人,无论她在哪里,都会跟我们讲一些笑话或者故事,将大家都逗笑。” “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只要有时间,她就去找人聊天。”老乡单宝贵说,在他们周围有着上百人的老乡,都是来自河南周口郸城县的,晓霞的人缘特别好。“虽然她只是小学毕业,但是她能知道很多国际大事,也关心石家庄这个城市的任何大事。” “她卖凉皮时,总是笑眯眯的。”在石家庄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中,一位批发蔬菜的四川老板说,他对单晓霞印象很深,孩子们喜欢去她那里买凉皮,回来后都说卖凉皮的阿姨可好了,给他们的分量总是很足。 卖菜、卖凉皮、制作蛋糕……打工妹单晓霞在石家庄市的15年中换过了不少工作。走在东简良村的小道上,随便向一个人打听,都能说起打工妹单晓霞的故事。 没了妈妈,两个女儿也像宝 11月1日,再次踏进单晓霞的家中,两串纸叠的千纸鹤很显眼地放在晓霞遗像前,给小屋的肃穆增添了几分色彩。 “这是昨天亚楠和晓宇的同班同学送来的。”晓霞的丈夫董建林说,昨天因为亚楠和晓宇没有去上课,他们的同学从老师那里知道了晓霞的故事,因此自发组织给晓霞折叠了这些千纸鹤,并给亚楠和晓宇写了不少鼓励的话。 “亚楠,跟我回家吧,我妈妈就是你妈妈,她会爱你的!”“亚楠,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你妈妈,因为她在天上会看着你,会鼓励你!”在一张展开的千纸鹤上,一句句带着稚气的心语让董建林的眼角红了。 “其实,晓霞并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周围的人们总是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多次面对媒体采访的汉子董建林也被社会各界感动着。 单晓霞在感动并改变着别人的时候,两个孩子也在变化着。 “品学兼优”是董亚楠的班主任宋富霞老师对亚楠的评价。“她妈妈生病以前,这个孩子学习很好,但不愿主动帮助别人,但她妈妈生病后,在得到社会上许多人的帮助后,她就变了,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并积极承担班里的工作。”而担任晓宇班主任的李海燕老师说到晓宇时,脸色有些凝重,“她学习一直不错,就是这个孩子变化很大,以前她笑起来很天真、烂漫,可自从她妈妈生病后,那种灿烂的笑容再也没有出现。” 11月1日,在东简良小学的办公室中,该校教导处主任郭瑞表示,学校已经决定免收两个孩子的全部学费。 晓霞劝捐,15人成为志愿者 10月31日,单晓霞的追悼会在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举行,主持会议的是河北省红十字会的相关领导。一个省级公益组织为一个外来打工妹举行追悼会,这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单晓霞的公益之路。 “单晓霞虽是一名普通的打工妹,但是她的精神境界是十分崇高的。”10月31日,河北省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赵书平说,2004年10月红十字会开展了一次“让我把光明留给你”志愿身后捐献眼角膜万人签名活动,当时身在重病之中的单晓霞也参加了,并多次要求红十字会为她开通了“晓霞热线”,她以顽强的毅力忍着病痛接听热线,通过她的热情解答和动员,很多人都加入到身后捐献眼角膜的队伍中。 “可能很多人都为单晓霞身后捐献眼角膜的善举而深深感动。”河北省红十字会新闻宣传部部长蔡胜春告诉记者,在我国有400余万人,河北省有10余万人,他们因各种角膜病致盲,实施眼角膜移植是他们重见光明的惟一途径。 然而,摆在红十字会面前的一个现实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缺乏身后捐献的意识,全省惟一一座眼库———邢台市眼库自挂牌以来,填写志愿捐献书的寥寥无几,捐献成功者仅有几例。 在单晓霞的劝说下,有15人成为角膜捐献志愿者。 蔡胜春说,希望晓霞的善举能感动更多的人摒弃传统观念,投身到角膜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将是对晓霞最大的安慰。 住院时躲在厕所放声大哭,再笑着走出来 单晓霞是一个珍爱生命的人,“我不想死,我还没有活够。”这样的话语和字眼在她的日记中到处都是,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她也毫不避讳这点。这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个真实而坚强的生命。 这点在单晓霞去世前的医院中再次得到了验证。 11月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石家庄市平安医院院长张书臣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 “她去世前的那天下午,大概是4点左右,我去看晓霞,她当时已经不睁眼了,但当她的家人说:‘晓霞,张院长来看你了’时,她却睁开了眼睛,并用尽全力不断说着几个字,我靠近她,仔细听才听清楚是:张院长,救救我!在那一刻我感觉到,她对生命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望!” “晓霞是个坚强的人,面对病魔、面对他人,她都报以灿烂的笑容,但再坚强的人也要合理释放自己的压力。”护理单晓霞的护士陈静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今年初春,单晓霞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家里也一贫如洗,一次输液中她要去厕所,我就拿着输液瓶陪她一起去,进了厕所发现没有其他人,她才放声大哭起来。可是几分钟后,她就擦干了眼泪,带着笑容走了出来。从那一刻起,我更佩服她了,她不愧对‘坚强’两个字。” 平安医院的护士长同雪利说:“晓霞住进我们医院已经一年多了,她性情很随和,和医生、护士都相处非常好,在我们眼里她更像是我们的姐妹,而不是个病人。前天下午5点左右,我们去看她,她当时几乎说不出话了,但看到我们,还是用微弱的声音说着什么,经多次辨听才知道她说的是:‘小和扎针不疼’,小和是我们的一个护士。我当时就觉得心里暖暖的,她都病成那样了,还不忘记表扬我们的护士。” 晓霞走了,留下了未完成的事业 晓霞的大义让两名女大学生重见光明。 11月1日,记者向河北省红十字会提出要求采访接受单晓霞眼角膜的两个学生,宣传部蔡胜春部长遗憾地表示,根据捐献人体器官的规定,捐献眼角膜不能让家属知道,因此,受捐助者不能接受媒体的采访。 “可以透露的是,两个女学生,一个在沈阳上大学,一个在唐山上中学,她们等待合适的眼角膜已经两年了。”蔡胜春告诉记者,两个学生的家长已经委托红十字会向单晓霞表示哀悼和深深的感谢。 蔡胜春还透露,两个学生的手术都很成功,目前她们还在医院观察,预计半月后就可重见光明。 “晓霞,邢台人民永远感谢你!”10月31日的追悼会上,一位小伙子的举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位名叫赵文武的大学生是河北省体育学院学生会外联部的学生,他是在报纸上看到了有关晓霞的报道后,专门请假过来参加她的追悼会的。“我是邢台人,她把眼角膜献给了我们邢台,作为邢台人,我一定要来送她,并祝她一路走好!” 11月1日,赵文武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正在联合学校学生会等几个组织,在学校搞一次募捐活动,把募捐的钱款捐给晓霞的家属,通过这种方式回报晓霞的大爱。 赵文武还表示,他们将继续晓霞未完成的事业,开展更多的公益事业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捐献眼角膜的行列中来。“晓霞走了,但她留下的,不仅仅是让两个学生重见光明,她还留下了一种义务,是作为一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怀抱一份感恩的心去奉献,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别人。” 一位没有留姓名的大学生送来的悼词说:晓霞走了,但她留下的是对生命、对死亡全新的诠释,因为爱,生命在他人身上延续,升华为一种永恒。(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文/图 )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