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高二学生跳海救人获得留美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5日16:37 新民周刊

  复旦附中高二学生赵龙因为跳海救人的英雄事迹,获得了学校宝贵的前往美国高中交流一年的机会。从去年暑假救人到如今交流生招生尘埃落定,赵龙见义勇为后的日子值得细细回顾。

  撰稿/王 倩(记者)

  从2005年暑假开始,中学生赵龙的人生开始变得不同寻常。

  那个假期,16岁的赵龙顶着4米高的巨浪跳进大海,救起了溺水的小男孩。因为率先跳海救人的老马的意外死亡,赵龙的事迹也意外地流传开来,他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校园英雄,成为学校里的“公众人物”。

  半年之后,赵龙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学习成绩只在班里第30名左右的他,在强手如云的重点中学复旦附中因为见义勇为的事件,赢得了珍贵的前往美国高中交流一年的机会。

  “救人改变了你的命运?”

  “不,它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改变了我对这个社会的看法。”

  救人

  赵龙,复旦附中高二(10)班的体育委员。2005年8月14日下午3点多,已经在金山海边游泳了一个多小时的赵龙和5个同伴起身去远处抓螃蟹。当时正逢涨潮时分,浪头一个高过一个,其他游人也开始陆续撤退。

  忽然,岸边喧闹起来,远离人群的赵龙和伙伴们听见“有人落水”的惊呼声,同时看到了那个危险的孩子——七八十米远的海面上,一个套在黄色救生圈中的孩子正在海浪中挣扎,嘴里发出微弱的呼救声,他的头部已经浸入水中,巨大的风浪随时可能将救生圈打翻。

  赵龙和同伴们正打算拨打“110”求救时,远处拥挤的人群中有人跳下海去,但是他没游出多远,就被风浪打回了岸边。看到此景的赵龙很聪明,他顶着风往前跑了几步,“顺着风游会更快一点”,赵龙把鞋一脱,一头扎进了水中。游到半途中,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也跳下了水。两人合力将孩子连同救生圈拉回到赵龙的下水处。

  当赵龙将人救上来时,岸边已经围成了一道人墙。被同伴们拉上岸的赵龙累得几乎要虚脱,躺下来休息着。“110”赶来了,将第一个跳下海救人的英雄送往医院。而那个被救上岸的小孩在接过救生圈后立刻消失了,甚至没说一声“谢谢”。

  休息后的赵龙和同伴们回城了,在锦江乐园换车时同伴们纷纷嚷着要赵龙请客,“因为我救人了嘛”。一顿美味的烧烤之后,赵龙回到位于黄浦区的家中时已是深夜10点,自然遭到了妈妈的责怪。

  “我告诉她今天我救了个人,她还不信,让我不要因为回家晚了就编个理由。”赵龙向记者回忆着当时妈妈的话,然后,那天赵龙就“洗洗睡了”。

  意外

  但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赵龙和他妈妈的想象。

  3天后,在外婆家的赵龙和家人们一起看到了东方电视台的新闻——刚退休的老共产党员马剑飞,在金山海边救人时意外死亡,同时还有两个年轻人一起下海救人,但因为被救的孩子一直没有站出来,老马很可能不能被评为烈士,老马的家人在电视上呼吁这个被救的孩子能站出来。直到这时,赵龙才知道,原来第一个跳下海去的英雄已经牺牲了。

  正当家人们在热烈地讨论着老马和被救孩子时,赵龙忽然冒出了一句:“这个小孩就是我救起来的那个!”

  性子很急的赵妈妈为了老马打进了电视台热线。于是,电视台找到了第二个救人的年轻人,而赵龙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在电视上露面后,原本不想声张的赵龙在复旦附中一下子变得人人皆知,一夜之间一连串英雄的光环涌向了这个学校里的“普通学生”——复旦附中校方将赵龙的事迹列入了校史陈列馆;每个班级都召开了以“向赵龙学习”为主题的班会;赵龙还获得了包括“小英雄”、“金爱心学生”、“上海市级见义勇为积极分子”等众多的荣誉称号。

  赵龙和妈妈一起去看望了老马的家属,并在老马灵前点上一炷香。但让他诧异的是,老马的家人对他说:“小朋友,你以后再碰到这样的情况,好好考虑考虑吧。”

  主题班会时,虽然有同学激动地说“英雄就在我身边”,但同样也有同学道出了自己的疑惑:

  “当我回到家激情万分地向父母讲述我们班同学见义勇为的事迹时,他们却告诫我以后碰到这样的事,千万别冲动。”

  2005年9月13日,上海市第77次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宣传日活动暨颁奖仪式特意选择在复旦附中举行。赵龙的发言不长,但在场的复旦附中的老师们纷纷被这个学生感动,赵龙提到了为救人牺牲的老马,也提到了他的同学们,“在我们这个学校,如果换了别人,每个人都会下去救人的。”

  理由

  12月,复旦附中迎来了3位特殊的美国客人——美国路易斯·切非学校的招办主任邵斯沃斯(Southworth)、塔福托学校的招办主任旺德尔特(Wandelt)和来自美国ASSIST项目的斯坦尔立(Stanley)——他们是来挑选交流学生的。

  复旦附中每年都有几位高二学生被挑选为交流生前往美国高中,一般学习为一年,由对方学校提供全额奖学金。交流生在美国中学完成高三年级的学习,然后回国再读一年高三。因为有美国高中就读经历,历年复旦附中的交流生基本上都直接被哈佛、耶鲁等一流美国大学录取。

  “出国,还有全额奖学金,这是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谁不想?”复旦附中党委书记周萍说。巧的是,从去年9月开始,周萍开始担任赵龙班级的班主任。

  按照复旦附中的惯例,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报名,然后每班筛选出几个人报到学校里,有时对方学校会亲自来人面试,有时复旦附中也会自己组织面试。这次对方派来的显然都是学校里最重要的招生人物。

  赵龙也报了名。最后,赵龙班级报到学校里的名单只剩下了3人,赵龙在其中。

  第一轮面试的考官是复旦附中自己的老师。25个候选人,最后留下了14个,赵龙还在其中,他的两位同班同学被淘汰了。

  “她英语口语很好,人际交往能力也很强。如果有机会面对美国人,说不定会被看上。”赵龙口中的她,是其中一位被淘汰的同学。女孩倒在了第一轮的门槛上。面对最后的结果,女孩告诉媒体记者,“我觉得(这个名额归属者)必须优秀到无论拿什么标准来评判都很出色,我有点意外。”

  赵龙的成绩在50多人的班级里排名第30位左右,在救人事件之前他只是学校的“普通学生”,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但复旦附中是上海最好的几所高中之一,2/3的同学可以相当稳当地进入复旦大学深造。所以在老师们眼中,复旦附中“普通学生”如果放在社会上,就是同龄人中最优秀的孩子。

  女孩的言论让赵龙有点受伤,赵妈妈甚至好几天都睡不着觉。但另一方面,对自己能够得到美国校方的青睐,赵龙觉得自己是问心无愧的。

  第二轮面试是5分钟的英文阐述,当着3位老外的面。为了这轮面试,英语成绩普通的赵龙一有空就练习听力和口语,虽然进入复旦附中以来因为“大家的口语都那么好”而不敢开口,但那段时间里赵龙的自我感觉很不错,“和老外对话什么的,都没问题”。

  赵龙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5分钟阐述究竟说了什么内容,“学校只是给了我一个机会去面对美国人,其他的准备工作都是我自己做的。并不是因为我救了人,校方就直接让我去美国。”

  面试时,校长谢应平特别介绍了赵龙的事迹。据周萍老师介绍,来挑选学生的老外一般都认为学校挑选的人选不会差,所以学校也有很大的自主权。

  不过,对于崇拜“个人英雄主义”而又特别强调年轻人社会责任感的美国人来说,这个孩子的确让人很感兴趣。面试一结束,来自路易斯·切非学校的邵斯沃斯就告诉校长谢应平,自己相中了赵龙。他还加了一句,“没想到你们选人的标准竟然和我们一模一样!”

  “对方尤其赞赏他的勇敢精神,认为这是一个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人生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谢应平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3月9日,邵斯沃斯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所有候选的孩子成绩都很好,也都很优秀,但让赵龙脱颖而出的是他的个人凝聚力和对周围其他人的责任感。”邵斯沃斯称赵龙为“城市的英雄”。

  再选

  见到赵龙时,他刚刚参加完“附中之星”的评选。尽管最后当选,但经历了一波三折,赵龙很坦然,但班主任周萍的看法却不一样。

  “附中之星”是复旦附中的德育评选制度之一,市、区三好学生的人选都必须从“附中之星”中选出。用周萍老师的话说,“附中之星”就是那些在某一方面为学生楷模的人。

  “在班级选举时,我还特地强调了一句——我们班里能出去(到学校)竞争的只有赵龙一人。他是一代人的楷模,你们都会为他感到震撼——但是我们班级50个人,他只拿到24票。显然大家对他的看法不一样。”说到同学们对赵龙的评价时,周萍老师举了这个例子,“而且这都是在我的引导之下,否则可能连这24票都没有啊……”

  赵龙最终还是走出了班级。周萍很困惑,她特意询问了同学们对此的看法,“很多人都说,周老师,他太合算了……”

  “如果真是你站在那边,你会下去吗?有一点点私心杂念的人,都不会去做这件事情的。他就是我们国家年轻一代的楷模。”面对孩子们对价值的判断,周萍如此反问他们。

  “如果学生们看不到这点,那就是我们学生错了,需要我们老师和学校来引导。”周萍说得很斩钉截铁。看得出来,这正是学校在向老外推荐赵龙时的立场,而赵龙的行为不是用“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可以来概括的,“也许在附中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品质,只是没有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去考验。”

  赵龙已经为半年后的美国生活设想了很多:在美国高中成立一个书法社,教他们写写毛笔字;学校教了一套长拳,可以让美国学生看看中国功夫;向妈妈学一两道菜,这是代表来自东方的文化……

  但赵龙说自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忙着应试,假期里再恶补一下英语。”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