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捡破烂照顾爷爷奶奶背后的农村经济困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2日10:43 郑州晚报 | |||||||||
面对接连不断的灾难,一家人互相支持相依为命。 破烂不堪的家。 郑州晚报和新浪网联合调查: 核心提示:养父母相继去世,奶奶瘫痪在床,自己又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11岁女孩小赵翔撑起一个家的故事经《郑州晚报》报道后,新浪网、人民网、搜狐网、中国网等 农村济困的困局 “小赵翔”事件虽然是个特例,在报道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也从侧面凸显现出了农村扶贫的难题。 据了解,荥阳全市共有一万多余贫困人口,民政部的资料显示,2006年3月份荥阳市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3124,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为1377,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累计支出63.6万元,人均支出水平为68.5元。 在农村基层工作多年的乡镇干部蒋世忠告诉记者,在当地,贫困家庭背后的原因,十有八九都是“因为家有病患。一个家庭在没有病人时,日子可以红红火火,一旦亲属生病,那么这个家庭基本上就会陷入贫困。因病致贫,已经成为了农村贫困一个常见现象” 高村乡李伟乡长说:“遇到此类类似情况,一般政府能够做的就是,在生活上保证其享受低保。今年年初荥阳全市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可以进行报销,但大病救助每年每人最多只有1万元。” “如果情况特殊,确实需要帮助,一是通过妇联、团委号召社会捐款,另一方面就是机关干部捐款,对于类似情况,暂时没有一个长效的机制可以解决。”李伟告诉记者。 考虑到小赵翔的家庭情况,高村乡第七中心小学校减免了小赵翔的所有费用,老师们也时常从家里带些衣服、食物送给小赵翔。学校方面表示,学校实力也有限,能做的只有这些。 创建农村济困新体系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民政行政管理系副教授金双秋曾在文章中写到,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以救灾、社会救济、扶贫、农村五保供养、助残等为内容,在过去的50年里它对于救助农村的鳏寡孤独、赈贫济穷、稳定社会 秩序、保护生产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生产力日益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越来越凸现出它的不足和弊端。 金教授认为,这种不足主要表现为,救助面存在局限,不管是救灾、社会救济,还是农村五保、扶贫、助残,救助面对的不是全体村民,而只是一部分“三无对象”、赤贫和有困难的残疾人。不仅如此, 就是属“三无对象”的农村五保户,实际真正得到“五保”救济的大约为70%(以上数据 见《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其次是救助水准的超低性和救助对象的不公平性,农村的公民对于宪法所规定的这种物质保障的权利大部分不能得到,病者无医疗社会救助;失业者无失业社会救助 ;贫者(灾者)所得到的定期社会救济和临时社会救济并非是“应保尽保”,往往只有16% 至50%的贫困者;老者得到救助的也并非是全体老人,只有“三无对象”的“五保户”,甚至连“五保户”也只有70%左右。再次为救助手段的落后性和不规范性。 因此金教授认为,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首先要确立政府在农村社会救助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农村社会救助的立法,同时完成城乡社会救助制度的对接,因此新型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也应加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取代原有的贫困性社会救助,并与灾害性社会救助、疾病性社会救助、孤残性社会救助、互助性社会救助相结合。(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宋振科/文)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