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我们内心城市的悖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21:12 新周刊

  迅疾的城市化进程强化了城市经验中的“选择难度”:是选择香港、上海这样“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去“发展”,还是选择厦门、丽江这样“最宜居”的城市去“生活”,这是一个问题。

  文/马孔多

  说到城市,20多年前,黄永玉给我们爆料说:在中国很出名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以他在中国60年的经历,跟他提到两座自己最爱的城市,一是福建长汀,另一座就是黄永玉的家乡凤凰。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就在路易·艾黎大夸中国小城如何舒服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才刚刚开始,对大城市(后来统一表述为“国际化大都市”)充满了想象与向往,没谁把这两个老头的话当一回事。从乡下涌向城市,从小城市挤进大城市,每个人的奋斗史就是这样吻合着城市化的简单节拍而展开着。

  但是20多年过去了,就在至少有3亿以上的乡下人变成了城里人的同时,大城市的外来人口也每年以超过全球平均1.8%的速度增加着。看上去,人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了,可出乎意料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却越来越陷于“去大城市受累”(但是很成功)还是“回小城市受穷”(但是很舒服)这个矛盾之中难以自拔。

  自从有城市以来,人们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是最好的城市?这个问题,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或者几乎是同时的中国宋朝,其答案基本上是一致的。可是今天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们会发现不知道该用什么标准来界定这个“最好”:是“最现代化”还是“最人性化”?“是具竞争力”还是“最有魅力”?是“最适合创业”还是“最宜居住”?现在,似乎很少有哪座城市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指标。一个城市竞争力很强,或许很适合创业,能给个人的发展提供很多好的机会,但可能生活很紧张工作压力大,而且消费水平高,自然环境被破坏得很厉害,根本不适合人居,等等。城市的这种“分化”直接带来了人们城市评价上的“选择难度”:是选择香港或者上海这样最有竞争力的城市“去发展”,还是选择

丽江或者厦门这样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去生活”?

  我们这个时代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城市化这个方面,一个比较显著的表现,就在于把一切机会都给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最大限度地激发并释放了中国人沉睡多年也是被压抑多年的欲望。大城市什么都有,所以城市规模大、功能全,竞争力就强,不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生存环境又往往不能与此相协调;而小城市虽然环境好住得舒服,但缺这少那的,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你要想过得好点就必须到大城市里去,可是到了城里,在你获得了许多看得见的生活改善之后,你又觉得付出的代价太大,觉得这种改善有点不值得,但又找不到改善的方法。虽然,生活在一些海边的小城市里是一件比较惬意的事情,虽然很多人内心是那样喜欢这些城市,但没有钱的惬意,在很多人看来,不是真舒服。

  有两种人经常喜欢骂骂城市——尤其是骂大城市。一种是得了便宜又卖乖的那种,他们利用大城市所给予他们的一切便利,最大限度地占有了大城市的资源并从中获利。他们开骂,多半是出于对大城市生存环境恶化的不满,这让他们在城市里过得不舒服,于是开口骂骂城市便显得比较有人文关怀,比较有思想。不过,就在这些人感叹家园的失去并痛斥大城市祸害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打算真正放弃大城市而回归乡村甚至小城。他们中一部分人虽然已经搬到了郊外的乡村式环境中去居住了,但他们仍然会隔三岔五开个车进城添乱,更重要的是,城市里最重要的资源仍然在他们手里把持着,城市仍然是他们的。

  受这些人那种看似充满正义感的花言巧语的影响,另外一些城市里的被剥夺者也很容易滋生对城市的不满,城市越大,其被剥夺感就越强。他们之所以还愿意一边忍受大城市的诸多不爽,而不愿意退求其次,回到那些舒适、宜居的小城里,是因为“大城市虽有种种弊病,但在满足和实现人的欲望方面,比舒适的小城市有更大的吸引力”(芒福德语)。

  虽然大家也知道,等自己在香港这样“最辛苦的城市”里拼老命赚到了钱以后,又往往会失去享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和感觉。但在今天这样急功近利的时代,很多年以后的事情大家根本来不及去操心。当务之急是,到大城市去,去那里做梦、成功和受罪——痛并快乐着,一边真诚同时也是矫情地痛斥大城市的弊端和它的非人性化,一边又不停地赞美一下那些风景如画悠闲自在的小城市,还会偶尔去那里度假休息一下,并把自己不着边际的晚年随便托付给它——我相信,这就是大多数人城市经验中最真实也是最无奈的地方。

  回头说到黄永玉老先生。能像他那样,在凤凰(老城)、北京(通县徐辛庄)、香港(中环半山)和意大利

佛罗伦萨(芬奇镇)等至少4个地方有自己家的人恐怕很少,也没几个人能像他那样把最传统和最现代、最喧闹和最安静、最奢侈与最简朴、最高效与最悠闲……这些看似矛盾的价值,如此和谐地纳入自己个人的城市经验之中。但话又说回来,中国人真的到了像黄老先生一样,在大都市和小城镇之间进退自如的时候,像凤凰、长汀这样有趣的小城镇已经基本不存在了。这不是我瞎说,按照联合国人居署在不久前刚刚发表的《2006-2007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的意思,人口少于50万的小城市将吸收最多的城镇化人口,这将导致全球超过53%的城市人口挤进这些小城市中。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就在我们开始有条件逃离京、沪、穗这样的超大城市,像厦门、宁波、珠海这样的宁静舒适的小城,也早已不复存在了。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