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13位母亲成立坏孩子妈妈联盟 数万人要求加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4:16 中国青年杂志

  就像一个妈妈所说,她们希望孩子们平安度过棱角分明的青春期,这将是她们一辈子真正的事业。

  文-强江海 图-郗延萍

  打架斗殴、逃学说谎、沉迷网络、顶撞父母……程秋杰曾经以为儿子已经坏得无可救
药。然而有一天,她发现儿子与十几个和他一样“坏”的孩子轮流陪一名无家可归的流浪儿过夜,还给流浪儿买来纸笔,教他读书识字。母亲那颗柔软的心被触动了,她打电话把其他十几个“坏孩子”的妈妈叫到现场。妈妈们相信,她们的孩子同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只是上帝让这些优秀品质睡着了,她们要做的,就是唤醒这些睡着的品质。

  妈妈们握手后决定:把13个小家庭合成一个大家庭,让每个“坏孩子”都有13个妈妈疼爱,有12个兄弟姐妹相伴——“新疆坏孩子妈妈联盟”由此诞生。仅仅过了6 个月,“坏孩子”全部脱胎换骨!到2006年7月23日,“坏孩子妈妈联盟”的成员已由成立之初的13个增加到107个,全国数万名“坏孩子”的妈妈要求加入该联盟……

  “坏孩子”真的坏吗?

  程秋杰有一个调皮儿子小龙。在过去将近10年中,她和丈夫为了教育儿子,可谓操碎了心。

  小龙从小被爷爷奶奶照管,是在“放羊”状态中长大的。他好动、调皮,在邻居和社区中是有名的捣蛋鬼,爬个树、弄只鸡、点个小火什么的,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上了小学之后,别的孩子规规矩矩坐着听课,小龙和班里少数几个孩子却不安分,常常捣乱。老师经常向程秋杰告状,说你孩子太调皮,不听老师的话,书包也不整理,书不是书,本子不是本子,别的孩子名字后面都是一排排的小红花,可是小龙的名字后面只有零蛋。老师甚至直言不讳地讲:“你们家小龙,再不好好管管,将来准成坏人。”

  儿子难道真的变坏了,不可救药?

  程秋杰感到自己颜面无光,让她和丈夫更加担忧的是,随着小龙年龄增长,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迷恋网络等一系列问题全都集中在儿子身上。程秋杰曾试过无数方法:给孩子转学、和老师沟通、向亲戚朋友求教、订阅大量关于少儿教育问题的书籍、听专家讲课、向心理咨询师请教……但都收效甚微。这些年来,夫妇二人为了小龙的教育问题,可以说是挖空心思。自觉不自觉地,他们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坏孩子”来看待,在气愤与无奈之下,对孩子又打又骂,把他看成“蹲监狱的坯子”。

  就在程秋杰几乎失去信心之际,发生了一件令她意外的事——

  新学期一开学,小龙竟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回家。一家人又急又气,终于等到孩子的电话,程秋杰强压怒火,命令儿子快点回家。让她想不到的是,孩子回来告诉她,说他们十几个伙伴,在轮流照管一个流浪儿,这两天他值班,陪着那个孩子在一个地下室里住了两个晚上。

  起初,程秋杰有些怀疑儿子撒谎。她让儿子带她到现场,一看,果真!一楼阳台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的一小块空间,孩子们用土块和水泥围起来一个“家”,里面黑糊糊的,地上铺着一床破被子,散放四周的有蜡烛、试卷、铅笔和几个饮料瓶,看着这个流浪儿童小军(化名)的“小窝”,程秋杰百感交集。

  原来,小军在此已经流浪半年多了,小龙他们收留了他,还给他找了这个住处,轮流带食物给他吃。为防止他被人贩子拐卖,大家轮流陪他过夜,还找来用过的课本和试卷给小军“上课”。而这群平时大人眼中的“坏孩子”,最大的也只有15岁。为了弄钱养小军,孩子们还去打零工。

  看着一张张稚气未脱却非常“义气”的小脸,程秋杰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这就是自己过去眼中的‘坏孩子’吗?这样的爱心,这样的勇气,这样面对困难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自己怎么没有发现呢?”她打电话把其他12位“坏孩子”的妈妈叫到现场,只有一个意思:她们的孩子,身上都有着很多优秀的品质,只是上帝让这些优秀品质睡着了。她们要做的,就是唤醒这些沉睡的品质。

  妈妈们握手后决定:把13个小家庭合成一个大家庭,让每个“坏孩子”不仅有兄弟姐妹相伴,还有13个妈妈疼爱。

  这是一件在有些大人眼中无足轻重的事,事情传开后,孩子们在学校受孤立的境遇并无改善,大部分老师报之一笑,轻描淡写。然而程秋杰却想到了很多很多:“调皮孩子”好多已被学校放弃了,可家长们不能放弃呀,孩子出问题,家长们更应百倍努力!

  13个妈妈握手相约“从我做起”

  2006年3月,程秋杰等13位妈妈在乌鲁木齐成立了一个叫“少儿兴趣研究开发中心”的组织,并到当地民政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可她们却得到一个别称:“坏孩子妈妈联盟”。

  仅仅过了20天,“联盟”的成员迅速由13个增到21个。妈妈们相约: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认识孩子,为他们创建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006年4月12日,程秋杰和21位母亲组织了一场名为“关心孩子,审视自己”的联欢会,地点就选在她的家里。晚会的演员是21位“坏孩子”,所有的节目妈妈们都交给他们自己策划。她们决定,不管孩子们表现怎样,一定要给他们掌声和鼓励,重塑他们的信心。

  晚上7点,晚会正式开始。小龙担任晚会的主持人。一开始,小龙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这时候,21位妈妈一起站起来,给他鼓掌,对他说:“你肯定行,我们大家都相信你。”妈妈们的掌声给了小龙莫大的鼓励,他信心百倍地宣读了晚会的开幕词。晚会顺利进行。最后一个节目是由13个孩子共同演唱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虽然孩子们唱得不算好听,有的还记不住词,但妈妈们都被感动了,她们体验到久违的快乐……

  晚会结束后,妈妈们很兴奋,她们没有立即散去,而是围在一起临时开起了讨论会。她们没有避开孩子,孩子可以参加她们的讨论。讨论会时间虽不长,但大家的意见趋于一致:调皮的坏孩子很聪明,但因为调皮,老师讨厌、家长打骂、同学不和他玩儿、小区里的人躲着走,他到哪儿都不被尊重,索性就到网吧上网,和其他人眼中的坏孩子玩儿。可是这都需要花钱,他们没有钱,有的就偷,家长一发现就更不得了了。在这样一步步升级的形势压迫下,孩子真的就被逼成坏人了……真是越交流,大家心里越亮堂,程秋杰把妈妈们在讨论会上的精彩发言记在笔记本上,并整理成后来妈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4句话: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一定知道怎么做;妈妈爱你,妈妈也需要你的爱;妈妈想和你一起玩儿;你真的很棒。

  优点是找出来的。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重新认识孩子,也是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妈妈们抛开以往的教育方法,代之以尊重孩子天性为前提。过去她们觉得孩子“坏”,对他们很失望,而现在经过自身的反省、交流,她们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坏孩子”,只是个性更鲜明一些,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接纳。用另外的视角看,他们往往具备一般孩子没有的优秀品质,例如:大多数孩子比较聪明灵活,独立而坚强,很多孩子在体育、音乐、表演、电脑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特长,这让妈妈们看到了希望!

  “联盟”的妈妈们改变了以往极力反对孩子上网的做法,几乎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电脑,安了宽带。每天晚上10点以后,是这些妈妈们固定的网上交流时间。另外,几乎每个星期,她们都会有一天的时间,相约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儿“游戏”,每个成员的家,都会成为这些“问题孩子”的聚会场所。他们一起踢足球,一起去郊外野餐游玩儿,去滑冰,去游泳。“在和孩子们一起玩儿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他们都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着怎样的个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达到帮助孩子进步的目的。”一位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联盟”的故事在乌鲁木齐市渐渐传开,很多“坏孩子”的家长给程秋杰打来电话,有一位妈妈在电话里问程秋杰:“我家孩子坏得让我和他爸心都凉了,我们管他,他就和我们对打,他不拿我当妈妈看,这样的孩子能改好吗?”程秋杰告诉伤心的妈妈:“孩子再坏都不怕,怕的是妈妈的心死了,到我们这儿来你就知道,你的孩子不是最坏的。”这位妈妈试着参加了一次“联盟”的聚会,她发现,她的孩子确实不是最坏的。第二次聚会她把孩子带来了,刚开始,孩子的抵触情绪很大,慢慢的,他发现妈妈们对他非常友好,别的小朋友和他一样顽皮,在这里,顽皮不会受到斥骂,相反,还有陌生的阿姨和他一起“顽皮”。就这样,“伤心妈妈”成了联盟的新成员。

  到2005年5月底,已有来自乌鲁木齐和全国各地的87位妈妈加入联盟,仅乌鲁木齐市,“联盟”成员就达48位,这些成员的孩子年龄不等,上小学、初中、高中的都有。外地的成员没有条件参加聚会,就上网交流。

  2006年6月,在“联盟”成员郗延萍的倡议下,“妈妈联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站,这是妈妈们自己的园地,谁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到博客上留言,寻求帮助和慰藉。

  “联盟”博客建立后,不断有新妈妈加入进来,到2006年7月初,“联盟”成员已超过100位。有一位妈妈在博客上留言,建议 “联盟”借鉴国外的经验,给孩子们播放“母亲分娩”的记录片,给孩子们一次心灵的洗礼。程秋杰和“联盟”里的几位积极分子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可哪里才能搞到这个记录片呢?郗延萍在博客上发布了这个消息,她相信,“联盟”成员遍布各个行业,总有人能想到办法。很快,北京的一位妈妈把录像带寄到了乌鲁木齐。7月22日,居住在乌鲁木齐的38位妈妈和孩子们聚在一起观看了记录片,片中母亲撕心裂肺的呻吟让每个孩子的眼里有了泪光,他们从不知道,妈妈是这样生下自己的,他们第一次体味到,“母亲”两个字有多伟大……

  教育的探索,就是爱的探索

  案例一:顽皮的儿子——

  在大人们的眼中,云飞(化名)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资质一般。升入初中后,这个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几次考试都落在了后面。父母开始着急:“儿子啊,从现在起你就不要再玩儿了,现在是关键时期,再不努力,你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苦口婆心并没有见效,一次开家长会回来,父亲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你怎么就那么笨!别人家的孩子个个机灵聪明,你看你……”可父亲越骂,孩子越沉默,成绩越不好。家长们盯紧孩子的一切,唯独没有注意到孩子内心的变化。

  直到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到家里,说云飞已经好几天没有上课了,问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云飞的父母这才回过神来,极为惊讶,虽说孩子成绩不好,可一直还是挺乖的,现在居然学会逃课了,还跟着一帮“坏孩子”混迹于网吧,这不是“变坏了”还是什么?

  伤心的云飞妈妈,无奈之下,找到“联盟”加入其中,希望从集体中得到帮助。

  众妈妈出谋划策,纷纷在网上和云飞妈妈沟通,同病相怜,她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发言大多一语中的。妈妈们商量,上网还是可以的,但是课还是要去上,课余时间暂时不限制,但晚上必须回家。妈妈们还主张将孩子带入“联盟”群体中,大家一起聊天、玩耍。另一方面,要做好父亲的工作,不能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看到父母一如既往关心自己,满足他的合理要求,渐渐的,儿子也妥协了,夜不归宿的情况不再出现,父母终于稍稍宽心。当妈妈听见云飞主动认错的时候,她知道,“孩子身上沉睡的优秀品质被唤醒了”,这是几十位妈妈共同努力的功劳。

  案例二:

青春期的女儿——

  “妈妈,我走了,我们要一起去过自由的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活得太累了……”看到女儿小可(化名)留下的字条,妈妈差点瘫倒在地,刚满16岁的女儿竟离家出走了。

  小可自小长相可爱,性格活泼,能唱会跳,讨人喜欢。可自上初中开始,老师常旁敲侧击地暗示家长,小可常常和男孩子一起玩儿,关系过于密切。本来家长们觉得孩子性格如此,无可厚非,可是老师说多了,甚至用了“影响很坏,要自重”这样的词语,原本开明的父母就不由得担心起来,开始对女儿“严加管教”:不许她随便和男生来往,每天放学必须按时回家,超过5分钟必须说明去向;接到男生打来的电话,也要盘问半天。小可多次提出“抗议”,父母根本听不进去:“这是为你好,你是女孩子,爸妈是保护你……”

  小可原先是学校球队的

啦啦队长,父母跑到学校帮女儿辞了职。球队的一群男孩子邀请小可和另一个女生去郊游,得知情况后,妈妈坚决阻止。小可哭闹了一晚,最终未能成行。这件事,让小可开始和父母冷战。

  渐渐地,小可的父母发现女儿变了,不再是过去那个乖乖女,竟然逃课偷跑出去玩儿,常常是和男孩子一起。大人担心得要命,多次严管,可是管得越紧,女儿越叛逆,不仅夜不归宿,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小可的爸爸气愤之下,口不择言,骂女儿是“坏坯子”,一次次动手打女儿,希望能震住她。可是一切都没有用,她看大人的眼睛里,竟多了一丝仇视,令家长心寒。

  现在,小可竟和男孩子一起出走了!几天的寻找一无所获,小可的妈妈几乎崩溃……最后她找到“联盟”,在众多妈妈的帮助下,小可在和一位阿姨通话1小时后妥协,最终回来了。而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帮助,小可的妈妈认识到自己身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女孩子感情上比较早熟,这个阶段,正是她们特别需要关爱的敏感年纪……妈妈开始学习别的母亲成功的教育模式,尝试对女儿宽容一些,多关注女儿的心理需求,当女儿愿意听她说话的时候,她便给女儿说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谈感情问题,讲一些女孩子怎样保护自己的话题。这种平等的“两个女人的谈心”让女儿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激动,眼中出现了许久不曾出现的亮光……

  眼下,“联盟”的妈妈们还准备建立“少儿拓展训练营”,忙得不亦乐乎。几个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妈妈,给每个孩子建立了档案,编写不同于传统的“超级妈妈教材”……

  或许她们的想法简单,或许她们还会面临很多困难,然而,最重要的是她们在探索,而这种探索,是爱的探索。就像一个妈妈所说,她们希望孩子们平安度过棱角分明的青春期,这将是她们一辈子真正的事业。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