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单身生活质量调查:最怕孤独娱乐成重要内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7:34 新周刊 | |||||||||
贵族的姿态、不需合伙人的婚姻观、坚信自娱自乐——单身族群随第三次或第四次单身潮而来,是自我享乐的先进代表,以致一种经济不得不以“单身”命名。 调查/熊雅芳 朱慧 何有华 胡尧熙 统筹/黄俊杰
单身潮来了——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广东进入第四次单身潮,而中国的更多地方,至少也已经进入第三次了。 这是对数个专家说法的总结。但第几次不是重点,重点是单身潮开始淹没大城市——北京和上海两地单身男女冲破百万,而1990年,北京30岁至50岁单身人数只有10万人。不同的调查关注着这股潮流,北京有调查显示,国内近七成单身女性社交贫乏,为单身潮佐证;广东有调查显示,结婚成本太高是人们心病,为不结婚理由。“未婚人口老龄化与离婚人口年轻化并存”是专家表述,但更多人认为,并非因为包办婚姻终结、修改婚姻法、知识青年返城等原因而来的这次单身潮真正关乎观念,代表“收入颇丰、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之人的一个选择——这次由内而外的单身潮,是“真正的单身潮”。 按照网络单身职业排行榜,大公司的销售员、广告人员、律师、摄影师、记者、演员甚至运动员都和民政部门绝缘度高——繁忙工作影响感情维持、见多识广导致眼高于顶、热爱创新难保激情、圈子太小无缘试验都是原因。甚至,连全球化也插手结婚问题——专家说,这个问题国外叫“逃避主义”,是全球问题,中国单身族也许是全球化工厂的重要产品。 据调查,30.35%的单身女性将“攒钱买房子”作为首个消费意向,其次是“买衣服和美容”(30.02%),而“职业充电”和“业余玩乐”也分别占15%。事实上,2001年,世界经济类权威杂志《经济学人》上就出现了新概念“单身女子经济”。这或者是经济学家在看过《BJ单身日记》后的发现,但无可否认的是,部分单身族的思想境界的确很高,有了觉悟的他们一般对高质生活有所要求。而仅仅叫“单身女子经济”实在有点不公平,毕竟小户型房和小排量的汽车的热销,对家电、保险、娱乐和旅游等产业的利润贡献,单身汉也有份。贵格的单身公寓、宝马Mini Cooper响应着生活的独立追求,单身族成为自我享乐的先进代表,最理想的顾客,与其他阶层相比,无家庭负担的“白骨精”和“王老五”身上经常会爆发某种花钱的激情,这种品质商人最爱。 单身族有自己的消费压力,毕竟他们唯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还有参加了理财计划的存款。没有养儿防老,他们需要社会保障,甚至在健康、医疗上追加投入——英国科学家说,单身者因病死亡的风险较已婚人士高出5%到10%,与吸烟造成的死亡风险相若。单身族拥有自由,但同样也容易缺乏安全感。唯一偷笑的是保险经纪,正如一位女性在博客中写道:“单身女人喜欢自己买车,因为车子比男人好的地方是:它不会自己跑掉——当然它可能被偷,但你可以买保险,男人则不能。” 上海室内设计师吕桦“不需婚姻这个合作体” 作为一个30岁的男人,当然经历了若干段感情。离开家乡2年,与家乡的女友恋爱5年,现在维持了2年两地分居的“爱情”,我很满意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一直保持着“独立”的生活,没有和人同居过,更不要说谈到婚姻。我认为婚姻是一种合作体,是经济与性的合作体,从物质到精神,彼此依靠、互助而前进,所以我认为婚姻适合大多数信奉“人字结构是相互支撑”的人。如果是一个发展完整、独立、自我意识强烈的人,比如我,我认为是不需要婚姻,不需要合作体,能一个人面对人生的。而现代社会,独立的人越来越多,自然选择单身状态的人越来越多。单身是单身的快乐,两个人是两个人的温馨。权衡之下,觉得我更习惯一个人的孤独和自由,任何人侵犯到我的生活空间,对我而言都是一件紧张的事情,因此自然作出了我的生活选择。 单身是我个人的选择,与朋友无关。当然因为生活习性相近,价值观相同,我身边大多数朋友都是爱自由的单身人。大家吃饭、喝酒,都是没有拖累的人,能一起做很多一时兴起的事情,比较好玩。没有朋友的时候,或者喜欢不间断地偶遇“心仪”的女孩子,追求激情的感觉,没有刻意,间或的情人们点缀着我的平静生活。 未来是不可预期的,我追求一切的随意与自然,所以我只想“单身”到我厌倦“单身”的时候,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至于我自己的花钱态度,收入分配,同样没有计划,随意、自然。 相关专题: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