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大家也来说“书话”—有趣的《闲谈书事》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7:20 舜网-济南日报

  □林 浩

  读书是一件能令人高雅的事。所以,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而谈书,并且以“书话”名之,则更见风雅,仿佛从来是名家的园地,不是草民之辈弄得了的。像《知堂书话》、《晦庵书话》、《西谛书话》都是名气与见识的结晶,捧而读之,本身便是一种境界。

  有人说,而今网络时代,是个不读书的时代。这话似有道理。现在,许多书在网上都能查到、浏览或下载,何必去买呢?而且日日匆匆忙忙,除非必需,谁又能静下心来,捻着书页阅读?正如家信退于边缘地带一般,读书亦然。书既如此,遑论“书话”?

  然而,“意想不到处,云开山更奇”。在一些人看来,网络的发达无疑是对读书怡趣的戕害,可事实却以另一种面貌出现了——爱书的网友常将自己对新书的文字“帖”在网上。这些帖子,其中多有见识独到文字清丽者。并且,这些文字终究不是出自学究之手,便有了跳宕朴实的气蕴。无论谈买书、淘书、谈书,所涉颇为新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抓住商机,今年率先出版了天涯社区网“闲闲书话”系列——《闲读中西》、《闲谈书事》和《书人闲话》三册,引人注目。

  从书到网,又从网到书,这个现象是有趣的。这里只说《闲谈书事》。《闲谈书事》为“闲闲书话”系列的“二”,分两辑:“淘书乐”与“读书乐”,而偏重于“淘书乐”。

  有人或许会问:谈淘书与读书的文字算“书话”吗?固然,“书话要包括一点事实,一点掌故,一点观点,一点抒情的气息;书话虽然含有资料性,光有资料却不等于书话。”(唐语)

  其实,对书话的形式、内容,并无一个定义。现在,人们业已将“书话”这一类别“看”得很宽泛了。把凡是关于谈书的散文、随笔,乃至较短的书评也一律目为书话了。所以,同以书话见长的姜德明先生说:书话只要能引领读者爱慕知识,并唤起他们爱书、访书、藏书的兴趣就好,不必过苛的要求它……。看来,这个“闲闲书话”系列,正是一个“宽泛”的书话系列。

  《闲谈书事》作为一本“书话”的书,与众不同。首先,其作者无一名家,尽是“无名小辈、闲杂人等”;二是时代气息甚足。不单作者署名如“OK先生”“彩色资本家”“岁月的泡沫”“浮游”洋溢着网络味儿,就是文字也多豁然率直,不慕修饰。并不如以往的“书话”那样,十分追求语言的沉静典雅。

  如署名“岁月的泡沫”的《买古籍的一点杂忆》中:“……我买《元诗选》是先买二、三集,再买初集,当时到书店买书,却发现那天是态度最恶劣的一个娘儿们坐在柜台前,我说了两遍给我拿一下《元诗选》,她却岿然不动……”

  很意外地看到,其中还有署名“农民也疯狂”的一篇《农民淘书记》。作者写自己蹬着三轮车给小饭馆送了菜,路过旧书店买书,经受半生不熟的店主“小宋”揶揄之后,最后终以18元,买了林贤治主编的《读书之旅》、《三曹集》等一大摞书。然后写到:“当我蹬着三轮在石街上飞奔时,许多悠闲的少妇牵着小狗散步,大腹便便的中年人靠着小汽车大声地打手机,他们看上去是那么幸福。我微微一笑,像尼采一样地遐想:我也幸福,可你们有谁知道?”

  读书人的乐趣在书中遍成“平民”的乐趣。

  既然不是“大家”而是大家伙儿都来说的“书话”,便少了书斋气,所涉更为广泛,更为鲜活。

  作者“西西弗”在《买书偷着乐》中,直言自己逛旧书摊,就是“抱着能撞着大元宝的心理奔过去”,而不幸被无良书商蒙了:久寻不见《卢卡契文学论集》第一册,偶然就在北大小东门的旧书摊见到了,“自己猴急的劲儿没掩饰住,被人索要了7块”,当时没看出毛病,回家一翻,原来这本书被人裁去了好几十页!书贩子怕被买主识破,拿胶水精心地把裁过的地方粘上了,根本看不出是残书!“我回到家把书贩子上辈子祖宗都诅咒了一番,心理也没平衡多少——可怜我尚未工作,7元书钱虽非巨款,也可以在学校吃盘鱼香肉丝呢。”

  读罢这段文字不仅莞尔,而且颇有同感。那一年,我在济南的一个旧书市场也上了一当:一本天津百花版的《胡适散文选集》只卖2元。人们一向以为胡适的文笔“不好读”,而我却觉得胡适先生的《九年的家乡教育》中关于母亲的一节感人至深。书尚新,翻看目录,此篇也在,遂不假思索,成交。谁知回家读时,发现竟被撕去了32页,其中正好包括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懊恼之情堪与“西西弗”同。

  童年留下的脚印总是能让人凝眸。在“读书记”一辑中,署名“慧远”的《我的“小人书”时代》,不仅细述了令同龄人倍感亲切的一本本“小人书”的名字,如《金光大道》《高玉宝》《敌后武工队》……,还突然笔向一转,爽快地忆及少年时如何抑着怦怦的心跳,偷读手抄本《少女之心》的经历,其作贼般的忐忑跃然纸端,这样的“书话”,过去是“不入流”的。

  而“雨之烛”的《济南买书回忆》也勾起了我对经三纬四路上的济南古旧书店(我们也叫它齐鲁书店小楼)的温馨记忆。那是那时济南很多见的一座老楼,“之”字形的木楼梯吱吱呀呀地响着,我把还在滴着雨水的油纸伞斜靠在高高的门框旁,然后踩着同样有点吱吱呀呀的磨出了原色的木地板,嗅着油墨与老式书架散出的气息混合成的“书卷气”,随意在曲尺形的书柜旁浏览。那时“开架”售书的还很少,这个书店的人又和气,所以,我得以在这信任的氛围中,身心舒展地读书、挑书。有时,也会抱着心仪的书,透过被雨水打得碧绿的法桐树叶,呆呆地望窗外楼下马路上穿着各色雨衣来来去去的人影……

  《闲谈书事》既是一种“另类”的书话,便少有顾忌,不似一般“书话”那般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同时,由于它来自网络,以“匿名”发表,所以常能打开心扉,语多恣肆,无拘无束,直抒胸臆。于是,鲜活的文字与人生常常跳跃而出。

  说信息时代是个不读书的浮躁时代,也许并不尽然。书与“网”一定是矛盾的吗?从书到“网”又从“网”到书,《闲谈书事》的模式,仿佛给了人们的读书生活双重的好,还有了更自由的“书话”空间。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样一套“书话”,不论是开了风气之先抑或领了风气之先,都是值得称道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