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超女纪念碑”给粉丝提个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15:30 新世纪周刊 | |||||||||
用“超女纪念碑”给粉丝提个醒 这个作品并不是要歌颂谁,不是要为谁树碑立传 -本刊记者/王巧玲
只能说我一不小心掉进了超女粉丝们的疯狂中了。”深圳雕塑学院院长孙振华显得非常无奈。最近,在北京宋庄艺术节上,孙振华的参展作品“超女纪念碑”招来了众多的唾沫和板砖。 这座引发争议的纪念碑下方用大号字体写着的“超女纪念碑”几个字异常醒目。上方是以李宇春和周笔畅为原型的两座全身像,在阳光下闪着光芒。“李宇春”头戴耳麦,一手高持玉米棒,“周笔畅”则右手拿话筒,左手作出胜利的“V”形手势,两人都摆出跨步的姿势,意气风发。雕塑高约四米,吸引了不少的观看者。 雕塑在艺术节上展出几天后,一个题为《居然有人给超女立“超女纪念碑”》的评论引发了关于这座雕塑的争议。“超女何德何能立丰碑“、“超女雕塑当之有愧”、“艺术家绑架民意”等等文章出现在网络及媒体上。之后,雕塑的原型李宇春和周笔畅也开口了,一个说要告雕塑侵权,一个说自己没资格上纪念碑。甚至还有人气愤地说,要把超女纪念碑砸了。 孙振华连说了几个“没想到”,这场争议似乎完全在他的预料之外,争议的内容也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表明自己并不是什么粉丝,至今只完整地看过一场超女的比赛,即2005年的决赛。 “超女当时很火,很多人都在看,在投票。当时,我就感觉超女是娱乐时代的一个重要事件,零门槛、海选、短信投票参与等方式,改变了游戏的规则,突破了传统的娱乐,也影响了社会的文化。”于是,他决定做一个超女的雕塑,来记录这一重要娱乐事件,反映当代社会一种新的文化动向。 孙振华找到了纪念碑雕塑的形式。“纪念碑是雕塑中经典的模式,原本表现的是一些严肃的、宏大的主题,而超女是一种平民的娱乐的狂欢,当把这两种元素嫁接并置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一种放大、冲突、调侃和反讽的意义,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孙振华采用了前苏联雕塑家薇拉·穆欣娜创作的《工人与集体农庄庄员》的模本,这也是在中国英雄雕塑中最常见的造型。 在宋庄艺术节的开幕式上,这座雕塑并没有引起圈内人的非议,孙振华听的也只是“你的超女挺好玩的”这样的评价。这种借用流行文化中的元素进行创作的方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当年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那些“玛莉莲·梦露”的作品,也正是其中之一。孙振华原本希望人们在看过这个雕塑后,能幽默一笑,引发一些思考。但显然,一些人并没能领会到孙振华的用意。 “误读,一些人误读了这件作品,他们没有看懂这作品,这个作品并不是要歌颂谁,不是要为谁树碑立传。在艺术节上展出的雕塑作品本不同于永久性的纪念碑,展出十天之后就转移走了,和通常立在公园、广场的纪念碑是两回事。真正的纪念碑是要报批的,不是谁都可以立的。但人们并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孙振华为自己作品所引发的非议感到不可理解。 很显然,人们关注的是超女,而不是雕塑艺术。在超女异常火热的此时此刻,任何关于超女的话题都将引来众人的关注和热议。“从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超女对社会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粉丝们太把超女当回事了。”孙振华说道。 显然,这不是一场关于艺术创作的讨论,而是一场关于超女运动的讨论。这场可笑的争议把孙振华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经历过此事的孙振华亲身体会到了超女运动这种大众娱乐消费的巨大影响力。“很不幸,目前我成了大众消费的争议话题,但我相信很快就会过去的,这就是大众消费的特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