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共同关注》专题 > 正文

央视《共同关注》:一封特殊的来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5:53 央视《共同关注》
央视《共同关注》:一封特殊的来信

重病母亲罗南英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共同关注》:一封特殊的来信

重病母亲罗南英


央视《共同关注》:一封特殊的来信

重病母亲罗南英


  《共同关注》8月2日播出节目《一封特殊的来信》,以下为节目内容。

  七月是孩子们放假的日子。为了让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这段轻松的日子里,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交流彼此心中的想法。前不久,宁波晚报举办了一次“给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前前后后共收到了几百封来信。然而其中一封特殊的来信却引起了晚报编辑们的注意。

  晚报副刊主任:大概六月十几号的样子来了一封特殊的信,是一个重病母亲给三岁孩子预留的十几封信。

  宁波晚报的编辑挑选了四封罗南英给三岁儿子鹏鹏预留的信,分别是为鹏鹏三岁,十岁,二十岁和二十九岁生日所写,在6月26号的晚报副刊上整版刊发。

  鹏鹏,我亲爱的孩子:当你能够独立看懂这封信的时候,妈妈也许已经离开你了。现在咿呀学语的你才三岁,妈妈却不能陪你很久了,可是妈妈多么希望和你在晨曦里,在晚风中嬉戏玩耍,看着你无忧无虑地成长啊!鹏儿,在提起笔的这一刻,妈妈有许多许多话要跟你讲,希望你能感受妈妈的心。妈妈的心里也许有痛苦,也许有恼恨,但更多的是平静和感恩。

  四封信刊登出来的当天就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很多读者打来电话,询问罗南英的情况。为什么要给自己年仅三岁的孩子预留信件呢?这位写信的母亲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

  晚报热线部主任:四封信登出来,没有说她具体是哪里人,怎么联系,可是却有这么多关心她。

  为了解开大家心中的疑惑,宁波晚报的记者来到罗南英在宁波居住的地方:宁波市第一医院。

  罗南英,29岁,来自青海省乐都县,是一名普通的山村中学语文教师,和丈夫以及三岁的儿子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今年三月的一次体检却打破了这种平静。

  罗南英:脾脏肿大,然后已经很难受了,才想着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虽然医生没有直接告诉她,罗南英还是从药瓶上的说明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

  罗南英:一家人都不好受,所以我就是一直没有哭过,也没闹过。

  此时,表面平静的罗南英,内心里正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罗南英:花上巨额的费用,让他们倾家荡产,和我对孩子,对亲人的牵挂来相比的话,我宁愿选择是自我遗憾地走。

  然而所有的亲人都表示,就算是倾家荡产,也要给罗南英治病。大家一起商量着要带罗南英到外地重新做检查,看有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

  罗南英:我说可以,你们要是不给我花上点钱,要是不带我出去看一看,治一治,你们会觉得很遗憾,会很伤心的。我说,那我就了你们的心愿。

  罗南英和丈夫的工资加在一起,一个月下来,也就是1500块钱左右的收入。他们结婚五年,除去日常开销,几乎就没有什么积蓄。全家人东拼西凑,最后凑了两万六千块钱,准备给罗南英治病。

  罗南英:家里人权衡了一下,拿着那么一点钱,你到北京和上海,连那个住院押金都没有的。

  罗南英的姐姐想起来,她曾经有个同样得了白血病的朋友,就是在宁波治疗的,那里的费用要相对低一些。于是四月十六号,罗南英和丈夫,以及姐姐,姐夫四个人一起踏上前往浙江宁波的火车。

  罗南英:其实我们大家都在装,装得高高兴兴地走,治好了病,然后高高兴兴地回来。

  自己这一走还能不能回来,谁都不知道,最让罗南英放心不下的就是才三岁的儿子。

  罗南英:他(儿子)只是哭,他不明白,他会面对什么,妈妈要面对的是什么。

  罗南英很后悔自己留给儿子的最后一个印象,就是妈妈哭泣的脸,要怎么才能让儿子永远能体会到自己的这份母爱呢?

  罗南英的信:

  孩子,妈妈对不起你,在你这样年幼的时候就要离开你。但是妈妈会写许多许多信留给你,在你每个生日到来的时候,让爸爸读给你听,识字以后你也可以自己看。虽然那时可能阴阳两隔,但妈妈会在天上看着鹏儿一天天一年年,快乐,健康地成长。

  来到宁波后,罗南英住进了宁波市第一医院的血液科病房。经过一系列详细的检查,罗南英被确诊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主治医生欧阳桂芳:目前来说,骨髓移植是治愈,疗效最确切的治疗方法。

  陪罗南英来宁波治疗的姐姐当即接受了骨髓配型的检查。幸运的是,罗南英和姐姐身体的各项指标全部符合。

  罗南英:医生都特别高兴,这也是很少见的,他说你这么幸运,我姐姐他们三个人也特别高兴。

  罗南英丈夫:当时就是配上了,已经有了一条生路的感觉了。

  然而接下来的问题却让几个人都愣在了那里。

  罗南英:高兴完了,那多少钱呀,然后又过去问医生多少钱,那50、60万,很简单呀,那不是一盆凉水又泼下来了嘛。

  60万对罗南英和她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罗南英:我自己就算,我一个月900多块钱,就算我1000块钱,我一年不吃不喝1万块钱。

  罗南英丈夫:最大的概念就是买一套房子十几万,50、60万这种数字好像对我们来说不大听,也不大接触。

  好不容易盼来的生机转眼间又消失了,这让罗南英身边的亲人一筹莫展。很快一个月过去了,姐姐姐夫请的假都到期了,只好先回青海筹钱,丈夫胡志军继续留下来照顾妻子。而此时的罗南英,身体状况已经越来越糟。

  罗南英:小憩一会儿,我就觉得我有可能眼睛睁不开,再也醒不过来,这种感觉都有,就是越是到最后,越是觉得可能还有一些事情没交代,还有一些什么话没有说。

  罗南英开始强撑着病体,尽量加快给儿子写信的速度,她想趁着自己还可以支撑的时候,把所有能够想到的都写出来。

  鹏鹏: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应该是你十周岁的生日了。妈妈祝你生日快乐!过了这个生日,你就是个小大人了。你知道妈妈对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吗?是希望你善良正直。生病以前,我和所有母亲一样,也希望给你严格的教育,让你有出息。但现在我最希望你拥有一颗爱心去生活。

  罗南英:我只想告诉他,世间最重要的一个字就是爱,不管是从哪个方面,不管是亲人之间,还是朋友之间,还是夫妻之间,我觉得这个字最重要,甚至比他将来的一些什么成就,他的学业,我觉得更重要。

  病情越来越严重,面对昂贵的治疗费,罗南英想要放弃治疗回家的念头变得越来越坚定。

  杨静雅(晚报记者):她说我回到青海以后,我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实实在在的母爱,让他感觉到母亲的欢笑,感觉到母亲的存在。我觉得她讲这个话的时候,她眼睛里掠过一丝非常幸福的目光。

  虽然已经做出了决定,但罗南英心里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心结。

  罗南英:也许多年以后,这个60万对于我们孩子那一代的时候,好像就变成很小的数字,他怎么能理解,这60万曾经让母亲放弃生命+他会产生一种不解,他甚至也许会对家人有误解,我要让他知道,是我自己放弃的。我必须告诉他,60万对我们有多大的压力。

  想来想去,罗南英选择在给儿子二十岁生日的信中提起这个沉重的话题。

  罗南英的信:妈妈得了如此凶险的病,尽管可以做手术,但毕竟凶多吉少,风险大,而又需要巨额费用,是足以让几家人倾家荡产的。所以,我选择了放弃。希望多年以后,鹏儿能理解这其中的苦衷!请你理解并坚强地面对生活!孩子,但愿爱能跨越时空的界限,把妈妈的殷殷关怀传递到你的身边!

  罗南英:就像每一个母亲在他耳边的一种唠叨,就是这样,我所能做的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

  罗南英在病房里,前前后后给儿子写了十几封信。然而奇怪的是,她的丈夫胡志军却一封也没有读过。

  罗南英丈夫:具体她写啥,我也(摇头),大概我也不想看。我也不想知道。

  罗南英:说起来也就是一种遗书的形式,他当然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现实。

  罗南英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是给他二十九岁生日时的信。

  鹏鹏:这封信是写给你二十九岁生日的,写时心里有种难言的感觉,因为再过几天,也是病中的妈妈二十九周岁的生日了。妈妈的一生短暂而又平凡,却因为活在爱和被爱里而无撼。在这个无法入睡的夜晚,妈妈有许多话想对你说:孩子,活着就是幸福的。年年岁岁,花开花落,世间万象纷繁变迁,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真诚的爱。

  罗南英:29岁是个终点,因为我所能感受到的,也就是到此为止了。我要告诉他的就是我二十九年以来最深切的感受,活着就是幸福。

  写到二十九岁,一共是十三封信,罗南英认为她完成了一件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此后他的丈夫决定回家。尽管医生警告这样做会有生命危险。就在他们准备动身的时候,夫妻俩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消息,他们没想到就是这个消息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逆转。

  就在罗南英和丈夫准备回家的时候,他们看到宁波晚报登出的“给孩子的一封信”征文活动。夫妻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去投稿试一试。

  罗南英:如果能在报上发表出来,也是我们在宁波生活的纪念,也是给孩子留下一种爱的纪念。

  罗南英丈夫:送完以后我就到火车站去看票。

  此时,罗南英夫妇突然接到了宁波晚报的编辑打来的电话,请求他们再多留几天,而就是这几天,发生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晚报记者杨静雅:我们最多的时候就接到5、600个电话,有3、400个电话全关于罗南英的电话,然后我们的接线员都在说,我们这个热线电话都成了罗南英专线了。

  晚报热线部主任:登一天有一天的效果,登一天有一天的反响。

  越来越多的宁波人看到了晚报上关于罗南英的报道,他们表示不能让罗南英就这样离开宁波,大家要一起努力替三岁的鹏鹏留住妈妈。

  罗南英丈夫:从早上到晚上,(病房里)人没断过,从头到尾来的人基本上都是这句话,说你们不要走,等等看,他们把钱一放,聊聊天就走了,接着又来一帮人。

  宁波晚报在6月28号,也就是刊登罗南英信件的第三天,以“用生命书写母爱”为题向社会公布了为罗南英捐款的爱心帐号。

  晚报记者:宁波市民的捐款热情非常高,到了第四天,我们是捐了15万,然后第五天我们就捐了20万,这个数字在递增。

  罗南英:那么多陌生的人,老老小小,最大的80岁,最小的只有2、3岁,我每天被那么多人感动着,我觉得特别温暖。

  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捐款的数字一直在攀升,离大家心中的期望越来越接近。

  到罗南英的相关报道登出的第七天,60万医疗费竟然捐够了,而捐款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汇入。思绪万千的罗南英再次提笔,写了一封信,与以往不同,这封信是写给那些与她素昧平生的宁波市民的。

  善良的宁波市民:请接受我— 一名普通教师,一名平凡母亲最诚挚的谢意!我和我的家人将永远铭记,在宁波这座充满爱心的城市的所有经历。哪一个人不是在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哪一个父母不怜惜自己的儿女?而我却因为这样朴素的理由获得了你们的资助和抚慰。感谢你们如此体谅一颗做母亲的心!你们送来的不只是救命的金钱,还有浓浓的情意!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有人说六天捐了六十万,这是宁波速度,还是宁波人有钱。实际上据统计,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只有一笔十万元的捐款,其它的都是两千多名宁波普通市民捐的,人均不到三百元,最少的只有几块钱,那是孩子们自发捐赠的零用钱。

  在采访中,罗南英一再告诉记者,让她更感动的是在她发表公开信,告诉大家钱已经捐够了的情况下,宁波市民仍然给予她精神上的鼓励和亲人般的关怀。

  朱大妈:我今天是看医院来了,我自己看病,看皮肤病,我来看看你。

  这位朱大妈的家就住在宁波市第一医院附近,当她在报纸上看到罗南英的报道时,捐款已经够了。想到罗南英夫妇都是西北人,可能吃不惯医院食堂的饭,而罗南英准备手术也需要营养,朱大妈跟老伴儿商量后,决定每天中午,晚上给罗南英夫妇送饭。害怕大爷大妈跑来跑去太辛苦,罗南英的丈夫小胡决定每天去朱大妈家取饭。

  朱大爷:小胡啊,你尝尝咸淡怎么样?放点麻油,等会再放点麻油,咸淡好吧?

  小胡:可以,可以。

  朱大妈:麻油放了吗?

  朱大爷:已经放了。

  朱大爷:不在钱多少,也不在你的事情做得大和小,而是人和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这种感情。

  罗南英告诉记者,不仅有给他们送饭的,还有给他们送来房子的。

  小孩:你拿着这个棒子,就可以变成奥特曼的。

  董铃:那你把这个给阿姨,让她变得有力量,可以战胜病魔,对吧?

  小孩:对。

  董铃,一名同样普通的宁波市民,看到报纸的第二天就来到罗南英的病房,并把自己住的房子借给了罗南英。

  罗南英:她就住到她父母家去,然后她把这个房子就交给我爱人。

  董铃:他(胡志军)都已经照顾她这么几个月了,那我想如果说可以,他愿意住过去,那我把钥匙给他,我那里面各方面设施都是齐全的。

  罗南英:我心里说不出来的感觉,我觉得素未平生,她真的就是把我们当成自己家的亲人。

  如今的罗南英正在接受各项检查,为手术做最后的准备。

  罗南英:我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我在不断地重复爱和关怀,我需要给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就是爱和关怀,现在我是亲身经历了,我想我的感受会比任何人都深,所以说我渴望我能够战胜疾病,然后重新回到讲台上。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