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男:用3米长的笛子演奏草原文化(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14:42 内蒙古晨报 | |||||||||
刘华男正在演奏 内蒙古晨报实习记者 万海飞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 高宏) 2003年7月,武警总部文工团的一次晚会上,当主持人说到“接下来演奏的笛子有3米长……”时,台下的官兵们情不自禁地齐声欢呼起来,争相目睹这支前所未闻的巨笛风采。 2004年1月30日,南非开普敦市政厅音乐大厅。
来自当地各侨团侨领、华人华侨,还有29个国家驻开普敦的总领事、领事及夫人和南非西开普省的高官令1200座的音乐厅座无虚席,连过道上也坐满了人。 晚会上,同样是这支巨笛的激情演奏,赢得了高度赞扬,“文化的征服力是无穷的!”“一流的演出,过瘾!”“东方神韵扮靓南部非洲”…… 多年来,刘华男带着巨笛下部队为战士演出,出国为华人奏响乡音。最近参加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刘华男又特地制作了一支新巨笛。新笛如龙,红穗垂尾,笛声响起,宛如龙吟,给人全新的视听享受,成为音乐会上闪闪夺目的亮点。 ★刘华男的艺术历程 刘华男,29岁,一个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走出去的艺术天才,他是吹响这支长3.23米,重7.5公斤巨笛的人。采访时,刘华男的父亲、内蒙古京剧团副团长刘永增在谈到刘华男的成长过程和取得的成绩时,那种自豪表现出了一个父亲对子女的期望,也表现了刘华男是我们内蒙古人的骄傲。 刘华男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内蒙古京剧团副团长,母亲是搞舞蹈的,刘华男自幼受父母的熏陶,9岁起开始学习钢琴,13岁时他正式拜内蒙古著名笛子演奏家李镇学习竹笛。 在学习期间,父母一直对刘华男非常严格,1989年,刘华男考入内蒙古艺术学校学习时,父亲曾多次“暗访”刘华男在学校的表现。每年的寒暑假,刘华男都要到北京找老师单科进修笛子演奏。那时,才十几岁的刘华男,每次父母都是安排他一个人买票、打行李、上火车,一个人在中央音乐学院附近租房住。有一年春节,刘华男为了利用假期求师,只身一人在北京过的年。 这样严厉地对待儿子,父亲刘永增说:“玉不琢,不成器”,刘华男当年能拜李镇老师为师,是他一生的荣幸,如果没有李镇老师,刘华男可能走的是另一条路,李镇老师不仅是内蒙古家喻户晓的笛子演奏家,在中国也是重量级人物,他创作的《大青山下》《鄂尔多斯的春天》,多少年来一直是各音乐院校的教学曲目,可他却始终谦虚平和,不以集大成者自居,在悉心教刘华男的同时,鼓励他出外学习,广收众家之长,开阔胸襟眼界,让他知道有容乃大。 1994年,刘华男毕业后,如愿考入了中国音乐学院。 在校期间,刘华男是学生中的佼佼者,1995年5月在国际民族器乐比赛中就荣获优秀演奏奖,首次拿到奖项,刘华男并没有放松学习,1997年,他随北京春联艺术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了雅加达国际艺术节,先后几次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民族音乐会上担任竹笛首席和领奏。 1998年毕业时,刘华男已经是学校无人不知的人物,学院院长亲自写信把刘华男推荐到了武警总部文工团,经考试,他又顺利进入了武警总部文工团,成为了一名文艺武警战士。 ★3.2米巨笛:源自领导一句话的启迪 进入武警总部文工团,大大小小的演出就接连不断。 一次,武警总部文工团筹备一台反映中华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综艺晚会,刘华男的笛子演奏自然是主打节目。 这台晚会要通过具有民间传统乐器特色的竹笛演奏来解读其深刻的民族文艺内涵,曲目地域色彩厚重,艺术表现力丰富。 时任武警总部文工团团长的凤一飞当时负责这台晚会,他找到刘华男,说浙江歌舞团蒋国基做了一支由3个人共同吹奏的2米长的笛子,我们不妨也试试,做个相似的笛子,哪怕3米长也行,争取在晚会上一鸣惊人。 起步伊始,刘华男只想仿制蒋国基做过的笛子。2000年8月,他从北京到了竹乡胜地浙江余杭,找到行家认可的一家笛箫厂订做笛子。可是厂里所有的备料都是做常规笛子的,最长的也不到1米,要是让厂家专门准备2米多长的竹子,再加工成做笛子的备料,还要近1年的时间。就当刘华男准备离开去别的地方碰运气时,突然看到院子里一根工人用来晾衣服的竹竿,直径约10厘米,长3米多,正好符合想像中竹笛的尺寸。3天后,刘华男就带着经过加工截成3段的笛子回到了北京。他兴冲冲地找到两个同事一起排练,可吹出来的音实在难以入耳,刘华男的“巨笛梦”落了空。 2001年初夏,刘华男在搬家时看到放了近半年的3截竹管,又不甘心地把弄起来。突然,他发现巨笛的笛孔与西洋乐器大管(巴松)的键盖尺寸恰巧吻合。为什么不能给中国的竹笛也加上键呢?刘华男按捺不住冲动,立即通过朋友找到星海管乐器厂的赵宪民师傅,要给巨笛加金属键。可是50多岁的赵师傅做了几十年的管乐乐器,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想法,觉得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刘华男却不死心,他一有空就跑到乐器厂恳求赵师傅试一试。赵师傅被他的诚心所感动,终于答应和他一起做一个“从未有人做过的笛子”。一年后,竹笛总算加上了键,刘华男一个人就可以吹响巨笛了,但是吹出来的音准却不好。3米长的竹竿虽然做成了笛子的形状,却还称不上是乐器。刘华男再次陷入了困境,他甚至怀疑自己给笛子加键的想法根本是行不通的。 就在此时,恩师李镇听说了弟子的困难,立即找到刘华男,师徒俩一趟趟地跑乐器厂,终于发现了音调不准的根本问题在于竹壁厚薄不同。从2002年8月份开始,他们和乐器厂的师傅一起想办法把竹壁磨匀,再反复进行调音,终于把这支单人吹奏的巨笛研制成功了。 ★巨笛把草原文化“吹”到世界各地 巨笛刚刚“出世”,刘华男就迫切地想让战友们听到巨笛美妙的声音,可是巨笛重7.5公斤,它的吹奏和用力点与只有几两重的常规竹笛完全不同。为了自如地吹好巨笛,刘华男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他向昔日老师讨教,和吹奏西洋管乐的同行交流,在中国竹笛传统吹奏技巧中融入了金属管乐的吐气用力方法,一点点摸索,逐渐掌握了巨笛的吹奏技巧。当巨笛展现在官兵眼前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吹奏的技巧解决了,刘华男又面临的困难就是举着这支7.5公斤的大家伙。这一次谁也帮不了他了。 艰苦训练自然是没有出路的出路,每天举着巨笛到琴房练上好几个小时,一天下来,累得手臂酸胀,晚上抬臂都费力,一个月下来,刘华男终于掌握了巨笛的吹奏技巧,可以单独演奏了。 于是,文工团的晚会上,总少不了刘华男举着巨笛在吹奏,他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鄂尔多斯的春天》吹向了世界各地,刘华男还先后几次回家乡展示了他的巨笛吹奏的风采。 2004年8月,刘华男以一曲寓意深刻的《源》,参加全年第八届文艺会演,一举获得银奖。专家称,刘华男的“多笛膜孔加键倍低音巨笛”是悉心摸索音乐元素中西合壁的成功之作。 2003年底,吉尼斯世界纪录已把这支“多笛膜孔加键倍低音巨笛”列为“世界上单人演奏最长的笛子”。 相关专题:内蒙古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