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业生难道做不得无业游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0:15 红网 | |||||||||
社会的发展让人们不断改变生活态度,其中一项就是大大降低了人们对大学的希望。过去我们对大学抱有一种神圣的态度,总觉得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谁家要是出了个大学生,那种光耀门楣的荣幸可以用祖坟上冒青烟来形容。后来,人们逐渐看低了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容易考了;再后来,人们对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司空见惯。 但是,人们还是对清华、北大这些名牌大学的学生抱有一些敬意的,毕竟是名牌大
据4月3日《法制周报》报道,南京詹女士儿子戚柯(化名)从清华大学毕业已经6年了,患上抑郁症,沦为一个无法自食其力的社会遗弃者。生活中细小的挫折,使这名身高1.8米的堂堂男儿一蹶不振。他毕业后进的第一家单位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可半年之后,他因种种原因被辞退。此后数年,他做过搬运工、发过传单、交600元找过中介谋生路,但每份工作总在1个月左右就结束了。直到去年9月,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成日无所事事。 人们惊呼,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怎么能成为无业游民?可是,反过来想一想,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为什么不能成为无业游民? 所有的用人单位招人,目的是招人才,招有用之人,如果招来的人不能用,不能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有什么用?所以现在有一名句话“学历诚可贵,能力更重要”,用人单位招人越来越趋向理性,越来越注重能力。在这一点上,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名牌大学的和非名牌的一样,同样需要拿出真实的本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名牌大学毕业的,不一定都是人才,这就像森林之外同样可出栋梁之材,如果没有能力,找不到工作也是正常的。 当然,我们的社会教育远没有发达到连清华的毕业生都不需要的地步,但是,如果是个人的原因,则任何人都不应该有什么感叹,因为这和社会无关,和大学生找工作难无关。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清华的高材生不能工作的原因是自己患有抑郁症,所以每一个工作只能干一两个月,最终沦为无业游民。这就和社会无关,需要负责任的是家人和他自己,既然患病,应该首先去治疗。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情绪等等都不稳定,能力也不能体现,找不到工作是极其正常的,如果单位都需要抑郁症的人,都欢迎抑郁症的人,那这个社会反而有问题。 再退一万步说,既便是他没有患病,本身不想工作,当个无业游民也没有什么不可!法律没有规定哪个人非要找到工作不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过,在法律没有禁止的情况下,清华毕业的戚柯为什么不能成为无业游民?一个人如果不工作,整天无所事事做一个无业游民,我们顶多只能从道德层面上对其进行谴责,说这个人品质如何如何,而不能对其进行任何惩罚(只要他不偷不抢,不违背法律)。想一下,如果是一个下岗职工成了无业游民,我们会说什么吗?就因为他是清华毕业生我们就惊诧了? 从工作层面上说,能力面前人人平等,谁有能力谁就工作,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如果能力不如别人也得让位。从法律意义上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比任何人拥有更多的权利,也不比别人少一项权利,在不违背法律的情况下,他拥有一个做无业游民的权利,我们不能强制任何人工作。从生活态度上来说,态度决定一切,任何人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任何人就有奋斗的动力,生活的目标,就可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样会沦为无业游民,如果我们非要感叹一下的话,那也只能感叹我们的大学教育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人”,让学生不能适应社会。 稿源:红网 作者:秋子依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