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俊:整体意识淡薄妨碍都市更亮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01:45 华夏时报 | |||||||||
近年来,北京的建设在加速,城市管理日见科学化、现代化。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和谐音甚至“噪声”,飘游在我们城市建设的宏大交响乐中。缺乏整体观念,缺乏“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意识,从而缺乏协力合作、默契配合的精神,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大街上笔直、醒目的交通标线,在遇到井盖处突然就发生断开、错位,被突兀而来的一小截横线或斜杠所搅乱,让人看着很不协调一致,很不舒畅痛快。这不是标线当时
——高标准、高质量铺就的地砖人行道,因故被另一拨人刨开施工后,就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俊模样了。也许刚复原时看上去“依葫芦画瓢”做得还可以,但稍经时间的考验或经过一两次雨水洗礼后,泥陷砖摇,坑坑洼洼。 ——一拨人来绿化小区花园,活倒是干得挺快,表面上也看不出有什么不到位的。但到了实施平时养护时,一浇水,却发现那一株株小叶黄杨是带着先前的黑色软塑料花盆直接埋在土里的。戴着这些“紧箍咒”。正是这玩艺儿,造成“集体失语”、“集体作弊”。 诸如此类好像都是些寻常小事,其实意味着我们人文素质的匮乏。这种不顾整体效应和整体利益的狭隘做法,已经在对我们的社会生活面貌和城市的整体形象、细节质量发生着日积月累的侵蚀作用。 欲建设“首善之区”,就不能对其等闲视之;而要集体提高这方面的素质,除了在舆论教育引导方面要加大力度、提高效能外,还必须对各级部门、单位提出要求并落实相应的考核措施。各个单位不仅要完成好自己部门、单位的直接工作任务,还要看它与社会生活、城市管理的其他工作、环节的协调、衔接与配合做得怎么样,并将此列入衡量和评判一个部门、单位工作业绩的指标。采取这种系统工程式的管理办法,就可以从制度和机制上对加强整体意识,弘扬协作、配合的精神起到很好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较大范围的“集体默契”。 作者: 王斌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