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滕朝阳:深挖杀人魔王的社会成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9:11 江南都市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滕朝阳

  题由:35岁的吉林农民石悦军6天连杀12人,杀伤5人,酿成震惊全国的“吉林血案”。9月29日,石悦军落网。一个不爱说话的“老实”人,一个贤惠女人的丈夫,一个疼爱孩子的父亲,何以在一夜之间成了杀人魔王?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思。石悦军犯下十几条命案,滥杀无辜,罪恶可谓滔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石悦军疯狂杀人起因细微,其后果却十分严重,虽以命抵罪亦难说不是一个个人悲剧;于社会而言,则更是一个大的悲剧,理应从中吸取教训,以化解可能潜在的其他“石悦军”身上的“魔性”。

  从已披露的事实来看,石悦军杀人的直接原因是作为屠夫的他与市场管理者之间的积怨。他杀李振军,是因为自己私自屠宰被后者发现并处罚,并因此认为后者故意“刁难”自己,从此埋下仇怨。他杀王玉良,是因为身为畜牧站副站长的后者“经常无故扣押其猪肉和随意罚他的款”。以上遭遇作为杀人的理由仿佛是可笑的,但于石悦军而言是真实的,于有些人而言是可能的,于社会而言则是值得警惕的。

  石悦军与李振军、王玉良等人的冲突,事实上是管理相对人与管理者冲突的极端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石悦军的疯狂表现是管理粗糙、暴力行政、随意执法等由来已久的社会管理弊端未得到有效改观而结出的一个恶果。“你不要杀我,我给你办个合法的杀猪点……”这是李振军被杀之前对石悦军的苦苦哀求。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设若管理者与管理相对人的紧张关系日积月累,则二者之间大量发生的言语冲突、肢体冲突,一有机缘便很可能演化为流血冲突。

  不过,石悦军身上肯定具有某些“特质”。否则,面临同样管理环境的其他屠夫何以不去杀人,而他偏酿成惊天血案?这样一追溯,就找到了石悦军的童年。4岁便失去了父亲,经常被顽皮的孩子欺负,这就是日后成为杀人魔王的屈辱的童年。前人常说,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其一生构成重大影响,此言不虚。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赞成有关专家对同为杀人狂魔马加爵、邱兴华与石悦军的共性研究。研究表明,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而这些相似似乎在他们相似的童年就开始形成。这样的研究很有价值,但更重要的是把有价值的研究施于社会的改造。还需要一提的是,杀人魔王往往有着不幸的童年,因而易造成人格缺陷;但幸运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未必就没有人格缺陷。

  石悦军就擒了,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我们的思考和建设不应止步于此。会不会有新的“石悦军”出现?这不是石悦军能够回答的问题,也不是石悦军覆亡便能回答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