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情报门”里引来党派之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10日10:55 外滩画报

  外滩记者 林寒奇/文

  2月6日,布什宣布成立由共和党和民主党共同组成的两党独立调查9人委员会,对战前有关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的情报失误进行调查。委员会将于2005年3月提交调查报告。这意味着,调查结果将在美国今年11月结束的大选后出 来。

  然而,美国民主党仍然坚持调查还应包括决策过程。曾在2000年与布什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资深参议员 麦凯恩表示,调查应该包括决策者是如何使用情报的。

  在英国,当布什决定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后,布莱尔也迫于压力,决定成立独立调查小组。但是各党派对于独立调查 小组的工作内容还有很多争执,至今未能达成一致协议。这个由英国议会上下两院4名议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将在今年7月底议 会休会前公布调查报告。这样的话,这个报告赶在了明年5月英国议会大选之前。

  起因:萨达姆的“威胁”

  2002年9月12日,布什在第57届联大会议上呼吁联合国说:“萨达姆政权构成了巨大的全面威胁。”从那时 起,至少美英等后来主战伊拉克的国家认为,核查并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全球反恐的一个重要和迫切的内容。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布什发表电视讲话说:“美国并不是心甘情愿地卷入这场武装冲突,但是 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美国人民和我们的盟友,都不愿在这个邪恶政权的威胁之下生活,这个政权正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 着世界的和平。我们的陆军、海军、空军现在正直面这些威胁,这是为了避免以后我们的消防员、警察和医生在我们自己的城 市街道上面对这样的威胁。”

  问题是,至今为止没有报道能够确定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转折:戴维·凯的辞职

  终于有人捅破了窗户纸,致使伊拉克情报问题再次升级,并最终演变成某种形式的政党之争。

  今年1月28日,美国伊拉克核查组首席武器检察官戴维·凯辞职后宣布,根据他的判断,包括美国情报部门在内的 整个西方情报界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都错了——在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3年4月,戴维·凯曾公开说,他一定能在伊拉克找到生化武器。从2003年5月到2004年1月,他带 领手下1000多名核查人员在伊全境艰难地进行了9个月的“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工作,最终一无所获。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凯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武器检查专家,曾为联合国工作过。因此,他相信凯有关伊拉克并无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言论是真实可信的。

  风波:独立调查的呼吁

  事情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直接指向情报部门。

  在美国,当戴维·凯向国会建议应对这个严重的情报失误进行独立调查时,美国民主党人士与部分共和党人士立即响 应表示赞成。在美国的大选年,这件事情的矛头更多地指向了白宫。

  正在寻求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国会参议员约翰·克里认定:布什“误导”了美国民众。有意问鼎白宫的前任佛蒙 特州州长、民主党人霍华德·迪安则认为:“白宫在涉及伊战的所有问题上都没有对美国民众坦诚相告。”

  他们呼吁美国国会对白宫确定对伊开战的决策进行独立调查或听证。这一招的确奏效,美联社6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 查报告显示,布什的支持率已从一个月前的56%跌至47%。仅有3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赞成布什连任,而43%的受访 者明确表示将选择其他人。

  作为布什的坚实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并没有从凯利案的大赦中获得喘息的机会。英国反对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一直 呼吁对政府处理情报的情况进行独立调查。自由民主党领导人肯尼迪要求,不仅要调查情报机构,也要调查布莱尔政府是如何 最终作出参战决定的。

  英国《独立报》6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说,由于人们日益怀疑英国政府入侵伊拉克的理由,51%的英国人认为, 布莱尔应该立即辞职,认为他不应该辞职的人只占35%。

  舆论认为,布什希望报告在大选后出来,这样让此事对大选的影响降低。但在布莱尔那边,由于要求他辞职的人越来 越多,他可能希望调查结果能够改善一下他的处境。

  对伊情报问题,国际社会最初主要质疑的是美国出兵伊拉克的合法化问题。但到现在,这个问题更大程度上演变成了 美英国内问题,两国临近的竞选因素似乎起了很大的作用。

  声明:《外滩画报》授权新浪网独家报道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