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英国政府是如何提高就业率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9:58 外滩画报

  克雷斯-庞德

  英国的失业率是8个工业化西方大国(G8)中最低的,也大大低于其他欧盟国家失业率的平均水平。目前,英国的 就业人数是30年来最多的,失业率已经从1997年的7.2%降到现在的4.8%。

全新点点通免费发短信 夏日特卖 全场1折
2004车展大饱眼福 体验财富之旅赢大奖!

  在1997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时,情况可不是这样。当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50岁至65岁男性依赖于福利救济 生活。从1970年代到1990年代,英国申请非就业福利救济的人数激增了两倍。

  英国工党政府所施行的积极就业政策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措施:第一是一站式服务,即各个地方都分别将针对失业者的 公共服务尽量集中到一处,便于失业者全面获得这些服务。第二是适时干预,即政府适时给予失业者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劳动 力市场有效地运行。第三是因人而异的专家服务,这些专家必须深入了解失业者的具体情况及相应的培训机会与就业机会,然 后针对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第四是平衡权利与义务,英国的法律规定,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不能得到失 业救济。

  考虑到我们有几百万的失业人口,向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我们相信必须这样做。 2002年成立的就业中心专司此职。到2006年,各地都将分别设立就业中心的办公点。

  就业中心重点关注的是弱势群体的就业困难,包括那些由于伤残、老龄、缺乏技术、种族、性别以及产业衰退等因素 造成的失业。1960年代以来,英国制造业工作岗位减少了一半,农业人口降到总人口5%以下,旧的重工业部门的冗员与 失业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就业中心试图帮助这些失业工人在新的产业部门如服务业找到工作。

  目前英国申请无工作能力福利救济的和伤残福利救济的总人数大约是申请失业救济的三倍。实际上其中有许多人是有 工作能力的并且也想工作。针对所有个人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

  英国就业当然也不能完全摆脱经济周期的影响。但过去7年中,世界经济处于经济衰退阶段时,英国还能保持较低失 业率,积极的就业政策对此作出了贡献。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国民是最重要的资产,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也 是最大限度发挥经济发展潜力的要求。两三百万无工作人员重新就业,重新被吸纳进经济活动中,正是促进英国经济增长的一 个重要因素。

  前几届政府认为政府对公共部门的投入会挤出私人投资,但我们不完全同意这样的观点,实际上对公共部门的投入也 刺激了私人投资活动,而前几届政府的私有化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严重的失业问题。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于,前几 届政府认为应该鼓励私人部门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并且认为经济发展会自发地增加工作岗位,可以通过减小劳动力成本 来提高就业。他们废除了“法定最低工资”制度,减弱了社会保障力度。他们认为社会正义与经济发展两者中只可选其一,他 们认为不公平(收入差距)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我们与此完全不同,当然我们也鼓励私人部门资源用于提供公共服务。

  让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会遇到许多困难。以单亲家庭为例,照看小孩是阻碍单身母(父)亲就业 的主要因素,我们了解到如果有合适的儿童护理和相应的培训机会与工作机会,其中大约70%的单身母(父)亲愿意就业。 此外,大部分由于病残已长期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也表示愿意工作,工作不仅将给他们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而且通过工作 他们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但他们往往缺乏信心,也缺乏对劳动力市场的了解,而因人而异的专家指导往往可以弥补这些 不足。

  在福利政策的某些方面,美国与瑞典的做法正好相反:瑞典有许多政策是支持帮助人们去工作,但几乎没有施加压力 让失业者再去工作;美国政策是施加了许多压力让人们再就业,但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很少。这是两个极端。英国的政策相当于 中庸之道,我们提供了一些支持,也施加了一些压力,我们比较注重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作者系英国劳工部政务次官,该文系他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的一个演讲)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