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参考:联合国安理会扩编新人会是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16:36 青年参考 | |||||||||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改革就已提上日程,安理会是否应当扩大,如果扩大,哪些国家应成为安理会新成员国是关注的焦点。15日,印度与德国两国外长共同指出,印度与德国是联合国扩大化事务中最为理所应当的候选人。这标志着安理会新增席位上新一轮争夺的开始。中国的态度:联合国应进一步改革,安理会也应适当扩大。中国希望看到德国在国际上进一步发挥重要影响。正如《联合国歌》的歌词:“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
本报主笔 黄章晋 如果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今天突然醒来,一定会气得重新躺倒——7月15日,巨头们当年要处心积虑打败惩处的德国,居然和印度举行新闻发布会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争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队伍里,当年战败的轴心国全部咸鱼翻身挤了进来。此外,还有巴西、埃及、印尼、墨西哥、阿根廷、澳大利亚、尼日利亚等当年无足轻重甚至还不曾独立的小国。 二战胜利大国支配下的联合国体制 联合国是代表性最广、影响最大的主权国家间的国际组织,它是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宣言》后发起,1945年6月,51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后成立。根据《联合国宪章》,其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 联合国的主体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秘书处与秘书长、国际法院。安理会是联合国权力最大的机构,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而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独特的权力,其可行使否决权的“大国一致”原则,在实践中可表现为:只要有一个常任理事国对实质决议表示异议,联合国的国际统治就不复存在。这事实上是一个大国不受联合国约束的权力。为此,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曾进行过无数次争吵。联合国的基本权力框架,体现出二战大国胜利者重构世界的秩序。 不过,战后的联合国无法发挥出其建立时的理想作用,联合国成了冷战的舞台和被利用的工具,基本失去解决重大国际问题的能力。上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集团在联合国中处于少数,5个常任理事国里,美、英、法为一伙,当时的中国席位被依附美国的台湾当局窃据,势单力薄的苏联对付处于支配性地位的美国,办法是在1965年以前的10年里,使用了105次否决权。联合国在否决票面前几乎限于瘫痪。 不过,在联合国大会里,随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并结成新的政治集团,大国的支配性权力被迅速稀释,美苏大国甚至在表决中越来越孤立,因此,两大集团都不再重视变成小国大合唱舞台的联合国。冷战结束前的世界,能使美苏在四处捋袖子动粗时有所顾忌收敛的,不是联合国,而是敌对集团。 联合国要改革安理会要扩编 冷战结束后的海湾战争,是联合国作用得到发挥的标志,但其前提除了小小伊拉克公然敢藐视联合国决议外,首先是独大的美国重新加强了对联合国的掌控——美国在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同时,顺带使“天子”的权威看上去也增强了。 然而,联合国今天已问题成堆,首先是机构臃肿,贪污浪费严重;再就是联合国大会权力过小,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权力过大,令其他国家十分不爽;最后,就是美国的支配影响力量过大,而美国觉得自己出钱最多(25%)但所得不多还处处受制肘,干脆通过《凯撒巴姆修正案》还长期拖欠着会费,搞得联合国在财政危机面前只好接受美国富翁的私人捐赠。 但最集中的问题,还是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胜利国权力分配框架体系依然延续到今天,理所当然引起了许多成员国的不满。它们要求,要么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数目,要么削弱或取消其否决特权。 削弱现在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恐怕在难以预见的未来才有可能真正摆到桌面上讨论——当然,能不能又是另外一回事。自然,追求政治荣耀的国家,其改革追求必然都集中到安理会的名额上来。 当年被从牌桌上彻底踢下去的德国、日本、意大利,经过“消毒改造”后,实际又已在政治经济上具备了大国影响力,它们谋求在安理会有个正式名分,而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没赶上当年按战争出力大小排座次的机会,但世易时移,自然觉得其地位实在是有理由得到联合国重新追认了。 哪位后来者能入上座 然而,安理会的改革要求可获得广泛认同,但拿出能认可的扩编标准却难乎其难,仅就常任理事国扩编而言,它不能变成西方富国的俱乐部,得考虑各大洲的代表性,得在大洲里考虑主要大国的平衡性,得考虑扩编名额和程序问题。不过,目前可能达成的一致是,扩编后的新学生,将不再拥有老同学手里的否决权。 想成扩编对象,必得经一番非常复杂的博弈。德国此次遭遇可见一斑。在所有积极报名参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编国家中,德国是最有竞争力的选手之一:1、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对国际社会长期的负责态度;2、是二战失败国家中对战争罪行悔改最彻底,口碑和表现最好的国家;3、积极参与配合联合国的各项和平活动,对联合国的经济贡献巨大。但德国的表态虽得到中国表态积极支持,但当天就遭到为之当了多年铁杆跟班的美国的强烈反对,仅仅因为其在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上表现得“非常成问题”,所以还得“听其言,观其行”。 德国这样表现良好的标兵还只是在表态阶段即遭无情挫折,可以想象其他表现未尽良好、而且会遭遇邻居拆台的国家,要被扩编了进去,在进入实质性议程阶段时,会出现何种情形?以往争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位置中,曾出现两个邻国之间“大打出手”,联大表决上百次依旧未决只好双双退出的事例,而这种终身制的理事国席位,相互争夺拆起台来,要解决当会更加麻烦。 看来,还得请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来为这难题继续吵架。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袭的爵位与平民的造反 本报特约撰稿 唐岩 联合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普遍性国际组织,是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舞台。而安理会则是联合国中负有维护和平和安全的主要责任机构,可谓重中之重。安理会是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的,5个常任理事国是里面的“老大”,不但“世袭”,而且拥有“否决权”,“实质性问题”上可以说一不二。 如果联合国是个拥有190多个学生的大班级,安理会自然是班委,其他如“教科文组织”、“难民署”什么的和“班委”相比就只能算是“兴趣爱好小组”了。“班委”里面5个班干部在班级成立的时候就担任着班干部中最重要职务,而且一当就是快60年,不需要靠选举产生。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学习成绩好,或者块头够大,也可能是建校有功,反正属于历史问题。另外还有10个班干部就没这么好运了,这10个指标不但要凭成绩好坏选举,还要照顾贫困山区学生,而且不能连选连任,最重要的是没有那5位老大的另一个重要特权:否决权。 否决权只是个形象称呼,联合国宪章里称为“大国一致”原则,即实质性问题必须5位老大意见一致,如果哪位老大在某个决议上不高兴了,它便通不过。况且对什么问题是程序性问题,什么问题是实质性问题,5位老大具有否决权。大家想讨论什么问题无所谓,但一旦属于实质性问题,5位老大的意见就是决定性的。况且班级全体会议(即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不具有强制性,而“班委”的决议如果某个成员不听从,那可是要吃苦头的,甚至会动用武力。前几年,来自海湾地区的伊拉克同学就尝试了一下,结果我们都知道。 常任理事国既然拥有如此特权,但在义务方面是否会承担更多些,联合国宪章里却无明文规定。义务无非出人出钱。人力方面,宪章没有约定执行维和行为时常任理事国要多出兵力,或者动武时要多出士兵和武器;物力方面,宪章对于“班费”的缴纳也是和学生的经济状况挂钩的,仅仅在维持和平行为的开销上,常任理事国要多出“班费”份额20%的钞票。这样的好事,自然其他学生也想削尖了脑袋往里挤。尤其是几个历来学习成绩不错,班费份额缴纳多,身体也足够强壮的学生。 争名额总理外长齐出动 德国展开夏季攻势 本报特约撰稿 唐岩 在联合国这个大“班级”里,来自富人区欧罗巴的德国“同学”可谓是名声显赫,他历史上就是欧洲的核心国家,工业革命开始以来,也一直是工业发达国家。当然,让德国声名显赫的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作为这两次战争的发起者和主要参战国,德国给历史和全世界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不过,德国却并没有就此倒下,而是在战后短短数十年间重新发展成为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均表现优异的“三好学生”。 政治智慧、经济实力均佼佼 政治以及军事上的德国自我约束守则——《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生效。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国防政策的最高目标是确保德国的和平、自由和独立,并规定联邦国防军是一支纯粹防御性军队,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不掌握和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作为一个于二战后重建的国家,德国采用的是源自“班长”美国,以多党制和议会制为基础的政治体制,希望从制度上杜绝个人独裁的重演。另外,在军事上放弃成为军事大国,而是把主要安全问题交给由“班长”美国发起组建的北约,获得了许多“同学”的认同和好感;这些行为,都体现了德国优秀的政治智慧。 经济上,德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绝对的有钱人家的孩子,经济实力位居欧洲首位,在“全班”来看也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为第三大经济强国和美国之后第二大贸易国。同时,德国拥有众多的知名跨国企业,使得其影响力遍布许多国家。在主要用经济实力衡量体格强壮与否的今天,德国的状况无论是数字还是技术实在是全体“同学”中的佼佼者,因此,在经济方面,德国无疑可以算是优等生了。 对外关系上,德国同全班上大多数“同学”建立有良好外交关系,并且长期向其他“同学”提供经济援助,1950~1999年间官方对外援助累计2875.4亿马克。而且在对待二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行动,大大改善了二战受害“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其中的“下跪秀”更是感动了全世界。近几年来,德国以欧盟为依托,以北约和建立欧洲独立防务为安全保障,保持和“班长”美国的联盟,稳定并拉住重要“班干部”俄罗斯、中国,大力拓展中东、南欧,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谋求与其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强调德国要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第一线,全面承担国际责任。 “班委会”扩大斗争面临美国阻力 关于“班级”作用及“班委会”改革,德国主张加强“班级”地位,改革和扩大“班委会”。谋求成为“班干部”,强调德国是“班费”的第三大支付国,理应获得与其实力和贡献相称的权益。“9·11”事件后,德国主张“班级”在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以及反恐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希望“全体班会”尽快通过《全面反恐公约》。增加5个“班干部”和4个“班委”,使权力中心的成员国扩大到24个。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各得到一个“班干部”,还有两个“班干部”来自“工业大国”,即德国和日本。 近期,围绕“班委会”扩大的斗争显然已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中心。总理施罗德和外长菲舍尔打算通过发动强大的攻势争取得到广泛的支持。施罗德已经获得了法国总统希拉克的赞同,这是菲舍尔采取行动的基础。菲舍尔7月份将去印度、中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等作闪电式访问,8月份他计划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然后再去笼络几个南太平洋国家。这些行动表明,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近60年后,希望作为同等价值的成员在地球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德国成为“班干部”的愿望依然存在着阻力。作为一个曾经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德国虽然作出了许多的努力去消除其负面形象,但是还是难以从根本上去除许多“同学”,尤其是部分东欧邻桌的戒备心理;另外,德国“同学”在很多问题上有自己的主见,不是总附和“班长”美国的意见,使得“班长”美国对他有些放心不下,不敢把权力交给他。 谁还在谋求常任理事国地位 本报特约撰稿 唐岩 在争夺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强国俱乐部”的竞争里,除去德国这个“三好学生”之外,剩下的还有日本、印度、巴西和埃及这些国家。 日本:我有钱 日本无疑很具竞争实力。作为世界经济第二、联合国“班费”缴纳份额第二的经济强国,日本强烈呼吁全班接受他为“常任班委”。二战后,在“政治教父”美国的帮助下,日本重新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试图从根本上杜绝再次走上军国主义老路的可能。经过几十年的考验,除去几个亚洲邻桌,在其他同学特别是欧美同学的眼里,日本已经是一个无害国家了。日本对于班级其他同学的诱惑力更大程度上还是来自金钱,如果日本能进“班委”的话,对来自那些贫困山区,指望联合国援助项目的贫困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另外,由于一些同学的班费缴纳不积极,联合国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困难。日本同学为了谋求政治利益而不惜血本可是出了名的,一时高兴了掏掏支票簿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不过,日本同学在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上便远远不及德国同学,这也是他将会受到的最大阻力。 印度:我有人 印度要求进入“班委会”的主要原因还是人口。听起来虽然有点底气不足,但“人多力量大”毕竟是事实。况且当初中国的“大国”地位确定时,美国人也是以此为重要依据去说服傲慢的英国人和牛牛的苏联人的。作为全班人口第二,依托从尼赫鲁政府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的外交遗产,印度的势头还是很好的。就连德国也公开表示支持印度,哥俩儿要一块在班里打天下。印度所遇到的最大阻力可能是来自巴基斯坦,这两个同桌一向闹矛盾,怎么劝也劝不好,巴基斯坦同学想,你要是进了“班委会”,万一还有了否决权,那我可怎么在班里混啊。 埃及:因为我是阿拉伯 埃及的要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来自学生人数最多,但又最贫困的非洲,没有一个代表挺身而出也有点说不过去。况且埃及同学还具有另一重身份,曾经还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级人物。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采取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的政策,也很受美国班长的赏识。处理阿以同学间的纠纷也常找埃及同学合计合计。埃及的主要阻力是来自美国和以色列,虽然双方近年来关系发展不错,但埃及骨子里依然是阿拉伯血统,在阿拉伯地区日益动荡的今天,一贯维护以色列弟弟的美国班长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巴西:没进那是历史遗留问题 其实巴西和常任理事国可谓失之交臂。早在联合国筹备创立的时候,罗斯福就曾经有“六大国”的提议。当时的苏联人算来算去也没想明白剩下一个是谁,问了美国代表才知道是指巴西。后来因为牛牛的苏联人强烈反对才将巴西挡在了“班委会”的门外。如今,作为拉美地区代表的巴西想“重拾旧河山”,恐怕难度比当初还要大呢。主要的阻力应该还是来自原“班委”的“扩招”诚意,不但没钱,而且块头不大,想要分享“班委”特权只怕没那么容易。 除去上述的国家,想进来分杯羹的还有意大利、澳大利亚、印尼,甚至连尼日利亚和墨西哥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虽然这些同学相比上述同学的希望更为渺茫,但涉及自身利益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可都精着呢。 精彩语录: “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作出了很大贡献的国家应当在联合国改革后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德国已经做好了承担相应责任的准备。” ——德国总理施罗德今年3月在联邦议院发表政府声明时作出上述表示。 “美国等常任理事国都拥有核武器,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尽可以通过行使武力这一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但日本并非如此。我不希望给国际社会造成误解以为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为了)能够做同现在的常任理事国一样的事。”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年2月谨慎地就日本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再次作出强调。 “联合国需要改革,当单边主义超越了多边主义时,这就意味着某些东西是错误的。德国和印度认为,两国都是安理会扩大后新增常任理事国的理想候选国,并愿意在这一过程中互相支持。” ——印度新总理辛格的讲话表明了他不但是一个经济专家,在政治问题上他也丝毫不含糊。(唐岩整理)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