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评论:橄榄枝的悲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11:13 外滩画报

  外滩评论员 长平

  这些天,一个人的离去正让全世界感到不安。他的名字叫亚西尔·阿拉法特,巴勒斯坦的领导人,当地时间11月11 日在巴黎病逝。他的离去在中东乃至世界和平问题上留下了巨大的空白,焦虑和希望同时在这空白里若隐若现。

  这些天,人们一再重复着阿拉法特那句名言:“我是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 手中掉下。”这是30年前他意气风发地站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坛上留下的声音。30年来,枪声几乎从未停止惊扰那片鲜血浸 透的土地,而橄榄枝几乎从未发芽。

  因此,这些天,我的耳边一再响起那首忧伤的老歌: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只白鸽要飞过 多少海洋,才能栖息在沙滩上?那些炮弹要飞过多少次,才会被永远禁止?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

  在此我不想评价阿拉法特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那答案似乎也还在风中飘荡——有人尊他为民族之魂,也有人斥他为 恐怖分子——而回顾枪杆子与橄榄枝如何在他的手中轮番出没,也许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现代史上的中东问题一开始并不仅仅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的问题,虽然它从1947年联合国通过关于巴勒斯坦 地区的分治决议开始。当时整个阿拉伯世界,包括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沙特等国家都反对这一决议,并于 次年联合向以色列宣战,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到1973年底,中东战争先后打了四次,均以阿拉伯一方失利告终。

  数万人战死疆场,而仇恨却在鲜血的浇灌中疯狂地生长。一些开明的政治家意识到冤冤相报没有尽头,战争惟有两败 俱伤,开始尝试和平解决方法。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埃方不费一枪一炮,收回了失去的全部土地。

  和平的道路上布满荆棘,考验着政治家的远见和胆略。当年埃以协议签署时,阿拉伯国家纷纷与埃及断交,阿拉伯人 积极参加抵制协议的拒绝阵线,已经从枪林弹雨中成长为巴勒斯坦人领袖的阿拉法特就是其中的坚定分子。

  1981年,率先在民族仇恨的黑暗中高高举起橄榄枝的埃及总统萨达特在检阅部队时遇刺身亡。

  然而,和平的召唤没有停止。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家相继与以色列谈判,成功解决了大部分问题。

  随着这些国家的淡出,中东问题偷偷地改变了模样:原本是整个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对阵,逐渐地,巴勒斯坦人成了 冲突的阿方主角,不屈不挠、九死一生的阿拉法特也就日渐成为举世瞩目的英雄。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阿拉法特越来越声名显赫的同时,巴以双方的力量对比越来越悬殊,以至于今日在西岸街头常 见手无寸铁的巴勒斯坦青年捡石块袭击以色列坦克和装甲车的悲壮场面,而作为一国首领的阿拉法特被长期围困于官邸之内。 年复一年,国家没有发展的空间,人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积贫积弱,愈陷愈深。

  阿拉法特不再执着于年轻时对于武装斗争的迷信,1988年勇敢地接受联合国1947年决议,宣布建国并承认以 色列,确认和平解决之道,赢得全世界一片喝彩。经过艰难的谈判,1993年终于曙光初现,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及 外长佩雷斯签署了具有实质性突破的“奥斯陆协议”,三人因此分享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拉宾遇刺,同时阿拉法特也承受着来自内部的巨大压力,橄榄枝再次枯萎,一直到世纪末重又焕发生机。 2000年底,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巴拉克相聚华盛顿,和平的使者再次光临黑暗之门。然而,由于难以承受的压力,阿拉 法特在最后时刻缩回了他那只行将签字的手,重新握住了“自由战士的枪”。

  这是历史给予阿拉法特最后一次带领巴勒斯坦人走出战乱的机会,多少人为他感到遗憾。假如他成功地说服政敌、决 断地扭转乾坤,那么中东的历史或者已经改写,他个人的历史已经改写,甚至巴拉克、克林顿等人也将分享他的荣光。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假如阿拉法特在天之灵可以说话,他也许会警告那些过分迷信武力的人们,强权也好,弱 势也罢,和平谈判是惟一得救之道。

  机会又摆在世人眼前,以色列和美国如若心存诚意,放眼未来,那么中东和平指日可待;如若乘人之危,恃强凌弱, 那么一个阿拉法特走了,更多的阿拉法特将站出来,弱势民族的武装斗争悲剧还将继续上演。览览览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驻伊美军围攻费卢杰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世界杯预赛国足VS香港
歌手江涛涉嫌携带毒品
车市“小鬼”当家?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