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高端访问》专题 > 正文

高端访问:专访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8日22:53 央视高端访问
高端访问:专访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宣传片:

  40多个国家聚集在核门槛前

  核扩散引发核危机

  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巴拉迪:现在我们的机构越来越像消防队了,这里的火扑灭了,那儿又起火了。

  国际原子能机构重任在肩,

  防止核扩散避免战争,核查成为焦点

  水均益:我不知道您喜不喜欢看家狗这个词

  巴拉迪:我们是看门狗,但我们不是没事乱叫的狗

  如何才能阻止愈演愈烈的全球核扩散?

  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提出设想,

  构建国际安全机制,建立国际能源中心,

  巴拉迪:我会一直为这个理想奔走呼吁。

  敬请收看本期高端访问,

  水均益专访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

  1、解说:

  2004年12月1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三个不愿公开姓名的美国政府高级官员透露,几个月来,美国人始终在窃听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和伊朗外交官的几十次电话,目的是找出把柄,把他赶下台。透露这个消息的美国官员说,在电话中,美国并没有找到足以把巴拉迪赶下台的证据。

  尽管国际舆论对这个消息反应强烈,但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官员却表现平静,机构发言人表示,他们对美国窃听巴拉迪并不感到吃惊,因为这样的事情一直存在。

  揭露此次窃听事件的一个美国官员说,美国目前的“倒巴”行动就是要把一盏聚光灯罩在巴拉迪身上,然后让这盏灯越来越亮。

  美国为什么要监听巴拉迪的电话并谋划要把他赶下台?巴拉迪是个什么人物?他现在的职责为什么如此关键?在窃听事件被披露的几天前,水均益专门前往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对这位让美国感到不安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进行了专访。

  2、访谈:

  水均益:现在,您是世界媒体眼中的超级明星。

  巴拉迪:这一点我不敢确定。

  水均益:您确实是,尤其是核查这样的事件中。

  巴拉迪:(微笑)

  水均益:这是一份棘手的工作,尤其是在最近几年。

  巴拉迪:这项工作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大量繁重的工作,但是当你最终成功避免了一场战争,解决了一个会给世界稳定带来威胁的问题,一种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水均益:您说过,您面临着压力。

  巴拉迪:这样的压力时刻存在着,不论是在伊拉克问题上,还是伊朗问题上都有这样的压力,我都习惯了,任何时候都会有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但是别人说你就听着,有不同的意见你就接受。而最终的决定还是你自己做,尤其在我这个位置,最关键的就是不能屈服于压力。

  3、解说:

  今年62岁的巴拉迪是埃及人,他办事严谨、不苟言笑, 从1984年就进入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曾担任该机构一系列高层职务,经历了冷战后期和冷战结束后一系列有关核问题的专业性监督、核查。1997年,巴拉迪开始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考验,在此期间伊拉克、朝鲜和伊朗核问题进入紧张状态,巴拉迪成为这个机构成立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总干事。

  今年9月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发表了关于巴拉迪谋求连任的备忘录。但是,这时已经开始电话窃听行动的美国,明确表示反对巴拉迪继续出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一职。

  巴拉迪和布什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可以追溯到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前。当时美国在海湾地区已经屯兵25万之众,期望以萨达姆政权抗拒安理会决议和联合国核查、非法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获得安理会对伊拉克动武的授权,如此,巴拉迪坚持继续核查的主张就成为美国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在伊朗核问题上,巴拉迪的工作使美国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计划落空,巴拉迪再次成为美国计划推进中的拦路者。

  此外,在今年美国总统大选前民意测验势均力敌的关键时刻,10月25日,巴拉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一份对布什政府极为不利的报告:报告表明,总计342吨炸药在伊拉克失踪;导致严重后果的结论是战后的伊拉克“缺乏安全保护”。这一事实立即成为批评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犯下的严重错误”的证据。在一些人眼中,巴拉迪几乎就是布什争取连任的“狙击手”。

  作为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经建议巴拉迪考虑在第二任届满后功成身退。理由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10大贡献国几年前曾经达成“日内瓦规则”,限制总干事的任期。然而美国的“劝说”遭到了巴拉迪的拒绝。

  澳大利亚前外长、现任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小组负责人的加雷斯·埃文斯日前说,巴拉迪是这一职务的理想人选,“如果美国人认为在朝鲜、伊朗等问题上可以找到一个比巴拉迪做得更好的人,那他们对这个世界太不了解了。”

  4、访谈:

  水均益:这已经是您的第二届任期了,您会继续寻求连任,完成您想完成的事业吗?

  巴拉迪:我自己并没有想寻求连任,但是很多国家都要求我再干一届,因为就像你说的,我不能中途离开,现在还有许多战争发生,还有针对要不要对伊朗 朝鲜,伊拉克开火这样的争议,以避免核扩散。所以如果我的同事觉得需要我继续干下去,我会随时待命,我希望能够为此做出自我牺牲,坦白说,这项工作不好干,所以我希望还能继续做这项工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未来,但是不管未来怎么样我都欣然接受,因为无论如何我都是一个对人类有益的人。

  水均益:您来自埃及,带着埃及或者说阿拉伯背景担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处理类似于伊拉克 伊朗这样的问题容易吗?

  巴拉迪:坦白说没什么困难,因为首先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西方,又有另一部分时间生活在东方,这让我更容易从两方面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我懂得发展中国家,也懂得发达国家,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在一个国际组织里任职,你就必须消除国籍和地区身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公务员,你必须将个人的观点放置其次,这时你只是一个雷达,据实记录下你所看到的东西可以了。

  水均益:您有什么困难吗?

  巴拉迪:我的观点是以我所领导的机构的工作原则为基础,也就是我所说的公正 客观。所以起初伊朗和伊拉克人民对我的做法有些不理解,他们认为我本应该比其他人对他们更友好。

  水均益:是啊,您和他们说一样的语言。

  巴拉迪:但是他们很气愤,虽然说一样的语言,我竟然对他们更加严格,似乎不想成为他们的朋友 ,但是我想他们最终会理解,我是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身份去他们国家的

  他们应该以这个身份看待我。

  5、解说:

  一般说来,国际原子能机构是一个世界各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的机构。但是由于这个国际机构在特殊领域中的职能作用关系到全球安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殊机构。

  当原子弹刚刚出现在地球上的时候,有人就意识到人类面临着一个自己制造的灾难。在可能爆发的核战争中将没有胜利者,只有共同的毁灭。人类制造的战争武器已经足以毁灭人类本身。1954年12月,第九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成立一个专门致力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机构。1956年10月,来自世界82个国家的代表举行会议,通过了旨在保障监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规约。1957年7月,规约正式生效。同年10月,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首次全体会议,宣布机构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截至2004年9月,这个机构已经有137个成员国。

  然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立并不能阻止冷战对抗,足以毁灭地球上百次的原子弹、氢弹在对抗双方的核军备竞赛中被成批制造。上个世纪60年代,对共同毁灭的恐惧,美苏之间开始了关于限制核武器的谈判。谈判推动了一系列相关条约的签订,世界在核战争的阴影下战战兢兢走过冷战的40多年。核战争没有爆发。但是,冷战结束之后的危机更加诡异。核技术普及导致核门槛降低,冷战结束导致大国利益制衡松动,安全恐惧令一些国家忧心忡忡,恐怖主义对灭绝性武器的兴趣非常强烈。这一切都让世界对核技术、核材料、核计划、核武器有了更严重的担忧。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特殊职能凸现出来。

  6、访谈:

  水均益:我不知道您喜不喜欢看门犬这个词,有人用这个词来形容国际原子能机构。

  巴拉迪:我认为这是媒体善用的辞藻,有时候看门犬这个词并不是个贬义词,就拿我们来说,当我们看到危险的时候就是会叫,以此发出警报,我们越早发出警报,国际社会就会越有效地进行干预,解除危机,这是我们的职责之一。我们是看门犬,但我们不是没事乱叫的狗,只会在有原因的时候才发出警报,但是我们还扮演另一种角色,这角色类似于慈母,我们必须好好照看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有足够的食物,健康方面得到充分照顾,我们这一方面的职能媒体却没有好好书写书写,我们确实帮助过许多国家合理利用核能进行发电,治疗癌症,提高农业产量,帮助许多国家合理利用地下水等等。

  水均益:有些国家坚持他们有和平利用核能源的权利,但同时他们又被怀疑随时可能将核能运用于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拿伊朗和朝鲜为例,就是这样,您认为这是一种两难境地吗?

  巴拉迪: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这种两难,但是这种两难会存在于任何科学技术中,你如果将生物技术运用于医疗领域,你可以治病,但是生物技术也可以制造生物武器,所以不光核技术,很多科学技术都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就像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只是核技术尤为突出,更为危险而已。因为将核能运用于军事领域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我们正面临着这样的两难。

  7、解说:

  1991年,冷战结束了,乐观的人以为世界将就此走向和平、合作与发展的美好未来。但是,现实以无情的事实告诉人们,核危机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而消除,相反,似乎每一个处在地区冲突中、有安全忧虑的政府与组织,都可以找到制造核武器的理由;大大小小的核计划在秘密地进行中,用国际条约、技术监督、集体制衡构成的核门槛受到严重挑战。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一场从未有过的武器核查在伊拉克境内开始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各项决议,核查针对的就是萨达姆政权的核计划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技术手段最严格的武器核查,在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这场核查跌宕起伏,已经成为是否要动用武力的关键。

  承担核查的主角之一,巴拉迪带领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了世人眼中的焦点。

  8、访谈:

  水均益:我想正是由于伊拉克战争以及战前进行的核查,人们开始真正注意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存在,以及它的重要作用,当时您与布利克斯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跟我们讲讲你们当时面临的压力。

  巴拉迪:首先,你说得对,很多年来我们并不处在焦点的中心。

  水均益:你们只是一个技术型机构。

  巴拉迪:没错,但是由于伊拉克危机,世界开始注意到我们的很多工作都与战争还是和平有很大的关系,突然间我们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媒体频频报道的对象,当时不同的国家在对伊拉克发生的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必须忠于我们的职责,我们是一个多边机构,我们的工作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不能草率下结论,必须保持客观,不偏不倚,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准则,我刚才提到过,我们不能说我们已经完成了在伊拉克的调查,因为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我们也不能说我们对伊拉克的武器计划抱担忧的态度,因为我们并没有发现任何证据,所以当时确实面临着压力,但是只要你想到你一直实事求是,以事实为准绳,你就能够顶住压力 继续前进。

  水均益:您的意思是说,您并没有面临来自华盛顿或者巴格达任何一方的实际的压力。

  巴拉迪:这样的压力时刻存在着,一旦屈服于压力,你就没有了主见,就会丧失作为一个国际机构的权威,同时也就会丧失自尊,保有自尊的惟一方法就是忠于事实,而不被任何一方的观点所影响,坚持所有成员国所一致达成的原则,我对所有的成员国负责,而不只对某一个成员国负责,所以作为一个国际机构的工作人员,这是要坚决保持的一种平衡。

  9、解说:

  2003年3月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第三份伊拉克武器核查报告。这个报告同前两个报告一样,结论仍然是核查需要时间,核查应该继续。

  3月17日,等待联合国动武授权的美国确定继续核查将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美英放弃了授权动武的要求,绕过联合国向伊拉克发出了开战最后通牒,核查人员被迫全部撤离伊拉克,核查工作就此中断了。

  三天后,伊拉克战争爆发了。

  10、访谈:

  水均益:您刚才提到我们吸取的教训,跟我们具体谈谈,我们能从伊拉克问题上具体吸取到什么教训?在这个问题上,到底谁失败了,是国际社会,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员,还是安理会?

  巴拉迪:至少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失败,因为幸运的是,我们在战争前就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战后被证明是正确的。但是不幸的是,发现这一事实却让我们付出了战争的代价,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今后不要再用战争来证明一个调查结果的对错了,我们必须给调查充分的时间,使它能够彻底完成,在伊拉克事件中,我们没能完成我们的工作,但是我们离完成已经不远了,我认为除非看到了明显的危险迹象,看到了迫在眉睫的威胁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运用,我们不应该急于发动战争。

  水均益:但是有人说,如果当时国际原子能机构能够向安理会提交更确切的结论,那就是你们没有在伊拉克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许就可能阻止战争的爆发。

  巴拉迪:我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客观,应该实事求是,这是确保我们权威性的关键,伊拉克战争前,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发计划,我们只是取得了这方面的进展,但我们证据不足,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下结论,我不能草率地说那里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们专业的原则是客观,我只能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武器开发计划,但是不能下最终的结论,说他们没有武器开发计划,这就像一个病人接受身体检查,在初步检查的时候,我们会得出一个初步结论,也许那时候还没有发现他得什么病,但是这时候,检查远没有彻底完成,所以我们需要等检查完成了以后再说,这也就是我们在战前所处的处境。

  11、解说:

  伊拉克战争后,有关美国下一个军事打击目标到底会是谁的猜测,一直是媒体和政策分析家们关注的焦点。今年6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第一次公开表示,“美国和它的盟国”不会“容忍”伊朗开发核武器。随后的几个月中,美国对伊朗政府所发的警告不断升级,并强烈要求将伊朗问题提交安理会,讨论是否制裁伊朗。这种状况让人想起制裁、反制裁,冲突升级的连锁反应。有分析说,这种连锁反应一旦发生,伊朗距离美国军事打击的准星就越来越近。

  在英法德三国和巴拉迪领导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外交努力下。11月21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哈桑·鲁哈尼公开发表声明:伊朗将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国际舆论认为这个结果是外交政治方式的成功。

  12、访谈:

  水均益:跟我们谈谈伊朗放弃浓缩铀计划这件事,您认为这意味着旧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了,还是它将是解决问题的漫长过程的开始?

  巴拉迪:我认为应该把伊朗放弃浓缩铀计划这一事件放在我们为确保伊朗的一切核计划都是用于和平领域,非军事领域所做出的诸多努力这一大背景下来理解,很显然伊朗在不对外公开宣布的情况下进行这项试验已经有很多年了,起初,伊朗方面并没有充分与原子能机构合作,使我们无法清楚地知道这项计划的目的,这也从而引起了国际上的担心和关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对这项计划喊停的原因,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增进彼此的信任。

  水均益:我注意到,您在评论伊朗问题的时候,使用了谨慎乐观这样的说法,但是我想告诉您,很多人并不这样想,他们完全有理由表示担心,因为毕竟有伊拉克这个前车之鉴,它也是从制裁开始,然后到核查,最终导致了战争,有人说,伊朗很可能就是下一个伊拉克,您如何看待这种假设?

  巴拉迪:我不希望会这样,因为首先我们从伊拉克身上

  吸取了许多教训,其中的一个教训就是不应该草草下结论,应该让核查彻底完成,你也许还记得,在伊拉克战争之前,我曾经多次提出要求,希望我们能对伊拉克

  再多进行三个月的核查,当时我也说过我们还没发现任何

  有核武器的证据,所以这对伊朗甚至很多地方

  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应该给核查一个机会,不应该过早下结论。

  13、解说:

  在巴拉迪的面前,除了伊朗危机外,还有一个朝鲜问题。

  十年前,1994年10月21日,朝鲜与美国在经过3个多星期的紧张谈判后,在日内瓦签署了《美朝核框架协议》。协议签订8年后,伊拉克战争爆发前,2002年12月22日,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并拆除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2003年1月10日,朝鲜发表声明宣布正式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鲜半岛核问题再度紧张。经过三次北京六方会谈,多边会谈政治解决的大门已经开启,但是,能否达成共识仍然悬而未决。

  2004年11月1日,巴拉迪呼吁通过对话全面解决朝鲜的危机,他希望北京六方会谈能最终促成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在伊朗问题仍然充满变数,其它潜在核计划随时可能暴露引发危机的时候,朝鲜半岛核问题始终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大事。

  14、访谈:

  水均益: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我想听听您的看法,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此问题的立场是什么,你们的期待是什么?

  巴拉迪:我希望找到合适的机会去朝鲜,对他们的核计划进行审核,确保他们所有的核计划都向我们公开宣布,在我们的监控之下。我们离开朝鲜已经两年了,对那里的情况不太了解,我们知道他们拥有钚这种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核武器,我想他们已经对其进行了分裂,朝鲜自己也承认在制造核武器,所以那里的形势令人担忧,但是就像我所说的,我们应该与朝鲜共同合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楚造成朝鲜没有安全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向他们提供安全保障,经济和人道主义援助,一样的,我们应该将它带入国际社会大家庭,让它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给予他们所需要的安全保障,但是同时也让他们清楚,他们拥有核武器也是对其它邻国的一个重大威胁,所以拥有核武器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目前领衔组织六方会谈,我认为这开启了一扇和平的大门,我希望这种会谈能继续下去。

  水均益: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今年是中国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20年周年,您对中国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之间的合作有何评价,您认为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巴拉迪:我们与中国保持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我这么说一点不夸张,中国是我们机构非常可贵的成员,因为中国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中国在核电方面的发展很快,你们现在有九个核电反应堆。

  水均益:我们的电能还是很短缺。

  巴拉迪:尽管这样但是你们还在继续发展这项技术,我们与中国在提高

  核能利用的安全性,处理核废料方面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总之,我们和中国在核能安全利用,防止核扩散,核查 核技术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好的合作,你们是核技术的提供者,也是它的受益者,中国向我们提供了许多专家,帮助我们筹备会议,向我们提供设备,同时我们也与中国在农业,安全利用核能方面有很好合作,所以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很广泛而积极的。

  15、解说:

  40年前,美国五角大楼为了验证核技术的难度,秘密实施了一个名为“第N国计划”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名掌握一般物理学知识的大学生仅仅通过公众图书馆资料,就可以在三个月内设计出一颗确实可以爆炸的原子弹。这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试验结果。

  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抬头,令人感到恐惧的是,苏联解体过程中,大批核材料疏于管理,这对于刻意制造大规模恐怖事件的各种恐怖组织来说,是一个谋取核武器的机会。人们不敢想象,如果911恐怖袭击不是飞机,而是用原子弹将会怎样。

  有分析说,现在的核危险甚至超过冷战时期。因为在没有技术门槛的情况下,核控制更加无序,许多没有国家利益的恐怖组织和政治狂人都可能引爆原子弹。

  这也就是国际社会对控制核武器扩散,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异常敏感的根本原因。

  防止核扩散、杜绝核战争已经成为世界必须解决的生死问题,这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面临的严峻挑战。

  16、访谈:

  水均益:说到核恐怖,您提到现在对某个个人,组织,不法分子,恐怖分子来说,掌握核技术 ,甚至核武器都不是难事,我们离这样的担忧还有多远,有一天会有人拿着原子弹炸了某个城市的摩天大楼?

  巴拉迪:很显然,很显然恐怖分子对核武器很感兴趣,我们有一个数据库,记载了核物资非法交易的信息,这样的非法交易

  我们发现的就有六百多起,幸运的是,这些交易的量都不大,

  也没有浓缩铀的交易,只是其它一些核物资的非法交易,所以他们对核武器很感兴趣,有这样的交易存在,就证明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再接再厉,尽一切可能一方面不受核武器的伤害,另一方面阻止核物资流入恐怖分子手中,这就像在与时间赛跑,所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放松警惕,所有国家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核资源,核设施,这也需要全球的合作,不是哪个单个的国家能够做到的,因为这牵涉到边境和地下核物资的交易,所以我们需要国际社会群策群力,彼此合作,不管你有多强大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些事情,我们现在面临的越来越多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来解决。

  水均益:我注意到,今年年初您在《纽约时报》上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核扩散问题,您说核扩散的现象逐渐严重,如果世界继续这样发展,我们就面临着自我毁灭的危险,我还注意到,您还曾经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都掌握有在短期内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到底有多危险,我们是不是正坐在一桶炸药上?

  巴拉迪:目前的局势是很危险,我不能低估我们现在面临的危险,我不想吓唬人们,但是我必须诚实地告诉大家,形势确实很危险,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工业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技术已经走出了实验室在社会上普及起来,所以紧紧控制核技术本身,是无法阻止核武器扩散的,我们必须问我们自己两个问题,一是我们怎么才能控制住这项技术,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控制各个国家进行浓缩铀和钚试验计划,我们国际原子能机构必须成立更多的权威部门来进行彻底全面的核查,也就是附加议定书,但同时我们还要问问我们自己,为什么有这么多国家觉得自己需要核武器,为什么利比亚想要核武器,伊拉克也想要,朝鲜也跃跃欲试,答案就是它们没有安全感,不论你承不承认,这些国家就是没有安全感,它们认为只有核武器才能保护它们,为什么现在我们的机构越来越像消防队了,这里的火扑灭了,那儿又起火了,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我们需要给国家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如果所有国家都感到安全了,那它们就不会想到发展核武器了,我们拥有核武器,那是一个历史的错误,但是我们已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做出承诺,放弃使用核武器,我们希望向所有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在非常认真地履行承诺,所以其它国家,你们不要再发展核武器了,因为我们也准备放弃它了,最终建立一种并非来自核威胁的安全机制,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最近一直在说我们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我们听之任之,任许多国家拥有核武器造成全球性的威胁,要么达成共识,那就是核武器不应该存在于任何国家的武器库里,这才是能保护所有人的方法,如果我们成功了,所有人都成功了,如果我们失败了那所有人也就都失败了。

  水均益:在这方面,您是个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

  巴拉迪:我会一直为这里理想奔走呼号,从这一角度说,我很理想主义,但是我知道这是我们能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从这个角度说,我很现实主义,我们需要有理想和展望,我的理想就是没有核武器,但是我也很清楚要实现它不容易,就像中国的一句老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会继续前进。

  播出日期:2004年12月19日

  主持人:水均益

  编 导:阴丽萍

  摄 像:牟小松 程 越

  助 编:杨晓晖

  技 术:程 铮 陈 睿

  配 音:郭 雷

  相关专题:央视《高端访问》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