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耶夫:吉尔吉斯总统到流落异乡的科学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6日10:46 时代人物周报 | ||||||||
格鲁吉亚首刮的“天鹅绒革命”风暴在吉尔吉斯斯坦演变为“郁金香革命”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想到,一盘散沙似的反对派竟然在两天之内就占领了政府大厦,而重兵在握的阿卡耶夫总统的对抗手段竟然是“远走异国他乡”。他的选择是如此突然,以至于不仅他的手下人没能反应过来,就连其政治对手也未能做出及时的反应,结果权力真空下的首都一度陷入混乱。
阿卡耶夫留下的应当算是一个烂摊子:尽管吉尔吉斯斯坦是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国家,也曾被西方列为中亚的“民主岛”,但“全国60%的民众位于贫困线上下、国民平均年收入330美元、国家赤字约20亿美元、国内石油90%依赖进口”等不争的事实,以及国内民族矛盾激化、南北地区经济差异导致的分裂趋向,都使这个多民族的山地小国拥有了太多的困难。 阿卡耶夫离开吉尔吉斯斯坦,肯定不是因为国家的贫穷和困难。因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出身贫寒,26岁结婚之后,一直租房子住,结果16年之内搬了14次家。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在40岁的时候成为了科学院院士。就任总统之后,他一直在努力发扬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推动民族融合,他很清楚这个过程将很漫长,却仍不懈努力。 可是,15年总统生涯没能让阿卡耶夫完成“从文人到政治家”的转变:考虑将该国的英雄史诗《玛纳斯》确立为国家政策,说明政治生活在他眼中太过理想化了;2005年议会大选中让自己的大女儿及大儿子双双成为议员,也不是“举贤不避亲”所能搪塞得了。 诚如某些俄罗斯政治观察家所言:从教育部长、科学院院长到总统,作为科学家的阿卡耶夫在登上权力的最高峰之后,深感高处不胜寒,于是重用老乡和家人,最终导致阿卡耶夫“家族”在吉尔吉斯斯坦政坛出现;而“曾经的寒士”对财富那种潜在的渴望,更让阿卡耶夫背上了“与民争利”的恶名——该国最大的连锁超市是其为财政部长当顾问的大儿子名下的产业。 虽然阿卡耶夫把“自己人”安排到了各个重要岗位,但他并没有获得关于整个国家的真实情况,没有意识到他已经身处悬崖边。今年1月份访问莫斯科的时候,他还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儿子艾达尔,以便让莫斯科尽快熟悉这位曾经娶过哈萨克斯坦总统之女、吉政坛即将升起的政治新星。他在谈笑间为吉尔吉斯斯坦可能要爆发的革命提前取名为了“郁金香革命”,而当时他根本就不相信革命会发生。 不过,尽管阿卡耶夫看错了很多事,也低估了他曾经的同事们对权力的欲望,但他有一点却并没有看错——吉尔吉斯斯坦革命的开始就是意味着内战的开始:反对派在南部奥什等州发动的抗议活动,两天之内就带上了鲜明的暴力特点。 于是,在反对派进军到首都的时候,被不少俄罗斯政治观察家指责为“软弱”的阿卡耶夫轻轻地走了:南部发生反对派打砸抢的行为之后,阿卡耶夫在公众视野中整整消失了两天。在这两天之中,反对派完成了从南到北的进军过程。而阿卡耶夫在这两天中所做的一切,只是用一道命令解除了内务部长及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的职务。接着,他扔下一道军警绝对不许向民众开枪的命令后,远走他乡。 或许,在阿卡耶夫的眼里,总统的“权杖”远不如“计算机键盘”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安全感:最后一次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身份向国民发表声明时,他没有召开记者招待会,而是选择了计算机的键盘:给国家通讯社发去了一封电子邮件,希望国家回到法制的轨道上来。 不愿意人民因为政治而流血的阿卡耶夫走了。继别列佐夫斯基之后,又一位“院士”政治家远走异国他乡。国际政治舞台上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或许某个科学院内会多出一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这未必是一个坏消息。 郭宣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