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一个美国新闻记者的一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17:50 外滩画报

  《华盛顿邮报》“全能快枪手”罗伯茨谢幕了

  洪立/文

  4月8日,一个名叫查尔默斯·罗伯茨(ChalmersM.Roberts)的美国记者去世了。

  罗伯茨只是《华盛顿邮报》的一名普通记者。活到94岁的他平生既没有当过主编,也没有得过什么显赫大奖,退休时的最高头衔不过是“首席外交记者”而已。

  一个人的乐队

  但罗伯茨有一个独特之处:全能报道员。除了外交,他还报道过最高法院、国会、白宫、大选、城市开发和种族骚乱等等。

  《华盛顿邮报》前执行主编本杰明·布拉德利对他的评价是:“一支能为邮报任何版面写稿的‘单人乐队’;没有什么他做不了的报道。”

  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唐纳德·格雷厄姆说:“在五六十年代,很少有哪天《邮报》的头版没有查尔的文章。”

  罗伯茨登在《邮报》上的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去年8月,写的是他决定放弃心瓣移植手术的亲身经历(因为结发60 年的妻子已在2001年谢世);这次还是上了头版。文章的第一句是:“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死了。”

  一位同事回忆,罗伯茨漫长的报人生涯始终处在新闻第一线;他喜欢行动和竞争,喜欢赶截止期限的刺激,喜欢在新闻事件中“见证进行中的历史”。他尤其热爱写作,并力争让自己的文章上头版。

  罗伯茨1973年出的自传写道:“和编新闻或写社论相比,我宁愿‘呆在街上’。”

  “五角大楼文件”事件

  1971年,年逾花甲的罗伯茨即将退休之际,恰好赶上美国新闻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五角大楼文件”事件。

  1969年,美国国防部编写出一份7000页长、47卷的越战绝密报告(1945-1967年美国对越政策回顾),一共只印了15份并全部编号,属最高国家机密级别。

  不料,一位对白宫政策不满的兰德公司专家暗中复制了报告,并先后交由《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从1971 年6月开始连载,随后其他报纸纷纷争相效仿。

  当时的尼克松政府大急,要求法院下令制止,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法院出面制止报纸发表一篇具体文章。

  这场“泄露国家机密”对“媒体自由报道权”的官司一路打到最高法院,最后以报界的胜利告终。2003年,派拉蒙公司还将此事拍成电影《ThePentagonPapers》。

  罗伯茨在这一事件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年来积累的广博知识使他能够迅速读透密件并写出报道。当时写作速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报社希望抢在政府颁布禁令前就把文章放出来。

  一位同事回忆,罗伯茨的打字速度在《邮报》记者中首屈一指,他写任何报道几乎都不超过一天时间,而且从不改稿 --润饰工作都交给编辑们来做。

  “不见报我立马走人”

  当年6月13日《纽约时报》率先连载五角大楼密件后,《华盛顿邮报》马上意识到此事的份量,设法也弄到一份。刚开始罗伯茨负责改写《纽约时报》的报道。

  6月17日,一份密件副本被送到主编布拉德利家中。罗伯茨和另两名记者立即就进驻那里钻研文件、撰写报道,第二天《邮报》的首发文章正是他执笔的。

  就在这时,尼克松政府以反窃密法为依据,请法官颁发了临时禁令,要求《纽约时报》不得再连载并将文件交还当局。《时报》一边抗争一边照办,但拒绝交出文件。

  《华盛顿邮报》也犹豫起来,不能确定禁令对自己是否也适用。就在三个记者伏案写稿的同时,主编和律师们就在另一间屋子中激烈争辩要不要登出报道。

  在决策者举棋不定之际,罗伯茨站了出来,宣布如果文章不见报,他将立刻辞职并公开谴责报社的做法(再过两周他就可以退休了)。此举大大声援了“主登派”,最后拍板作出登报决定的是时任《邮报》发行人的凯瑟琳·格雷厄姆。

  白宫果然将《邮报》告上法庭,罗伯茨也上了被告人名单。案子逐级上诉到最高法院。6月30日,9名大法官以6 比3的表决结果裁定报界胜诉。这一天正好是罗伯茨原定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20年没落下一次美苏峰会

  罗伯茨的阅历非常丰富。二战期间他在美国政府战时新闻局任职,曾陪同第一夫人埃利诺·罗斯福出访英国;后来还作为陆军航空兵情报官员,亲赴广岛和长崎考察原子弹造成的破坏。

  1953年罗伯茨开始报道冷战,在20年的采访岁月中,他没有错过一次美苏峰会,见证过无数次国会听证会、白宫记者会和高官会谈,成了华府外交圈中的常客,并多次远赴越南、柏林、中东等热点地区采访。

  罗伯茨结交了众多的华盛顿名流和达官显贵,但他却认为自己采访过的最伟大历史人物应当数奥维尔·赖特——第一个飞起来的人。

  两大信念

  罗伯茨1910年11月18日生于匹兹堡,上大学时就是校报编辑。1933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华盛顿邮报》、美联社等媒体当过记者。

  1930年代中期,他和同窗好友阿尔弗雷德·弗兰德利结伴游历欧洲和美国各地。1938年还到东京曾受聘日本外务省办的英文《日本时报》,第二年回美国进了《华盛顿每日新闻》报。战后他才加盟《邮报》。

  弗兰德利当上《邮报》总编后,将罗伯茨提拔为首席记者,让他自己决定每天要报道哪条新闻。当时《邮报》人手不多,见识和经历能比得上他的寥寥无几。

  罗伯茨有两大职业信念:第一,政府的事就是人民的事,媒体的作用是充当公众的眼睛和耳朵;普通公民无法向总统提问,所以记者应该为他们做这些事。第二,对一个记者来说,知道的事、认识的人、看的书、打的电话、提的问题和要核对的事实永远不嫌太多。

  他最赞同的一句话是:“报界的职责,就是抚慰那些经受痛苦的人,并让那些太过舒适的人日子不那么好过。(Thejobofthepressistocomforttheafflictedandafflictthecomfortable.) ”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