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日本民间存在冷战心理 小泉助长日国内民族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5:46 青年参考

  中国大部分时期处于主导,日本20世纪处于主导,那21世纪呢?

  编者按:曾经,中国是地缘政治大国,经济弱国;日本是经济巨人,国际政治侏儒。现在,中国正朝经济大国迈进;日本也不甘做外交中的二等公民。常说“政冷经热”是中日关系的特点,但政治冷下去,伤害的难免就是经济。

  本报特约记者曹明

  日本《每日新闻》在今年的一篇报道中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今年1月5日晚,为出席印度洋海啸后召开的支援受灾国首脑会议,首相小泉纯一郎乘专机前往雅加达。在飞机里,小泉对同机的外务省干部说:“难道你们真的是以我今年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为前提考虑外交吗?”。

  话虽然不是直接说的,但是就等于间接地指示要以参拜靖国神社为前提构筑对华外交。日本外务省干部指出了靖国神社问题的复杂性:“中国提出的停止参拜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靖国问题存在,与中国有关的其他问题就什么也解决不了。”

  “小泉唤起沉睡的民族主义”

  从1985年8月中曾根康弘首相首次公开参拜靖国神社,这个供奉战犯牌位的地方就一直是中日关系的敏感带,甚至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地方。日本自民党原外相高村正彦说:“日中都没有想到靖国神社问题会复杂到如此地步,已经完全变成了关系到双方民族主义的‘谁胜谁负’的事儿。这样一来,靖国神社问题就非常难解决”。

  从2001年4月小泉上台以来,他参拜靖国神社总共4次。不管中日关系和周边环境如何变化,他始终坚持参拜,意欲何为?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州局的一位官员指出,小泉首相是在兜售“自己是可以向中国说‘不’的政治家”。

  而外务省2003年成立的“新日中友好21世纪委员会”成员、作家石川好说得更直截了当,他说“小泉首相唤起了日本人沉睡的民族主义”。

  日本民间态度也趋于强硬

  到底是政治家主导了日本民众的感情,还是民意在政治家身上开始体现?根据日本首相办公室2004年12月所做的调查,对中国有好感的日本人占受访者中的37.6%,比2003年下降10.3%,是自1975年开展调查以来最低的一次。受访者中表示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日本人从2003年的48%激增至58.2%。认为“目前日中关系友好的”日本人从2003年的46.9%降至28.1%。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GDP从日中恢复邦交时的1972年到2004年的32年里膨胀了50倍。中国在经济上蓬勃发展,而日本经历了90年代经济衰退,有压迫感。日中双方气势的不同,酿成了民族主义的旋涡。

  “中国在历史上大部分时期处于主导地位,但是在20世纪日本处于主导地位,”东京的一位东亚问题专家说,“在 21世纪,两国将首次平起平坐。”这种持续不断的力量转移意味着两国之间“存在一种心理冷战”。

  在这种心理冷战的暗示下,日本第一大党——自民党内的“爱国者”紧密团结在首相身边。目前进行的削减对华政府开发援助就是一个例证,盐川正十郎财务相就曾表示:“日本在对拥有原子弹、可能用导弹攻击日本的国家提供援助,还有比这更傻的事情吗?”

  中日经贸依存度下降

  在中日关系和解的道路上,日本企业界和民间被寄予厚望。一直以来,“政冷经热”、“民间和政府不同”的声音被对中日关系前景乐观的人们反复引用,但两国持续政治对峙的恶果,最终会反映在经贸关系上。

  统计显示,截至2003年,日本仍然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2004年前3个季度的贸易统计显示,中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已跃居首位,中美贸易额排第二,中日已跌至第三,放缓的迹象十分明显。

  投资方面,去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速度明显减慢,去年前三季度日资投入中国为42亿美元,同比增长仅11%,但韩国投资去年同期则达52亿美元,增幅高达70%,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另一方面,中国对日贸易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下降;目前日本仍是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但日本占中国进口市场比例由1999年的20.4%,下降至去年前3季的16.9%;与此同时,日本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例,也从16.6%,下跌至12.5%。换句话说,日本在中国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国的地位都在下滑,重要性日减。

  一个更令人不安的信号则出现在今年3月,一直致力于中日之间和解的富士复印机公司董事长小林阳太郎的住宅前发现两枚自制炸弹,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日本右翼的这一举动仍然让人担忧。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