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爱尔兰的速富秘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2日14:30 外滩画报

  从欧洲“民工输出国”一跃成为欧盟第二富国

  爱尔兰的经验其实非常简单:高中和大学教育免费;公司税保持低水平且简单透明;争取跨国公司;向国际竞争者开 放本国经济;讲英语;确保国内财政的健康有序。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文陈昌升/编译

  你或许还不知道:爱尔兰现在是欧盟中仅次于卢森堡的最富裕国家。这个数百年来一直以出国移民潮、悲情诗人、饥 荒、内战和矮精灵(leprechaun)最为闻名的国家,如今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德国、法国和英国。

  爱尔兰如何在不到一代人时间内,从欧洲病夫一跃成为欧洲新富,这是个很令人惊奇的故事,它能让你对当今的欧洲 增加很多理解:所有的创新都发生在那些拥抱全球化的欧洲边缘国家——爱尔兰、英国、斯堪的纳维亚和东欧,而那些追随法 、德社会模式的国家则饱受高失业、低增长的困扰。

  翻身仗的关键:

  大中学教育免费

  爱尔兰的转折开始于1960年代。当时政府决定实行中等教育免费,大批工人阶级子弟得以念完高中或职业技术学 校。结果,在1973年爱尔兰加入欧共体的时候,它便有了一支受过更良好教育的劳动力大军可供调遣。

  到了1980年代中期,爱尔兰尝到了加入欧共体的初步甜头: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的补贴,更大的出口市场。但由于 长期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加之财政上的管理不善,当时爱尔兰仍然缺乏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国家正面临破产,多数大学毕 业都移民海外。

  “那时我们大把大把地借债、花钱、收税,这种恶性循环几乎使我们走向崩溃。正是由于我们差点儿就要垮掉,所以 才有变革的勇气。”爱尔兰副总理玛丽·哈尼说。

  爱尔兰果然一变惊人。罕见的现象出现了:政府、主要工会、农场主和工业家聚集在一起,商定执行财政紧缩计划: 将公司税降到12.5%,远低于其他欧洲国家,同时限制工资和物价的上涨,并吸引外商投资。

  1996年,爱尔兰又实行大学教育基本免费,创造了一支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劳动力队伍。

  这些措施产生了奇迹效果。目前,世界10大制药公司有9家进驻爱尔兰,前20大医疗器械厂商中的16家、前1 0大软件设计公司中的7家也来了;各项税收收入全面大幅攀升。

  1990年爱尔兰的劳动力总数为110万人,今年已达到200万,其中有20万外籍劳工(包括5万名中国人) ,而失业人口为零。这些成就令各国瞩目。

  爱尔兰的经验其实非常简单:高中和大学教育免费;公司税保持低水平且简单透明;争取跨国公司;向国际竞争者开 放本国经济;讲英语;确保国内财政的健康有序;政府与劳资双方达成一揽子共识;将以上这些坚持执行下去,因为前方必定 会有坎坷。只要做到这些,别的国家同样可以跻身欧洲最富国之列。

  “这算不上什么奇迹,我们并没有挖到金矿。我们只是制定正确的国内政策,并且拥抱了全球化而已。”玛丽·哈尼 指出。

  法德:不学爱尔兰就进博物馆

  现在欧洲正在进行一场关于应该实行哪种经济模式的大辩论:到底是师法德、法那种较短的工作周、一年有6周假期 、永不解雇人,但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社会模式,还是借鉴英国、爱尔兰和东欧采取的政府保护较少,但更具创新力、高就业率 的盎格鲁-萨克森模式。

  在笔者看来,爱尔兰-英国模式显然代表了未来,惟一的问题是:德国和法国何时才会开始面对现实:要么变成爱尔 兰,要么变成博物馆。

  笔者深信:德国和法国的政治体制将在未来几年内经历真正的震荡,因为两国都在要求民众更卖力地工作,同时还得 将更多的经济业务外包,或者接受更多的年轻穆斯林和东欧移民,以便保持竞争力。

  一位爱尔兰公关经理对我说:“如果你是法国领导人的话,你怎么去告诉法国人他们必须学习爱尔兰?”或者更糟的 是,要学托尼·布莱尔!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布莱尔在欧洲议会告诫他的欧盟同仁们,他们要么努力现代化,要么毁灭,这番话当时就让很多 人觉得不中听。

  “亲希拉克的法国议员一个个溜到会议大厅后面。”《泰晤士报》报道说。它还引用法国左翼的《解放报》驻布鲁塞 尔资深记者JeanQuatremer的话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谈论法国的社会模式,把它作为盎格鲁-萨克森糟 糕模式的对立面。但现在我们看到,我们自己的模式才是一团糟。”

  考虑到爱尔兰在2003年从美国吸引的直接投资比中国得到的还多,德国人和法国人或许愿意听听这只“凯尔特小 老虎”的几点建议。

  炒人容易企业才敢放心招人

  爱尔兰最早实施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使企业更容易解雇员工,而不必支付若干年的离职补偿金。我知道,这听起来 有些残酷。但企业越容易解雇员工,也就越愿意雇佣新人。

  在爱尔兰进行多项投资的医疗器械制造商Baxter国际公司的前CEO小哈里·克雷默分析说,“活力水平、工 作伦理、税收优化和劳动力供给的灵活性”,都使爱尔兰比法、德对外资更具吸引力;在后两个国家,哪怕只解雇一个工人, 也要付出高昂代价。而爱尔兰人很自信:只要劳动法规保持灵活,一些岗位确实会消失,但新的岗位也将不断出现。事实也正 是如此。

  爱尔兰“打的是进攻”,德、法则“打的是防守”,但他们越是试图保住每一份旧的工作岗位,就越是无法吸引来新 的岗位,克雷默说。

  爱尔兰开始也在用很多新方式发动攻势。它最初侧重于借助提供灵活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队伍、低公司税来吸引 美国高技术公司前去投资。但现在爱尔兰已经启动了一项到2010年,要使本国理工科博士毕业生人数翻番的计划;同时设 立了多种基金,吸引跨国公司及科技精英到爱尔兰从事研究;爱尔兰正在特别积极地招募中国科学家,教育部长玛丽·哈纳芬 透露说。

  “能与来自国外的高材生融合在一起,对我们的优秀学生来说是件好事。重点研究走到哪,经济产业就会跟到哪。” 哈纳芬说。

  这项计划旨在催生更多的本土企业,而不仅仅是为他人打工,企业与贸易部长麦克尔·马丁补充说。他的部最近设立 了一项“爱尔兰企业”基金,用于遴选高潜力的爱尔兰新创公司,为它们提供指导和支持,同时帮助培养爱尔兰的中型企业成 长为跨国公司。

  需要顺便指出的是,由于跨国公司带来的税收和就业都是在爱尔兰国内创造的,所以都柏林可以增加在医疗、教育和 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只有在有了收入之后,你才可能做到这些。没有经济成功,就无法提供社会保障。”玛丽·哈尼副总 理说。

  德国和法国在试图通过采取守势,来保护它们的福利资本主义,爱尔兰则通过采取攻势,来形成自己一套可持续的社 会资本主义模式。我赌打攻势的一方会赢。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