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日本艺术家平山郁夫:核时代的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11:06 南方周末

  当时日本的国家领导层,如果早一个月,甚至早两周接受波茨坦宣言,就可以避免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可以避免30万无辜平民的死亡。--平山郁夫

  □本报驻京记者 夏榆

  1945年,平山郁夫15岁,在广岛读初中三年级。战争已经到最后时刻,从一个15岁的
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战争已经到走投无路的境地。平山郁夫的不少同学,还有更小的儿童,都被动员到后方从事军事劳动,为前方生产军需品。美军经常空袭,有一次炸弹就落在离平山郁夫十几米远的距离。炸弹爆炸的瞬间他被气浪甩到很远的地方,很多人被爆炸粉碎的岩石所伤,聚集在人们内心的恐惧一天天地增长。

  就在这时,更大的恐惧来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两座城市成为遍布残骸的死亡之都。

  平山郁夫在这次浩劫中死里逃生。在事后20年内,平山郁夫逃避各种回到广岛的机会,作为画家,他也一直没画过广岛核爆题材。34年后,平山郁夫完成画作《广岛生变图》,表现了他对于广岛爆炸的恐惧记忆:漫天大火,燃烧的广岛;熊熊火焰中,站立着佛教怒目金刚 “不动明王”。

  2005年7月,平山郁夫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来到中国。作为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艺术家,平山郁夫多年来致力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工作。因为少年时代经历的战争恐惧,平山郁夫成为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数十年来身体力行,关注在世界冲突地区的历史文物的保护,他目睹过1990年代被南斯拉夫战争毁坏的杜布罗夫尼克旧城区;考察过2000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对巴米扬大佛的摧毁;见证过2003年伊拉克古迹在战后大规模的抢掠。

  小泉那时还小

  记者:现在回忆60年前的广岛原子弹爆炸,您还能记住当时的情景吗?

  平山郁夫:我记得是在1945年的8月6日上午8点15分,美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这颗原子弹在广岛市600 米上空爆炸,爆炸造成10万人以上的死亡,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平民。这是战争的策略、手段,非常残酷。如果知道了战争的起因就会明白为什么美军要给日本投下这样的炸弹。

  现在回想起来看,当时日本的国家领导层,如果早一个月,甚至早两周接受波茨坦宣言,就可以避免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可以避免30万无辜平民的死亡。但是当时的日本领导层还在垂死挣扎,所以经历了那样惨烈的浩劫。

  在战败前一两个月,从国力来看,或者从物质条件、精神条件等种种方面来看,日本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完全没有希望继续进行战争。但是当时日本的领导层孤注一掷,牺牲一切,驱使普通士兵,包括老百姓,把他们推到前线。日本的很多城市在那时遭到美军持续轰炸,直到后来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日本有很多很多的老百姓白白送死。可以说,那些平民的死完全是被动的,包括牺牲在战场上的普通士兵。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日本军人死在非战斗中,在南方,包括菲律宾,那里有很多的日本士兵,他们死在什么情况下?不是死在战斗当中,是死在饥饿中,他们没有吃的。还有因为传染病病死的,他们得不到医疗救治,大部分人就死掉了。

  1945年8月9日,苏联军队参加作战,迅速猛烈地开进中国战区,苏联红军进来以后日本军队就被打垮了,被打散以后,很多士兵就留在后方,在那里就死去了。除了士兵,死亡的还有很多是当时去满洲准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日本农民。可以说,如果早一个月,甚至早两周接受波茨坦宣言,那么也可以避免后来发生的南北朝鲜分裂。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我想说的是,战争的残酷,不仅给战争受害国造成巨大灾难,对发起战争的一方也造成巨大的灾难。

  记者:战死的日本士兵让我们想到靖国神社。在日本,您是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公开提出批评最多的人,您的理由是什么?

  平山郁夫:是的,我不赞成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因为他没有把那些发动战争、指挥战争的领导层和普通的士兵、普通国民、非战斗人员区别开,这是在混淆是非。对于过去发动战争的罪责不去追究,不去反省,完全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上接第25版

  战争年代,他年纪很小,才三四岁,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他完全不知道过去战争的真实面貌。实际上,对于很多战争中的遗属来说,他们的亲人就是白白地献出生命,就是国家遗弃了他们。因为国家完全知道没有能力再进行战争,但是为了所谓的国家荣誉就把他们送到前线。日本完全不顾客观的条件,像发疯似的投入战争,在战败的命运到来的时候还在垂死挣扎,不顾一切,牺牲一切,坚持战争,很多人是白白地牺牲。对那些战争的遗属来说,他们的实际感受就是这样。

  现在国会大部分议员当年也都年幼甚至还没出生,没有亲历过战争,对战争的灾难不能体察,所以他们都很少反省战争的罪责。小泉首相在口头上讲,他去靖国神社是慰灵,但是他慰的是什么灵呢?如果小泉首相真的要做到他所声称的那样,他就应该不分自国和他国,对所有一切在日本军国主义战争中牺牲的那些老百姓,所有受到伤害的军人,对那些生灵表示哀悼,这是我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现在所讲的话,所做的行为,是黑白不分,是非混淆,我就不能接受他这样做。

  记者:日本对待战争的态度和德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不一样,德国对二战有很深刻的反省和很诚挚的忏悔,日本为什么没有,这是政治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平山郁夫:我觉得德国和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德国战争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纳粹。希特勒是一个独裁者,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彻底镇压了反对派。希特勒倒台,战争结束以后,过去被希特勒镇压的反对派迅速崛起,可以彻底清算希特勒独裁统治时期的罪责,包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但日本是一个天皇至上的国家,神权思想和军国主义的势力笼罩整个日本。1945 年以后日本被美国占领,美国解体了日本400万的旧军队,同时那些参与战争的官僚——经济界的、工商界的,这一层中间力量、骨干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这些人退出去以后,新上来的一批人设计国家道路,制定宪法,想把日本改成民主体制的国家,所以在战后,日本出现一批民主改革的势力,新一代的年轻人承担起国家改革的责任。但是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了,东西方冷战重新开始,美国要利用日本,就把它当挡箭牌,美国需要扶持一些军事力量,所以以前被驱逐的那些官僚又重新掌握权力,继续控制国家。改革就半途而废了。到第二代、第三代,现在甚至是第四代,年轻的政治家对战争的记忆已经淡薄,对于战后的历史也认识不够,他们无法像德国人那样反省战争的责任,也不能像德国人一样忏悔侵略的罪恶。

  我在极端的日本

  记者:川端康成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是《我在美丽的日本》,大江健三郎1994年获奖时的致词是《我在暧昧的日本》,这两个作家对日本观察和体验是如此不同。我想问,日本在您的眼中是什么样的?

  平山郁夫:16世纪,西方国家的传教士来到日本,他们发现日本的老百姓待人很亲切,不仅仅是有身份的人,包括农民,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对外国人都很亲切,而且那些农民也都识字,可以写汉字,很有教养。我想要说的是,日本本来就有很好的传统,在日本文化里,比方对老人的尊重,对他人的尊重,讲究礼仪,讲究安静平和,这些东西是日本人在很早很早以前就保持下来的美德。但是到了明治维新的时候,日本要向西方学习,就把固有的东西全部否定,日本成了否定自己的文化、崇拜西洋的国家,西方的文化什么都好,日本所有的,过去固有的日本民族的美德,这些东西都被否定。日本发展成一个极端的社会。这是我见到的日本。

  记者:战争使中日两国蒙难,也使中日两国人民淤积起敌意,中日人民如何化解宿仇﹖日本民间有什么样的作为吗?

  平山郁夫:非常遗憾,5月份后,因为政治原因,中日两个国家在交流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交往也出现了停滞的情况。我们必须想办法克服这个问题,让中日两国承担下一代责任的年轻人相互加深理解,友好地相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希望中国的民众能够到日本去,通过现实观察来看日本的社会状况,加深两国间的了解和沟通。到日本也能看到日本民间是如何保护中国文化遗产的。

  中国有很多自然和历史的文化遗产,它们是日本文化的源头。日本有一种宫廷音乐叫雅乐,实际上是从中国传来的。

  中国唐朝的宫廷音乐在1200年以前传到日本,包括当时同样的服装,同样的乐器都在日本得以保存。唐朝的宫廷音乐在中国已经完全绝迹了,日本却是代代地传承下来。中国人听了以后非常吃惊。比如日本的一些寺庙,它有一些祭祀活动叫松明节,就是举着大型火把来参加祭祀的,这个也是在很早的时候由中国传来的。即便是发生战争,或者是其他的问题,东大寺都会举行类似的祭祀活动,它是传承了1000多年的活动。这个完全是来自中国的。

  我们从更长的时间来考虑的话,日中两国应该考虑,比如说中国是创造了自己文字的国家,而日本是把中国的文字引进到了日本,通过音读或训读的方法,或者通过汉字的意思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之中,可以说是在中国的文字基础之上创造了日本的假名,并且使中国的文字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中国的文字最初进入日本被原封不动地使用了几百年之久,而且广为日本人喜爱。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泉,希望有更多的日本的年轻人到中国来学习它。也希望中国的年轻人到日本去理解在中国已经绝迹的文化。这些文化在日本仍然被传承,而且是活灵活现地保存下来。能不能使在日本保存的这些已经在中国绝迹的文化重新回归中国这个娘家,通过这些做法来加深中日两国的相互了解?

  记者:文化的差异已经越来越多地导致文明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又会加剧世界的动荡和武装干预,这是现在世界的困境。

  平山郁夫:我觉得我们应该跨越政治上的歧见,把政治和文化区别开来,降低有可能导致双方冲突的紧张关系。现在关系紧张的还有日本和朝鲜,日本和韩国。我曾经去平壤访问过10次,虽然政治体制不同,包括有朝鲜人绑架日本人的问题,朝鲜核武器以及导弹问题,但是我觉得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文化的交流超越这些问题和麻烦。去年我去平壤,最终帮助平壤把它的高勾丽古墓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

  世界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的固有的文化艺术。哪怕一个很弱小的国家,一个很弱小的民族,它所有的文化艺术也应该受到尊重。如果自己暂时没有能力,我们就应该给它们帮助,让它们自己成长。就像现在的伊拉克,美国用武力镇压它,但并不能征服它。我主张日本走和平文化的道路。比方说日本现在派军队到海湾支援伊拉克,帮助伊拉克复兴。但是很多国家对攻打伊拉克持反对意见。日本派军队真的是为了复兴伊拉克吗?你派军队是不是有别的目的?我觉得日本应该更注重文化、医疗、教育的投入,这个比派军队更好。我主张日本在美军撤出伊拉克以后在文化、医疗和教育方面能有更大的投入。

  敦煌,日本的艺术之根

  记者:日本考古学家原田淑人说:“敦煌是日本艺术之根。”为什么这样说﹖

  平山郁夫:日本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经过朝鲜半岛从中国传过来的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应用。当时日本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需要跟各国交流,需要国际间的往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是在中国的唐朝,而唐朝最灿烂的文化在

长安,所以日本曾经派很多人到长安,在那儿学习很多先进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哲学文化。后来由于经历战火,那些灿烂的文化就逐渐消失,很多东西就没有了,唐朝鼎盛时期的文化艺术也不多了。但是敦煌保存了下来,敦煌的壁画代表了当时整个灿烂的盛唐的文化,那个文化就是当时日本的榜样。所以原田淑人会那样说。

  记者:有人说世界上最爱敦煌的人,除了张大千、于右任、常书鸿,还有就是您。您对敦煌艺术的修复、保护所贡献的心力和资金已被刻写在敦煌的碑林中,您对敦煌情感的源头是什么﹖

  平山郁夫:我在孩提时代,从历史书中知道敦煌,知道敦煌的意义所在。我亲身访问敦煌是在1979年。我觉得通过敦煌的壁画不仅可以看到日本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了解东亚文化的共性。在敦煌石窟,从4世纪开始一直到14世纪,1000 年的壁画,奇迹般留在敦煌,这是一个世界的奇迹。我作为日本的艺术家,作为一个日本民族的成员,对过去的中国给予日本的恩惠铭记在心,如果我们有条件的话就应该报答一下,现在中国强大了,但20年、30年以前,中国确实是没有精力也没有条件去保护敦煌。当时在敦煌从事研究的第一线的人就很着急,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敦煌就眼看被湮灭了,他们很痛苦,所以我当时的心情同样很着急,我有条件的话就很愿意贡献自己的一点微力。我就是这么一个心情,多年来我就是以这个心情一直从事保护敦煌的事业。

  记者:在大英博物馆,有专辟的“平山郁夫敦煌文物修复室”,您把对敦煌的感情也扩展到中国以外的国家了吗?

  平山郁夫:除了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博物馆、法国的博物馆,比较大的国立博物馆都有我们的敦煌文物修复室,有我们修复敦煌的项目。作为一个艺术家,谁都愿意为敦煌做些事情,有的人成功了,有的只是没有成功。因为我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所以就成功了。敦煌壁画放在大英博物馆就是西欧文化和亚洲文化很好的对比,我作为亚洲的一员,当然就愿意做这个工作。

  记者:中日两国的文化交融是无法隔断的,您怎么看中日关系在未来的发展?

  平山郁夫:从长的时间来考虑的话,中日两个国家的关系就像天气,有时候晴天,有时候阴天,有时候会下雨,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的文化是相互融合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39处,日本有12处,我想中国这种非常优秀的文化,广义上的文化,包括生活习惯、

饮食方面的遗产、文物,对于这些广义的文化加以理解并且给予尊重,我希望中国的年轻人了解日本如何通过学习和吸收中国的文化来实现日本的现代化的。希望两国都能敞开胸怀友好地交往下去。过去发生过很多事情,我们需要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加深两国的交流。尊重你的国家,就是要保护你的人民现在所享有的生活;尊重他国,也要保护他国的人民所享有的生活。这是政治家们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

  记者:现在日本国民怎么看待战争?

  平山郁夫:战后,因为日本国民对过去日本所进行的战争恨之入骨,因为自己饱受苦难,日本就产生了否定一切战争的潮流,包括日本文化也在清算军国主义。甚至有些人认为,军国主义是来自于日本文化本身,所以就产生否定日本

传统文化的一切,这是一个极端的思潮。还有一个极端就是有些政治家为了恢复过去所有的一切,就否定战后的改革成果。这两种看法我都不赞成。因为在我看来,日本民族的文化有它本来的面貌,比如日本人比较喜欢中庸之道,讲究仁义和礼仪,不喜欢走极端。你要问现在的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99%都会反对战争,因为有血的教训,他们认为那是害人害己的事情。

  (许晓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