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外行领导内行的美国保守主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1:29 南风窗 | |||||||||
美国接连两场罕见的飓风灾难,使得世人更加关注全球气候的变化。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9月底报告北极冰盖萎缩达到创纪录幅度,到本世纪末可能在夏季完全消失,成为全球变暖的最新例证,美国参议院在这一关头召集全球变暖问题听证会,邀请的明星“专家”竟然是与气候变化研究不相干的科幻小说作家迈克尔克莱顿。 克莱顿学医出身,最成功的作品是后来拍成系列电影的《侏罗纪公园》。但商业上的
克莱顿受邀的原因,是他近来的畅销小说《恐惧状态》,将全球变暖理论描绘成惊险的骗人大阴谋。而主持听证会的参议院环境和公共建设委员会主席,是来自中南部俄克拉荷马州的共和党议员詹姆士因荷弗,以反对京都环保协议著称,最近甚至宣布:“全球变暖是蒙骗美国人民的一个空前大骗局”,心有灵犀,所以将克莱顿这个外行捧成听证会上的宝贝。 这一“外行领导内行”的表演,并不单纯是场闹剧,而反映了近年来美国“保守主义革命”的重要侧面——中南部白人“大老粗”选民的反精英主义,此处不予详论。这里一个也许更重要的社会现实,是中南部白人的“美国例外主义”信念和对传统“美国生活方式”的坚持。 在经济全球化引起的世界大变革之中,西欧人民对改革的迟疑,法国和荷兰选民否决欧盟宪法等等,被看成是对现有生活模式的眷恋。美国存在着同样的社会现象,只不过与欧洲有左右之别。 如果说欧洲公众想继续维持高税收高保障的福利社会,那么美国中南部许多白人强调的是不受政府干预的“个人自由”和传统“美国生活方式”。知识精英推动的环保运动是对这种“个人自由”和“美国生活方式”的重大威胁。 不受限制的汽车社会是“个人自由”和“美国生活方式”的重要成分和象征。另外随着人口郊外化的加速,特别是在支持共和党的中南部“红色美国”,发展趋向是大房子再加大汽车的高能耗社会。美国国会前些年不断放宽尼克松政府当年为了节能而制定的公路限速,也完全出于“红色美国”的推动。 经济利益当然也不能忽视:美国的石油工业大都集中在中南部“红色美国”。石油界出身的布什和切尼靠中南部白人选票上台,使保持“美国生活方式”的能源利益完全压倒了其他考虑。 2001年布什上台不久,在白宫记者会上有人提问:美国人均能耗远超世界上任何国家,总统是否认为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白宫发言人弗莱舍立即说:“回答是个大大的不。总统认为这是美国的生活方式,而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便是维护这种美国生活方式。” 所以布什政府不仅马上退出克林顿政府参与制定的京都环保协议,副总统切尼多次强调他主持的美国能源政策是“开源”而决不是“节流”,并且公开挖苦环保人士说:“节能也许标志了个人美德,但不足以成为一种扎实、全面的能源政策的基础。” 布什政府的许多国际政策也可以从“维护美国生活方式”的动机解释,争夺里海和中亚石油资源的国际大博弈的强化和不许中国染指美国石油工业之外,就连伊拉克战争,也离不开扩大廉价能源来源的战略目标。 提倡改变美国生活方式的环保运动于是成为美国保守主义的大敌。除了前述“外行领导内行”的参议员将全球变暖说成“空前大骗局”,就连共和党尼克松总统多年前创立的联邦环保局,也被刚因洗钱被起诉的共和党众议院领袖迪莱骂成“盖世太保”。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包括伊拉克泥沼在内的各种因素导致国际油价飞涨,正在严重威胁“美国生活方式”。于是在飓风灾难之后,布什不仅破天荒地下了“罪己诏”,还出人意料地号召美国人民改变他曾想极力维护的生活方式,而“暂时”减少汽车的使用,引起美国朝野的极大诧异。 按善意解释,这是油价飞涨造成布什民望大幅下降的无奈之举;从恶意角度,这可能是美国准备在伊朗核问题上采取强硬手段导致国际油价进一步高涨的未雨绸缪。后一种可能即使不大,也值得世人密切关注。 于时语 相关专题:南风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