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破解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玄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4:06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张燕

  “格林斯潘先生,您对第一次访华有何感受?”“对人民币汇率问题您有何评价?”

  这些问题并没有机会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而是从人民大会堂的洗手间到河北香河第一城的会场外走廊上,由追逐格林斯潘未果的记者们无奈喊出来的。

  三缄其口

  尽管出席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简称G20)的阵容豪华无比,不仅包括7大工业国(G7)、欧盟、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作为特邀方出席,但人们的关注焦点仍然在美国总统布什经济班子的一干人马,尤其是首次访华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身上。

  由于美国财长斯诺在此次访华前对中国7月份实施的

汇率改革做出了表态,表明此举是“历史性的一步”,但美国希望看到“更大的灵活性”,加之极少出国的格林斯潘也随斯诺来参加此次G20会议,因此
人民币汇率
问题自然成为外界猜测的G20会议讨论重点。

  然而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在G20会议召开两天前的媒体吹风会上称,中国只会讨论“希望讨论的问题”,并重申中国将坚持渐进汇改,“将按照自己的目标稳步推进汇改,绝不会受制于别人”。10月14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托时则表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因此,虽然不少媒体将格林斯潘此次访华的目的解读成冲着人民币汇率而来,会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开金口,但在10月15、16日两天举行的G20会议上,不仅是人民币汇率制度问题未闻其声,就连格林斯潘的踪影也难寻觅。而在10月16日中午召开的大会联合新闻发布会上,无论是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还是下届G20轮值主席澳大利亚国库部长科斯特洛,对G20的会议成果通报也主要集中在布雷登森林机构改革问题上。在有限的记者提问时间内,金人庆评价此次会议的亮点也仍围绕开幕式上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布雷登森林机构改革和20国集团改革议程等大会议题。

  和记者捉迷藏

  由于此次G20是闭门会议,但与会者又有如格林斯潘这样的明星人物,媒体的胃口已经被吊得十足,因此联合新闻发布会短短三十分钟,三次记者提问的程序完全无法满足媒体,更有境外记者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之际大发牢骚,表示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询问关心的问题。

  无奈,各路记者只能各显神通,希望在某个场合能逮到格林斯潘,好好从这位老人家身上拿点料。首先是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开幕式现场,早有经验的媒体在三十分钟开幕式结束后并未很快散去,而是守候在三楼洗手间门口。果然,几分钟后,在“长枪短炮”的拥堵下,出现的正是一脸严肃的格林斯潘,还是那幅标志性的黑框眼镜,深色西服,一语不发,步伐并未因摄影记者的尾追而有所加快,其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并没作出太大的拦阻举动。倒是记者们相互间为争取好镜头的竞争使得场面有些混乱,本报摄影记者从中突围后感叹,这活儿太艰难了。

  随后在河北香河第一城,本次G20会议的主会场,记者们同样吃了闭门羹。除了15日晚间的焰火表演有与G20成员相隔几百米遥相对望的机会外,只是在记者们的谈话中能听到格林斯潘这个名字。大会给媒体的活动安排中只有少数场合邀请了摄影摄像记者入内拍摄五分钟。而每次拍摄前都是如临大敌似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安全检查。

  G20会议结束后,紧接着于16日下午2点30分举行中美联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开幕式,与会代表基本囊括了中美双方的重量级成员,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与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共同主持会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悉数到场。不知何故,原定于在香河第一城正安宫酒店二楼举行的开幕式移至三楼,还不到2点,大堂内就有不少保镖巡视,而门口的安检系统也已安装待命。文字记者被拦在大堂,仅仅迟了三分钟的几个摄影记者也被工作人员礼貌请出,原因是安检时间已过。

  正当记者们失望之际,以斯诺、格林斯潘为首的美国代表团浩浩荡荡的从东侧多功能厅行出,穿越大堂,走向西边的多功能厅。香港有线电视台的记者李燕芬大声向格林斯潘发问:“格林斯潘先生,此次访华的感想是什么?”格林斯潘的头略微低了低,意料中的没有回答。不料三分钟后,斯诺格林斯潘等人又从西侧再次穿越大堂回到东侧多功能厅,此次,已经没有记者上前发问,大家只是对他们此举表示了好奇。

  半人半神的格林斯潘

  -本报记者 石玉

  格林斯潘的名片上如果要印上全部头衔,这张名片将会比常人的大10倍,因为他是:美国国家预算局的顾问、《时代》杂志经济学家委员会主席、布鲁金斯经济活动小组的高级顾问、全美铝公司董事、通用食品公司董事、摩根公司董事、ADC董事、兰德公司成员、国际经济学协会成员、全美经济学俱乐部董事、纽约经济俱乐部副主席和董事会成员、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机构成员、监管人委员会成员、经济学家商业协商会成员。

  有一件事足以表明格林斯潘的重要地位。2000年6月24日,格林斯潘前往芝加哥出席美联储芝加哥银行董事会。因为交通原因,他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赶到。半个小时之后,纽约股市、芝加哥期货市场就传出格林斯潘发生车祸的消息,并引起了市场动荡。美联储不得不为此紧急辟谣。

  2004年5月18日,在格林斯潘将第五次出任美联储主席的消息传出后,美国股市马上大幅反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61.60点,标准普尔指数上涨7.3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1.18点。

  能让美国市场行情看涨,也能让全球市场齐声下跌。2004年9月8日,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就美国经济状况及利率政策走势发表讲话,指出美国经济增长在夏季放缓后重又获得动力,但他没有表明美联储是否会继续提高利率。由于他没有给出明确信息,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29.43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03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7.92点;而在欧洲,伦敦《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7.2点,法兰克福DAX指数跌4.88点,巴黎CAC40指数跌4.59点。

  美国有一档收视率很高的电视栏目——《公文包线索》,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开会的那天早晨,记者会守候在格林斯潘上班的路上,用两台摄像机分别追踪他的表情和公文包。通过观察他的公文包可以揣测利率的走向:如果他的包看上去很鼓,表明他看了大量的材料,利率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他的包看上去很空,那利率可能就没有什么变化。

  节目制作人还会根据当天格林斯潘的表情决定节目的主题音乐,如果他信心十足,将配上《大人物先生》;如果表情谨慎,则换成《碟中谍》的主题音乐。

  格林斯潘的公文包,某种程度上说,相当于美国总统身旁的装着“核按钮”的黑皮包,只不过他控制的是美国经济,并延伸影响着整个世界。

  听不懂的老头

  格林斯潘是一个怪老头。

  看看他的形象吧,几十年来一直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深色西服,配着一条看上去总不对劲的领带。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稀疏的头发加上一脸的褶子,格林斯潘更加让人琢磨不透。

  “如果我的话听起来异常地清楚,那你肯定是误解了我的意思。”他说。

  格林斯潘是一个模糊语言的大师,他发表讲话时,不仅惜墨如金,更以含糊著称。他说话隐晦曲折、模棱两可,前言不搭后语,总是一脸沮丧的样子。不到非说不可的时候,没人能指望格林斯潘开口露风,甚至也得不到他的丝毫表情暗示。据说格林斯潘从来不就美联储事务举行新闻发布会,也拒不接受将进行录音的采访,他的句法绕来绕去,要想解读格林斯潘更是个难题。

  格林斯潘的公开讲话一直都以黯然无光而著称,他的语言像乱码一样混乱、模糊、莫名其妙,你问候他说:“你好吗?”他完全有可能回答:“我刚刚回来……”

  美国一家网站还推出过一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之言”的游戏,把格林斯潘在听证会上的发言分解、打乱,然后插入一些前言不搭后语的短句,比如:“谢谢诸位给我这个机会答复批评我的人。他们声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交的关于我在一次绳球游戏中大败鲁宾的半年期报告,现在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美国前财政部长奥尼尔把格林斯潘的语言特色概括为:“运用英语的所有微妙细腻的表达方式,确保只有他和上帝才能明白。”

  而格林斯潘自己承认:“我花了不少时间努力回避问题,因为我担心自己说话过于直白。最后,我终于学会了含糊其词。”

  格林斯潘有一次自认为很成功的记者招待会,因为第二天报纸刊登了相互矛盾的标题,《纽约时报》上说:“格林斯潘估计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而《华尔街日报》则说:“格林斯潘断定经济衰退不可能”。

  不错的业余音乐家

  格林斯潘是独生子,1929年,美国发生股灾时,他仅有4岁。股市的崩盘也波及到了他的家庭,父母离婚后,他被判给了从事小零售业的母亲。

  从小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格林斯潘的性格变得害羞而阴郁。

  可他的母亲是一位开朗、乐天、能歌善舞的妇女,只要有她在的聚会场合,一定会“抢”下钢琴又弹又唱。

  小格林斯潘几乎不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块游戏,总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的客厅里,静静地听母亲的琴声和歌声。

  长期的耳濡目染,小格林斯潘开始迷上了音乐,青少年时期的第一个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职业音乐人。他喜欢的是萨克斯和单簧管。中学期间,他开始学吹单簧管,后来就读于音乐界鼎鼎有名的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现今萨克斯演奏大师斯坦·盖茨和他是同学。

  朱利亚音乐学院教授和训练的是正统、古典音乐,此后几十年格林斯潘最喜欢的都是古典音乐,亨德尔、莫扎特、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一直都是他最愿意倾听的大师。

  20世纪40年代,爵士乐和吉特巴在美国风行一时,格林斯潘加盟了亨利·杰尔姆的强节奏爵士乐乐队,在全国巡游了一年,还到纽约“时代广场”进行过表演。

  尽管在这个乐队里,他是一名出色的萨克斯手,可是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我是个还算不错的业余音乐家,如果要按照专业标准来衡量,我就太一般。我认识到,那种才能是天生的,所以我早就想好,如果我达不到职业音乐家的水平,我就是入错了行。”

  数字敏感症

  身为股票经纪人的父亲,虽然没有和小格林斯潘生活多久,但留给他的是另一种兴趣和希望。父亲曾送给他一本书《希望就在前方》,这本书赞美了罗斯福总统的新经济政策,他希望儿子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合乎逻辑的东西来进行相似的工作,父亲在小格林斯潘的心中从小就种下了经济的种子。

  父亲还把自己对数字的天赋传给了儿子。了解格林斯潘童年的人很少,但是大家都说,他给人最鲜明的印象是天生对数字有一种敏感。

  5岁的时候,他就能心算多位数运算,还经常在周围的人们面前表演。每当母亲的零售店顾客多时,他自然就成了母亲的好帮手。

  中学时,在追求音乐的同时,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数学。在还不懂什么叫几何的时候,老师演示的毕达哥拉斯定理让他充满了好奇,他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证明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定理。整整3个星期之后,他取得了成功。

  在成为美国的经济领袖之后,他更是以掌握大量详实的各种数据著称。一位外国央行行长曾不无佩服地说:“他一到描述美国经济状况时,就会说,我在爱荷华州从吸尘器工业得到的数据表明,经济正在上升(或下降)之类的。他对经济中正在发生的一切,有着深入到最细枝末节的了解。”

  他的一位朋友略夸张地说:“格林斯潘是这么一种人,他知道1964年出厂的雪佛莱轿车用了多少个平头螺栓,他还知道如果拔掉其中3个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格林斯潘对数字的敏感还让多位国家首脑深感叹服。

  在一次拜访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格林斯潘对美国经济的状况和前景作了一番详尽分析,这可让他的英国同行“倒霉”了,几天后,撒切尔夫人把英国央行行长叫来训斥:“怎么你知道的英国数据不象格林斯潘知道的美国数据那么多!”

  而前美国总统克林顿也曾笑说过这样一件事,1996年白宫的一次招待晚宴上,格林斯潘在存衣间交了1美元小费后,马上对周围的人说:“去年的价格是75美分。”

  生命中的五个女人

  有着“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称号的格林斯潘,有极其顽强的独立性和坚定的性格,可是,影响他一生轨迹的却几乎都是女人。

  格林斯潘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还每天打电话向母亲请安,每逢周末还要乘飞机前往纽约看望老母,直至她1995年去世。

  当年,母亲曾在一次游戏中给小格林斯潘说过:“在适当的时候就应该放弃某些东西,全都要做好,是不可能的。哪个是自己擅长的,哪个是自己最喜欢的就要去追求哪一个。”正是这句话让格林斯潘终身铭记,受用匪浅。

  对于音乐的喜好让他对于艺术有很自然的亲近感。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期间,他结识了先锋派画家琼·米切尔,两人很快结婚。不过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一年,1954年,这段昙花一现的婚姻没有给他们留下子女就很快结束了。

  格林斯潘说过,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一个女人——哲学家、小说家兰德。当年格林斯潘的第一任妻子琼·米切尔带他参加兰德在纽约的沙龙,两人由此结识。格林斯潘马上被兰德的思想给迷住了,觉得兰德的观点和自己的思想完全能交融。格林斯潘与米切尔的婚姻只维持了一年,但他与兰德的友谊却终生不变。在整个50年代,他都是兰德沙龙的常客,又是她所创办刊物的积极撰稿人。直到1982年兰德去世,30年的时间里,格林斯潘一直是兰德的信徒和朋友。

  兰德没有很抢眼的公众表现,也没有绝代的美貌,但是她有着超凡的信念、精力和热情。兰德的哲学观的核心是自由资本主义,并为此从伦理学上寻求依据,提出了“合理自私”的概念。她的信念是:在人们积极地追求他们各自自身的利益而不是追求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利益的时候,所形成的合力,才能最有效地对社会发挥推动作用。在格林斯潘与她刚开始交往的年代里,她是当时客观主义运动的中心,客观主义哲学对格林斯潘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电视新闻史上第一个女主播——NBC的芭芭拉·华特丝从1974年开始,与格林斯潘开始了交往。这是一个事业型的美女,她还是第一个年薪达到百万美元的女电视新闻记者,第一个拥有自己特别新闻节目的女主播。

  认识格林斯潘的时候,她正陷入第二次婚姻失败的打击之中。她和格林斯潘之间的交往虽然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不过一直保持着非常默契的关系。华特丝说过:“我们保持相会一直到我又一次结婚,而且我们还一直是好朋友。”

  对格林斯潘后半生影响最重要的女性,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这又是一个米切尔,而且又是一个NBC的美女记者。

  时任里根政府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的格林斯潘,在接受关于“社会安全福利金”问题采访时,与小他20岁的NBC驻白宫记者安德丽·米切尔相识了,安德丽·米切尔是NBC以厉害著称的外交事务记者,两人的第一次交谈十分投机。

  1984年12月的一个晚上,格林斯潘和米切尔在纽约一家餐厅第一次约会,然而两人感情升温一直很慢。由于格林斯潘含糊、晦涩的语言习惯,米切尔始终摸不着头脑,直到两年之后才开始正式交往。

  拍拖一下就持续了12年,期间格林斯潘也先后两次求婚,可他那含混不清、充满暗示的语言,还是没让自己心爱的女人明白。直到1996年圣诞节,他第三次求婚才得到了答案。在1997年4月6日,71岁的老格林斯潘终于再次当上了新郎,而米切尔也终于接受了他的语言方式:“原以为对他了如指掌,可实际上我永远也猜不透他的心思,这种感觉妙不可言。”

  长青树的秘密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在美国这个社会,要想成为美联储主席一定得有野心,但又必须讲究技巧。格林斯潘必须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法,认识适当的人物,朝着适当的方向迈进,再等待一个适当的时机。

  格林斯潘能在美联储主席宝座上一坐就是18年,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也需要中国人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

  靠预言立业

  格林斯潘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后,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另一样天赋。他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他先后于1948年和1950年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正是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位良师益友、后来在尼克松政府中担任美联储主席的亚瑟·伯恩斯教授。他与伯恩斯的友谊成为他后来进入美联储的入场券。

  1953年,由于囊中羞涩,格林斯潘中途退学。这一耽搁就是近40年,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51岁“高龄”时才圆了年轻时的梦想,戴上了母校的博士帽。

  尽管学业被迫中断,但格林斯潘由此迈进了美国经济的心脏华尔街。

  他先在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得到了一份工作,任务是利用官方在朝鲜战争中订购的数字,来预测市场对钢铁、铝和铜的需求。从这时开始,他开始掌握了怎样整合一个个看似零乱的数字,去进行研究,最后得出把握市场的结论。

  一年的历练之后,28岁的格林斯潘与资深商业顾问威廉·汤森合伙开了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主要为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经济预测和分析服务。5年以后,他拥有了汤森公司的一半股权,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30岁刚出头的他在华尔街得到了“最精明的证券商”的称号。

  1958年之后,格林斯潘接过了公司的领导权,迅速开发了一批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颇有影响的客户,同时还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经济分析意见。

  格林斯潘的公司规模一直不大,但是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上却有不可小视的影响力,而且从不需要主动去寻找客户。到1987年,因为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而被迫关张时,这家只有25名雇员的公司却有着将近90个长期大客户,多半还是工业和金融巨头。

  美联储一位官员曾说过:“他是第一个专门向总裁们提供预测的人。”这种工作不仅在思维上有挑战性,而且特别适合格林斯潘发挥个人才能,并为他以后准确把握美国经济脉搏积累了经验。

  1966年7月,格林斯潘发表《黄金和经济自由》一文,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可当时,美国经济正如日中天,没有人听得进他这个无名之辈的话。结果到了1974年,他的预言灵验了,美国遇到了二战后最可怕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了全面困境。尼克松总统猛然想起了格林斯潘这个神人,连忙请其担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也由此正式步入了美国政经界高层。

  人和万事兴

  在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前,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得到了追捧,同时美国经济一直处于上升期,在世界上没有什么遇到什么难题。而格林斯潘所属的共和党政策一直稳占上风,这是天时。

  格林斯潘个人大半生的舞台多在纽约,其次就是华盛顿。而他对纽约的一切烂熟于胸,他准确地知道可以从何地何人处得到所需要的信息,这又是别人比不过的地利。

  而他三十多年的工作,在经济学术界、金融界、政界有了广泛的人脉资源,从尼克松开始,又深受几任总统信任,同时更深受美联储前主席伯恩斯赏识。

  亚瑟·伯恩斯是国际鼎鼎大名的经济学家,在任何一本经济学辞典中都有关于他的条目。伯恩斯是格林斯潘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时的导师,尽管他没有完成学业,但是他与伯恩斯建立了深厚的终生情谊。伯恩斯很欣赏这个才智过人的学生的锋芒与潜力,并期待着他成为自己思想的嫡系传人。

  伯恩斯1970年到华盛顿时,不希望将纽约的住房卖给银行,格林斯潘就贷款买下了这所空房。而伯恩斯也经常就入主美联储主席后所遇到的情况,与格林斯潘交流。也正是从那时起,格林斯潘开始了解并熟悉美联储的体制结构和运行机制,不时还担当参谋的角色。

  在这方面,没有人能比他知道得更多,对于如何负起制订美国货币政策的职责,格林斯潘早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1966年,在埋头于打理自己的咨询公司时,格林斯潘偶然碰到了从前乐队的老板加曼特,当时加曼特正是尼克松竞选总统的顾问,一贯青睐格林斯潘的他把格林斯潘推荐给了尼克松。

  翌年,尼克松约请他出任自己次年总统竞选的顾问。尼克松当选总统后,格林斯潘成为尼克松驻联邦预算局的代表和尼克松对外贸易政策顾问,并长期担任一些半专职性顾问。

  美国白宫的网球场是一个权力游戏的场所,可以用来巩固盟友和扩大人脉。格林斯潘刚进入华盛顿政界的时候,网球打的很臭,他曾经自嘲地回忆:“1974年,我年纪一大把了,才在白宫网球场开始真正打网球,自那以后我一直在苦练,以提高我的技艺。”

  人和一有,一切条件就都具备。

  1987年,格林斯潘受时任总统里根任命开始了美联储主席的第一任任期。

  后格林斯潘时代悬疑

  格林斯潘时代终将结束,而格林斯潘18年来给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对于任何一个他的继任者来说无疑将构成巨大压力。

  谁能接班?

  在格林斯潘确定了自己的退休时间后,布什就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接班人公开发表评论。他说:“被提名的人首先当然要胜任这一职务,其次必须是独立的,最后不论选择谁,这个人都必须被认为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

  对于布什的这种表态,美联储前任理事、现任斯坦福华盛顿研究集团高级经济顾问的格莱姆雷分析认为,布什的意思是:不会选择一个有严重共和党倾向的人;他提名的人选不一定是共和党人;这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保持美联储的独立性。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arron‘s》分析了成为继任者的条件:

  对经济、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有深刻了解,必须有相当于经济学博士的专业知识;新主席必须有过人知识和政治技巧,领导一贯受格老支配但希望寻求独立性的美联储官员;有丰富的政治经验,美联储主席必须能够向国会解释经济情况,并设法不让国会或白宫影响货币政策;在华尔街有影响,如果华尔街信任美联储,则对其推行政策有帮助,否则美联储的政策较难产生影响;处事冷静有决断。

  在美国金融和学术界,早就开始对未来的美联储主席人选议论纷纷,格林斯潘的风险管理手段,与标准学院派经济学家对经济模型和政策规则的信心形成了对比。人们推测有望接替他的人选都是学院派经济学家,并将目光集中在三个人身上。他们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美联储理事会理事本·伯南克、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生院院长格伦·哈伯德。

  不过,这名单是经济学家们而不是政客们提出来的。美联储主席属于行政任命:总统提名,议会通过。美国政府表示,它在考虑商界和金融界的其他候选人。华尔街经济学家兼金融顾问亨利·考夫曼说:“接触面广、了解金融市场的人会大有帮助。”

  有报道认为,除上述三位可能人选以外,还有可能冒出几匹黑马。比如,唐纳德·科恩长期在美联储工作,现在已经是美联储成员,很有效仿格林斯潘的优势;劳伦斯·林赛与白宫关系密切,曾是美联储成员;约翰·泰勒是一位著名的货币政策学者,过去4年来在财政部工作。

  美国现行法律不允许格林斯潘再连任,但允许他在参议院确认新的人选之前继续留任。美国舆论认为,布什可能将格林斯潘的任期延长到2006年年中。果真如此,那格林斯潘就有可能成为任期最长的美联储主席。

  政策可能转向

  无论是谁担任新主席,要“复制”格林斯潘在运用货币政策方面的成功都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务”。格林斯潘痛恨规则,怀疑经济模式,不套用别人所推崇的做法,而是习惯于在对大量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做出自己的判断。他所信奉的是灵活性和摆脱教条的自由。因此,其继任者必须依靠自己走出成功之路。

  在2005年美联储年会上,格林斯潘给新一届的美联储主席提出了3点建议:在通货膨胀期间,不要试图通过下调利率以缓解预算赤字;不要以单纯控制通胀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正确处理证券以及

房价的波动。

  格林斯潘对美联储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使市场对未来通胀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充满信心,他的继任者应致力于实现同等的公信力,但需要时间来树立威信。格林斯潘离任后,未来几年美联储将面临比过去几年更为严峻的通胀挑战。

  美联储未来的货币政策将可能由三种学派争锋。继承格林斯潘的”新经济“派、”预设通货膨胀目标“派以及”抗经济泡沫“派,这三种学派都将谋求主导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格林斯潘18年来引领美国经济取得许多令人称道的成就,但不论格林斯潘”新经济”派的策略长期来看是否正确,最近美国经济的疲态势必增强另外两派的声势,从而可能导致格林斯潘卸任后的美联储政策转向。

  三大候选接班人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 现年56岁,全美经济研究局主席。曾于1982年至1984年担任里根总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2000年担任布什总统竞选期间的经济顾问。

  本·伯南克 现年51岁,美联储理事会理事。2005年6月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多年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并担任过该校的经济系主任。他积极支持格林斯潘增加美联储决策透明度的措施,其理论水平和学术思想在金融界均得到很高评价。

  格伦·哈伯德 现年46岁,哥伦比亚大学商学研究生院院长,2001年至2003年曾任布什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老布什当政时期则担任过财政部分管税收分析的副助理部长。积极支持布什政府出台的多项经济政策。

  格林斯潘语录

  也许我应该对创造了以下条件的人表示感谢:从不上涨的通货膨胀,永远牛气冲天的股票市场,低利率和高就业。有了这一切,今后4年的日子好过多了。

  ——1987年8月11日,格林斯潘在白宫宣誓就职时说。

  我只想做大多数学院派经济学家从未干过的事情,检验一下我的理论在现实世界中是否真正行得通。这就好比吃花生,只有不停地吃,才不会觉得累,因为未来是不可知的。

  ——在克林顿邀请他第四次出任美联储主席时,他很爽快地答应了。

  我会从这方面说一点,从那方面也说一点,结果使他们全然迷惑,无法报道。

  ——这是格林斯潘应对媒体的杀招。

  千万不要以为经济会永远这么稳定。一旦投资人谨慎起来,利率就会上涨,资产价值就会下滑,这对经济将构成威胁。

  ——格林斯潘的告诫总是不合时宜。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