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世界新闻报专题 > 正文

韩国想当儒家文化代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2:47 世界新闻报

  “端午申遗”成功 播放韩版《论语》 每年都要“祭孔”

  “韩流”在中国的劲吹,显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暂时缺失

  《世界新闻报》特约撰稿人 程巍

  《世界新闻报》记者 黎萌

  ●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中韩 “端午申遗”之争,似乎以韩国的胜利告终;

  ●美丽的李英爱在《大长今》里告诉大家:针灸其实是韩国人发明的;

  ●韩媒体曾发表文章说:要以中国文化打败中国人!要夺取中国文化的解释权,从而把汉字文化圈的中心从北京移到 首尔(汉城)。

  尽管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但实际上,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端午文化”可能被别人抢走。与此 同时,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已穿上韩服、正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在中国倾销,以“汉文化”为根基的“韩文化”,大有成为儒 家文化代言人之势。

  韩国要与中国争夺儒家文化解释权

  河水缓缓流过一片绿色的农田,小村庄里家家户户的大门上贴着红色对联,厅堂、门楣上都挂着汉字的匾额——这里 是韩国中部安东市的河回村,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韩国影响之深远,在这里可见一斑。

  1915年,清朝遗老辜鸿铭怀着失落的心情写道:当今你若要寻找中国传统,你将不得不去日本,那里依然保存着 唐朝时期纯粹的中国文明。而在90年后,韩国人大概要笑辜老夫子老眼纷花,居然把韩国错当作日本了。

  对于在中港台三地热播的韩剧《大长今》,有位香港学者这样评论:这是韩国崛起于东亚的一部政治宣言书,傲然走 向世界的一张文化身份证,其目的是要与中国争夺儒家文化主体精神的解释权。此言并非空穴来风。

  近些年来,中国人突然发现讲述家长里短、青菜豆腐的韩剧居然也挺好看,我们被里面表达出来的、讲述中国儒家文 化的“人情、礼仪”感动得热泪盈眶。据说许多白领、小资们看了《大长今》后,居然下了班不去泡酒吧而回家做泡菜了。与 此同时,“汉城”消失了,韩国人站在首尔自豪地说:“韩国才是东亚的文化代表!”。

  方方面面似乎正在显示:原籍山东的孔老夫子已移民韩国,他吃着韩国拌饭和泡菜,正在汉城至釜山一带讲学呢!其 实,韩国很清楚,儒家文化确实起源于中国,孔子也是中国人,所以从学术上追究根源对自己很不利。因此他们便转向一种更 便捷的方式:通过形象来展示在韩国的儒家文化才是最正宗的。于是,韩剧便密集地向世界展示韩国以“忠孝节义”为核心的 伦理生活。这样很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原来儒家文化在韩国啊!

  “韩流”显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暂时缺失

  为什么以《大长今》为代表的韩剧深受中国人、乃至海外华人欢迎?最根本的所在,就是里面的“汉文化”、以儒家 文化为核心的“汉流”在发挥作用。“韩流”所代表的,恰恰是中国人暂时缺失的“汉流”的回归。

  韩国国土面积只有9万多平方公里,仅为中国的1%。中国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加上一个“大”字来形容。中国文化 太丰富、太复杂、也太深厚,让人感到一下子难以进入。

  这时,“韩文化”作为一道大大简化和缩小了的“汉文化”盆景,其精致性和易懂性自然容易引起西方人的兴趣,也 能使汉字文化圈的人们觉得很亲切。

  所以,“韩流”在中国劲吹,事实上是中国人骨子里面的“汉文化”在起作用。同时,这又与“汉文化”的暂时缺失 有关。我们能在“韩文化”里面看到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在周边国家的良好传承,并由此感叹本国传统文化的断裂和流失。正 如韩国学者所指出的:“中韩两国人民在感情表达、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韩国的文化产品自然也就很容易打 动中国人的心。”

  因此,我们不必对“韩流”大惊小怪,因为“韩流”所代表的,恰恰是“汉流”的回归。而且在某一程度上来讲,“ 韩文化”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汉文化”:传统的儒家文化在经过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后,也可以成为推动国家、社会和谐进步的 一个动力,也可以让中国在中华文化圈内进一步发挥应有的“软实力”。

  文化立国,韩国在东亚崛起

  韩国是个半岛小国,特殊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无法消弥的民族紧张情绪,决定了韩国人身上强烈的危机意识。上世纪 90年代的金融危机后,时任总统金大中决意开创一个不受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限制的产业,他说:“文化是21世纪韩国的 重要产业。”

  韩国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曾说过一句话:“韩国有什么?我们没有土地,没有资源,有的只是我们的国民和双手! ”但就是这个经历了日据时代的残酷统治、朝鲜战争的多年战乱、也曾极度落后的“一穷二白”东亚小国,其经济规模的总量 居世界第10位,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近15000元美金,是中国的10余倍。

  韩国人扬言,韩国已成为“东亚的平衡者”。不可否认的是,韩国已逐渐从东亚崛起,其国际地位也在上升,这不能 不说是得益于其近年来“文化立国”的政策。近些年来,《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大长今》……“韩文化”在汉字 文化圈里激起阵阵狂澜:日本、新加坡、越南、中国一个接一个“陷落”了。最近,据说连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亚裔居住区也纷 纷“中毒”了。

  文化输出的“软实力”,已经制造出了一个“儒教韩国”的神话。同时,这个神话带来了连锁的经济效应。光是“眼 镜帅哥”裴勇俊一个人,就从日本为韩国的旅游业和相关产品带来了29亿美元的进账,韩国人说他“顶得上10个驻日大使 ”。

  目前,韩政府已制定了2010年前文化产业的出口达到6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的计划,并在亚洲、 中南美、东欧等地成立宣传韩国文化、旅游商品的专门机构,使“韩流”成为世界化的品牌。

  而在中国,韩国驻华使馆文化新闻处早从1994年开始,就在北京设立免费的韩语学习班。周钊屹是去年毕业的北 京大学生,他于今年6月参加韩语学习班。他对记者说:“韩国老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也向我们介绍韩国的文化。可以看得出来 ,他们很重视向外宣传自己的文化以及国情。”

  儒家文化已深入韩国社会

  回顾韩国几十年的经济腾飞历程,虽然西方思想的入侵有所影响,但韩国文化的根基仍深植于儒家文化之中。

  韩国某电视台曾在晚上8点的黄金档播放《论语》:一个老夫子模样的人,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背诵着韩语版《论语 》,背景音乐是汉风十足的丝竹乐,屏幕上有中韩双语字幕。讲台下的老人、学生和小孩子无不专心听讲,奋笔记录。

  在儒家文化外传的1000多年来,韩国是受儒学影响最深的国家。儒家思想被韩国人称为“儒教”,并在1960 年把儒教的道德伦理列入大中小学的教育科目。孔子在韩国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每年都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 孔子诞辰。

  儒家的“克己复礼”和“忠孝”思想,给韩国社会留下深刻印迹。在韩国,长幼之间礼节很多。长辈要抽烟时,小辈 应赶紧递烟点火,显示恭敬。小辈与长辈同桌饮酒时,小辈要给长辈斟酒敬酒,自己喝时则要转头往后“悄悄地”喝。小辈见 长辈,下级遇上级,都要鞠躬为礼。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大节,小辈一定要向长辈行大礼。而这些传统,在中国已经基本 消失了。

  专家意见

  “抢中国文化”非韩国社会主流

  韩国问题专家 高浩荣

  我曾经在韩国工作多年,能感受到韩国人对儒家文化是非常崇拜的,即使是在现代化的今天仍把它当作是一种行为的 准则。我们不得不承认,韩国在继承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方面,比我们自己要好得多。身为中国人,我50多岁的时候才第一次 见过“祭孔”,还是在韩国看到的。

  近来,国内有些报道说韩国把原本是中国的文化,包括儒家文化,当成是自己固有的文化的现象。我认为中国人不必 要对此反应过敏,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改变不了的。

  至于韩国某些舆论或学者把儒家文化说成了是韩国自己的东西,我认为这种“抢中国文化”的行为,只是某些人的一 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表现而已,并不是主流,不能代表韩国主流社会。

  其实,韩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国的儒家文化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播四海。

  相关专题: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