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风窗专题 > 正文

东欧颜色革命露出其真颜色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7:14 《南风窗》杂志

  阿塞拜疆共和国议会选举出现大规模舞弊,连《经济学家》记者也亲睹投票站将反对党获得的大量选票从票箱择出丢弃的现象。反对党虽然也发动群众示威游行,却难以形成“颜色革命”的气象。

  近年来,“颜色革命”在前苏联东欧地区如火如荼,被看成是推行西式民主的崭新现象;乌克兰“橙色革命”褪色和乌兹别克斯坦动乱平息之后,又有人说“颜色革命偃旗息鼓
”。两种说法都不尽准确。

  “颜色革命”说穿了是外力干预进行“政权更易”这一旧瓶装的新酒,不外是大国势力寻求当地最佳利益代理人的政变,在可见的未来不会偃旗息鼓。只不过其对象也在迅速适应,增加了“革命”的难度。俄罗斯关于“非政府组织”的最新立法引起美国朝野的强烈反应,是颜色革命“道魔之争”方兴未艾的明证。

  颜色革命的“民主色彩”,是大规模的“自发”群众抗议运动,也是被媒体渲染的“新颖”之处。其实这是华盛顿扶植亲美势力的传统招数。

  历史先例比比皆是。1950年代,伊朗民选首相摩萨台将西方控制的石油公司国有化,引起英美政府的激烈反应,筹划了以“大规模民众示威”为先导的政变。一名美国作者事后如此揶揄:“示威者一手举起高呼打倒摩萨台,一手紧捂着口袋里中央情报局颁发的美元。”

  同一年代左翼领袖顾兹曼当选危地马拉总统,进行社会改革,损害美国经济利益不计,更引起西半球“赤化”恐慌。艾森豪威尔总统亲自批准,由中情局导演了包括“群众运动”的政变,危地马拉陷入长达40年的内战深渊。

  1970年代智利推翻民选总统阿连德的政变,是中情局的另一杰作,以大规模社会动荡为开端,“自发”的罢工和反政府示威此起彼伏,与颜色革命何其相似。

  如果说这是冷战年代,那么请看2002年的委内瑞拉流产政变:在反对派“大规模群众示威”演变成暴力冲突后,查韦斯被迫“辞职”。白宫发言人兴高采烈,宣称“查韦斯政府及其支持者向和平抗议者开枪”、“违背人权”、“查韦斯下台是自食其果”,完全是“颜色革命”的套路。

  颜色革命的“新颖”,是华盛顿的矛头从左倾的民选政府,转向前苏欧地区的“后共产政府”,再便是国际形象欠佳的中情局的角色更加隐蔽而已。

  有一点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政权更易也好,颜色革命也好,都需要高度的组织和巨额的投资。美国“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便是典型。

  按照法国《世界报》的总结,“自由之家”是近年颜色革命的“制造者(fabricant)”。而美国国会和政府是“自由之家”的主要财东,尽人皆知。

  英国《卫报》更不客气,指出“自由之家”既是乌克兰“橙色革命”的主要建筑师,又是“中情局一个臭名昭著的门面(a notorious CIA front)”。

  当然,“自由之家”在海外招募的不乏理想主义人士和当地头面人物,中情局也学会了“韬晦”(例如中情局直接给钱的西藏“流亡政府”改受美国国会资助,中情局统辖的自由欧洲电台改为“民营”等等)。不过,“自由之家”董事会主席仍是前中情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华盛顿在塞尔维亚颜色革命中投入的数千万美元,以及策划乌克兰“橙色革命”的多年辛苦等细节,就无法一一详述了。

  话说回来,苍蝇不叮没缝的蛋,外因之外,颜色革命必然有当地内因,“革命对象”的专制腐败,未能疏通朝野对话言路,或建立真正独立的“公民社会”组织,难免自取其咎。问题是阿塞拜疆现政权具备了所有这些条件,“自由之家”在巴库也早开了分店,颜色革命依然阙如,说明外因仍是关键。

  这个外因的明显部分是西方的石油利益,尤其是新近开通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亚洲时报》甚至将这个横跨三国的输油管线形容为“长1767公里、宽40米的主权国家”,令人回想起星条旗长期飘扬的巴拿马运河区。

  石油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的是说突厥语的阿塞拜疆在新一轮国际大博弈中的其他作用,这在于它是被帝俄抢夺的原伊朗领土,至今和伊朗一样主要信奉什叶派十二伊玛目宗。阿利耶夫父子总统之姓,便是什叶派开山第一任伊玛目、先知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之名的斯拉夫化;老爹之名海达尔意为狮子,为阿里别号“上帝之狮”简称。

  顺便提一下,明朝名臣海瑞的祖辈海答儿与此同名,不仅是回族,还十分可能是什叶派。

  与蒙古族的分布类似,伊朗境内“内阿塞拜疆”等地的阿塞拜疆族人口,远超“外阿塞拜疆”,并在伊朗政治生活中扮演关键角色,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便是阿塞拜疆族。阿塞拜疆因此是什叶派崛起与泛突厥主义这两大国际运动较量的主战场。山姆大叔决定“颜色革命”在阿国缓行,是因为“邪恶轴心”伊朗的“政权更易”要快马加鞭。这与布什总统的亚洲之行中包括蒙古国,是同样的地缘政治。(文 于时语)

  相关专题:南风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