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政坛什叶派三领袖展开权力争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11:29 南风窗 | |||||||||
□本刊记者 谢奕秋 正如布什和克里在2004年的总统竞选被称为“骷髅大战”一样,如今在伊拉克政坛,有志于掌握最高实权的“什叶派三剑客”——61岁的伊亚德阿拉维、62岁的艾哈迈德沙拉比和64岁的阿卜杜勒迈赫迪,也都曾在费萨尔王朝时期天主教徒创办的一所贵族中学——巴格达学院上过学,而且他们当时就彼此熟识,只是由于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中断了他们的学
“三剑客”中,迈赫迪最为谦和,从政也比较低调。1990年代,当阿拉维和沙拉比在为争夺反政府组织的领导权勾心斗角时,迈赫迪只在幕后辅佐流亡伊朗的什叶派老一辈宗教领袖巴基尔哈基姆。2003年萨达姆垮台后,三人回国各拉一面大旗,阿拉维做了大半年的临时政府总理,之后“靠边站”;沙拉比既落又起,现任过渡政府副总理;迈赫迪曾是临时政府财长,现为过渡政府副总统。透过他们三人的从政轨迹及彼此间的恩恩怨怨,大略可以窥见现在伊拉克当权的什叶派内部的权力争夺及背后的美国影响。 阿拉维:两次大选的失利者 华盛顿自2004年6月28日将伊拉克主权移交给阿拉维领导的临时政府后,先后推出了2005年1月30日的过渡议会选举和2005年12月15日的正式议会选举。两次选举中,被白宫看好的阿拉维都“不敌”最高宗教领袖西斯塔尼支持的什叶派大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有分析认为,阿拉维与美国走得太近是主要原因。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2004年配合美军向激进什叶派宗教人士萨德尔的武装势力发动进剿,并接管了纳杰夫地区。很多什叶派穆斯林一直不能原谅阿拉维在这一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此外,阿拉维本人曾是前复兴社会党成员,掌权后又征召前政权老兵加入伊拉克新军,加上他在领导战后重建工作时乏善可陈,内阁屡曝腐败丑闻,这些都引起了不少什叶派人士的鄙视。 对于自己的首选落败,阿拉维心有不甘。2005年4月交出总理宝座后,他不听拉劝,硬是充当起过渡政府的反对者角色,试图在年底大选中“卷土重来”。然而,根据12月19日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阿拉维领衔的“伊拉克团结名单”成绩仍不理想,甚至比上次有所退步。这下,阿拉维怒了,指责主要竞争对手“伊拉克团结联盟”有舞弊行为,称要提起控诉。平心而论,即使对方在选举中有少量不法行为,以致最终结果要在2006年1月初才能揭晓,也不意味着重新投票就能改变整个大选的结果。10月15日伊拉克全民公决赞成宪法后,逊尼派部分人士推动的选票复查并没有扭转乾坤就是前例。阿拉维的再度失利,可能与逊尼派政党此次热情参选分流了原本支持阿拉维的世俗选票有关。 应该说逊尼派已经从年初抵制过渡议会选举的“大错”中学乖了,此次投票的积极性远甚于以往,从而支撑起全国高达75%以上的选民投票率。逊尼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共识阵线”领袖阿丹杜莱米在投票当天甚至乐观地表示,他愿意同阿拉维领导的什叶派世俗政党以及库尔德人政党联手组阁。不过点票接近尾声时,杜莱米发现本党只得到19%的选票,与“伊拉克团结联盟”相差40%的份额,非常不服气,要求在巴格达省重新选举。同样失望的还有逊尼派“全国对话阵线”强硬派领袖穆特拉克,他赢得国民议会275席中的30至40席,然后与温和“伊斯兰党”联手改宪的计划恍若南柯一梦。 不过,上述人等大抵都承认当局合法性,他们之间爆发严重内讧、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不大。像阿丹杜莱米,早前已成功说服抵抗武装“配合”大选,没有在选举期间搞爆炸,还曾“招安”安巴尔省部分逊尼派反抗武装,因而被白宫视为一级统战对象。并且,他们的共同敌人是处在暗处的恐怖分子。正式大选前的11天,阿拉维在他捅下娄子的什叶派圣地纳杰夫遭遇愤怒人群的围攻,事后他说这是一起暗杀事件。也许,这样的恐惧性猜测跟他4月份曾在巴格达遭遇自杀式袭击有关,但这样的倒霉事不是哪派独占的。大选前一日,逊尼派的一名候选人就遇袭身亡,“团结联盟”的一名议员当天也遭袭。 值得检讨的是,阿拉维在选前过分自负。当迈赫迪和沙拉比拉拢他组成泛什叶派联盟“民族团结运动”时,他是一口回绝。阿拉维11月27日还曾炮轰现政府说,伊拉克目前违反人权的状况触目惊心,堪与萨达姆政权时期“媲美”,甚至有打破“萨达姆纪录”的危险。此言遭到总统塔拉巴尼反驳。“人至察则无徒”,谁敢选阿拉维呢? 沙拉比:金钱开道,咸鱼翻身 “什叶派三剑客”中,沙拉比跟阿拉维还有点姻亲关系——阿拉维父亲的一个堂弟,娶了沙拉比的姐姐。但也就是这两位过去经常一起游泳的伙伴,现在的关系异常不睦。阿拉维在外流亡30多年,与美英情报部门关系深厚;沙拉比在外流亡40多年,是五角大楼的红人。复兴社会党高层出身的阿拉维容忍一些前复兴党人,包括身份变来变去的迈赫迪进入政府;沙拉比则强调清洗萨达姆的余党。阿拉维当临时总理时,国防部长沙兰曾指责沙拉比诽谤,威胁要将其逮捕;沙拉比则与沙兰死对头萨德尔眉来眼去。 作为布什攻伊前“内定”的伊拉克未来政权领袖人选,沙拉比后来因失实情报事件被美国抛弃,又因向伊朗泄露情报事件而遭美军抄家,这一段经历肯定让他神伤不已。不过他从成功斡旋美军与萨德尔“迈赫迪军”实现停火的经历中发现,原来他遭到美国人的排斥甚至打击报复,是可以获得伊拉克政界的广泛同情的。他为此迅速改变了与阿拉维向美国“争宠”的策略,投靠什叶派本土领袖西斯塔尼,并凭借此前美国向他提供的巨额援助以及他领导的伊拉克国民大会曾庇护大量海外流亡者的人脉优势,向伊拉克过渡议会发起了冲击。在“团结联盟”赢得组阁权后,沙拉比如愿以偿当选为副总理。 金钱主宰了沙拉比的从政生涯,是他收买人心的工具,也是他身陷官司的根源。1992年,约旦法庭以挪用公款罪缺席判处他22年监禁,但沙拉比称那是萨达姆政权向约旦政府施压搞的政治迫害。11年后,沙拉比乘坐美国的军用飞机重返伊拉克,雇佣民兵武装在巴格达南郊“占山为王”,一时风光无两。及至阿拉维当政时期,沙拉比又被指控伪造伊拉克钞票,他的侄子萨利姆被指控与一起伊财政部官员谋杀案有关。当这一切不了了之之后,沙拉比的声誉逐渐恢复,在过渡政府中担任副总理兼代理石油部长,连带他的外甥阿里阿拉维也当上了财政部长。其间,当总统塔拉巴尼为其“犯罪前科”向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争取特赦时,沙拉比还不领情,表示要向约旦讨个说法。更为吊诡的是,他在11月会晤了伊朗总统内贾德之后,居然回到了华盛顿的权力走廊,作为伊拉克政府的能源代表分别会见了赖斯、拉姆斯菲尔德和切尼。显然,向伊朗泄密并没有成为他的包袱。 12月15日大选前夕,自觉已在国内“把脸混熟”、“人气攒够”的沙拉比毅然离开“团结联盟”,带领伊拉克国民大会和其他几个政党组建的联盟“单干”去了。 迈赫迪:再选总理,当仁不让 如今“伊拉克团结联盟”胜利在望,谁来出任总理成了最大疑问。如果是在“什叶派三剑客”中挑选,那么迈赫迪作为伊拉克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政党“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的重要领导人,占尽天时地利。但在“三剑客”之外,他还面临大联盟内外一些竞争对手的挑战。首先是大联盟内部第二大党达瓦党的主要领导、前临时政府副总统、现过渡政府总理易卜拉欣贾法里。达瓦党曾在1970年代末发动反对萨达姆的运动,事败后流亡伊朗。该党的宗教色彩浓厚,不为国际社会所乐见,而迈赫迪在国内的群众基础其实不亚于贾法里。2005年1月选后,迈赫迪只是为了联盟的团结,才在“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新主席小哈基姆示意下率先退出了对于过渡政府总理的竞逐。现在,轮到正式总理这一更具挑战性的职务,达瓦党也该主动让贤了。如果迈赫迪的“后台老板”、年方56的阿齐兹哈基姆不急于走上前台的话,那么迈赫迪出任总理可谓水到渠成。 不管什叶派推举谁出任总理,都要预先得到77岁的西斯塔尼的认可,然后由新的议会任命的一名总统和两名副总统组成的总统委员会任命,新总理还必须在30天内组建内阁并获得议会通过。届时,如果“团结联盟”达不到单独组阁所需的票数,可能还须向库尔德人作出妥协或给别的党让出一两个内阁职位。问题是,“库尔德爱国联盟”领袖塔拉巴尼选前曾明确表示,他在新政府内不愿继续担任没有实权的总统,而希望出任拥有实际权力的职务。现在,除了塔拉巴尼可能继续与“团结联盟”结盟外,另两个“要角”杜莱米和阿拉维似乎都不会入阁。毕竟,冷板凳坐下去,日后翻盘的机会可能更大。 相关专题:南风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