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世界杯为德国换上新面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16:15 外滩画报

  德国的收获比夺冠更多

  编译自《明镜》

  德国的世界杯之梦虽然止步于四强赛,但通过主办这场足球盛会,德国明显已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过去德国一直被看作是一个阴沉灰暗的牢骚者之国,现在它开始向世界
和自己展示: 这个国家或许还不至于这么糟。

  北起汉堡,南到慕尼黑,德国各地都洋溢着“感觉真好”的气氛,使当地人比来自全球各地的宾客更感吃惊。由于背负沉重的历史包袱,德国人一向羞于对自己的国家表达出正面态度,这几个星期他们却彻底开心了一回,尽情显露对黑、红、黄三色国旗的自豪感。

  德国人变得积极肯定、热情友善了,主办了一届令人难忘的

世界杯。这怎么可能呢— 多少年来,德国人的悲观情绪和闷闷不乐的坏脾气一直是本国和国外评论员的嘲笑对象。这一剧变是不是充满加州式乐观主义的阳光型国家队教练于尔根·克林斯曼带来的? 克林斯曼麾下的球队年轻而自信,他们出人意料的强劲表现激起德国人的热情浪潮。即便在球队被
意大利
队淘汰之后,这股浪潮并没有消退下去。柏林超市女营业员的态度还是那样极其殷勤友好,给人的印象是德国人很乐意甩掉自身的旧形象。

  其实,近几周来的变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突然。德国一向拥有众多像克林斯曼这样友善乐观的人,他们只是被抱怨者和悲观者的声音湮没了而已。世界杯没有改变德国的基本面,只是改变了它的内部力量对比。德国也从来没有像很多外国人想象的那样糟,它甚至比许多德国人愿意承认的要好得多。尽管严重的问题确实存在: 近期经济表现不错,但失业率依然很高; 默克尔总理的“大联盟”政府似乎更愿意简单地向纳税人索取,而不是对浮肿的福利体系和故障多多的医保体系开刀,进行真正的改革。

  不过,德国仍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国家。世界杯释放出来的新态度显示,人们正在意识到这一点,而且不只是日耳曼一个民族。很多

土耳其裔和阿拉伯裔侨民也在店铺里或汽车上插了德国国旗,这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姿态,但对于那些担心移民融合问题的德国人,以及原本不太愿意将德国视为新家的移民来说,却是意义重大。

  当然,德国公众和政府仍面临许多挑战,这可能使一些人难以保持新找到的积极心态,但否定者已经不再占上风, 乐观者也不会轻易退让。从很多方面来看,这是克林斯曼和他的球队带给德国的最宝贵礼物,它甚至比赢得世界杯本身更加重要。

  令人吃惊的德国自豪感

  编译自《国际先驱论坛报》

  德国议员哈斯·施托伊贝尔通常骑自行车到国会上班,但近期的柏林街道却让他很不习惯。每天晚上,从勃兰登堡门往西的一英里长“球迷地带”都有成千上万德国球迷在挥舞国旗。

  “我不一定赞同这种摇旗行为,也无意在我的自行车上插一面国旗。”这位老资格议员在做客ARD 电视台的晨间节目时说道。他是绿党创始人之一,代表着全德国最多文化的选区之一—柏林的Kreuzberg 选区。

  在德国战后婴儿潮一代看来,显示出对国家的热爱或骄傲、舞动三色国旗都是绝对的禁忌。四十多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个肮脏字眼。

  “在其他国家这方面正常得多,爱国对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们有让我们无法骄傲的现代历史。”施托伊贝尔解释说。因此,德国人在表达爱国情绪方面必须更加保留、更有节制,“将来也必须如此”。

  不过,这一禁忌最近似乎正在失效, 变化的波及范围远远超过目前的世界杯热潮。

  新当选的德国犹太人中央委员会主席夏洛特·诺布洛赫表示,德国人应当更加爱国:“德国人为什么不可以为自己的国家骄傲?”从如此身份的人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她还说:“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让年轻人摆脱要为过去承担罪责的想法。”

  迄今为止,由足球热掀起的爱国主义并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也没有德国沙文主义的迹象。百十万面德国国旗与巴西、克罗地亚、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的国旗和平地混杂在一起,球场内外的情绪是兴奋而又放松。

  尽管左翼被迫采取守势,极右翼也无法从新涌现的爱国热情中捞取资本。你永远不会看到新纳粹分子高举德国国旗,因为对他们来说,国旗的三颜色象征着他们所痛恨的新德国的民主。

  “球迷一英里”是一段历史色彩很浓的地带: 勃兰登堡门附近耸立着苏军战争纪念碑,曾经征服柏林的T-34 坦克用炮筒指向夏日的晴空; 而在几百米开外就是纳粹大屠杀纪念馆。

  德国人仍将不得不继续与他们的过去共同生存,但他们正在学会用更放松的方式去做。正如联邦议会议长诺贝特·兰默特不久前在被问到爱国主义时所说: “这是一个对正常状态的重建过程。”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