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环球人物专题 > 正文

中国记者访真主党领导纳斯鲁拉:我不怕被以暗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09:50 环球人物
中国记者访真主党领导纳斯鲁拉:我不怕被以暗杀

采访纳斯鲁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记者访真主党领导纳斯鲁拉:我不怕被以暗杀

纳斯鲁拉拿枪


中国记者访真主党领导纳斯鲁拉:我不怕被以暗杀

位于黎巴嫩南郊贫民区的真主党总部


中国记者访真主党领导纳斯鲁拉:我不怕被以暗杀

与纳斯鲁拉握手


  真主党总部被炸前,其总书记纳斯鲁拉首次接受中国记者专访

  我不怕被以色列暗杀

  本刊特约记者 刘 顺 发自突尼斯

  他行踪飘忽不定,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也从不在一个地方久留;他出门乘坐高级防弹车,而且车速极快;他的行踪属于高度机密,只有几个亲信才知道其去向……这个神秘人物就是哈桑·纳斯鲁拉,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

  担任总书记14年来,纳斯鲁拉率领旗下的8000多人跟美国和以色列展开较量,数次险遭暗杀。但他强硬地表示自己不怕死,并宣称为了黎巴嫩的安全,真主党绝不放弃武装,因为“来自以色列的威胁时刻存在”。

  美国视纳斯鲁拉为“恐怖头目”,却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不是个容易对付的对手。他率领下的真主党为黎巴嫩穷苦百姓盖

医院、建学校,赢得了很好的声誉;真主党拥有自己的电台和报纸,在黎巴嫩议会中占有9个议席;真主党还得到铁杆盟友伊朗和叙利亚的鼎力支持……

  但最近,随着伊朗深陷核危机、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真主党也随着国际形势而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纳斯鲁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见他比见总统还难

  要专访纳斯鲁拉本人有多难?一位朋友给我打了“预防针”。他说,有许多记者提出采访纳斯鲁拉的申请,大都石沉大海。

  朋友还向我讲述了他参加纳斯鲁拉助手的记者招待会的经历:他和其他记者先是按照真主党新闻官的安排,到指定地点集合,然后在卫兵的引导和护送下,登上一辆专车,汽车的窗户被用黑布遮得严严实实,根本看不到车窗外的情景。经过约莫一个小时的颠簸,他们被带到一个完全不知名的地方。招待会结束后,大家又被安排登上“黑车”,被送回到集合地点。朋友说,他现在根本找不到当时去的那个地方。

  为了做到心中有数,我先是从当地记者那里了解一番详细情况,然后开始着手联系采访。每次我提出采访要求,真主党的新闻官都特别客气,从来没有拒绝,但也不是肯定的答复,总是说“可以考虑”。但几个月过去了,我还是始终没有等到回音。我偶然得知中国驻黎巴嫩大使刘振堂先生认识黎巴嫩议会中一些真主党议员。于是,我抓住机会,主动出击,请刘大使帮助。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等待,我终于接到了真主党新闻顾问打来的电话:纳斯鲁拉同意接受采访。

  不知是对中国记者的信任,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享受到“特殊待遇”,被允许自己开车前往真主党总部。按照真主党新闻顾问提供的地址,我驱车约半小时后到达地处贝鲁特南郊的真主党总部。这里是穆斯林聚集地,也是贫民区,到处是残垣断壁,道路也坑坑洼洼。虽然不用坐“黑车”,真主党对我也并没有完全放松警惕。他们派人一站一站“迎接”我。也幸亏有他们,要不然,我肯定找不到这个像迷宫的地方。我的车被要求停在远离大楼的地方。

  眼前的真主党总部,跟我想象的豪华、戒备森严相去甚远,只是一座很不起眼的9层楼建筑,外观与周边的建筑没什么两样,只是更破旧一些。四周看不到任何防护设施,楼顶上没有高射机枪和防空导弹发射架,地面上也看不见荷枪实弹的士兵,只有两个便衣警卫在楼门口巡逻。

  一走进大楼,我才发现原来“别有洞天”:满眼都是膀大腰圆、腰间别着武器的真主党卫兵。一个卫兵走上前来,有礼貌地让我拿出记者证,以核对前一天我传给他们的证件。接着,他要求我把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接受检查,即使一张纸片也不能漏掉。我以前采访别国元首,保安人员检查过采访器材后当时就会交还,而这里却不行,他们告诉我:“半小时后送还,保证不会耽误采访,与采访无关的物品就不要带进去了。”原来他们还要拿去用特殊仪器进行仔细检查。随后,本以为走过安全门就过关了,无包一身轻,我“大摇大摆”往里走,谁知卫兵一把拦住我,一边说对不起,一边开始搜身检查。终于安全过关了,他们似乎还是对我不放心,每走一步都有卫兵贴身“陪同”,而且,把守楼道、电梯和

客厅的卫兵都不相同,各管一段。

  会客厅里坐着纳斯鲁拉的贴身保镖,早就听说“贴身保镖在哪里露面,纳斯鲁拉就会在哪里出现”,看来,确实如此。卫兵准时送还了采访机和照相机,胶卷盒却被打开了,他说:“请放心,胶卷没有曝光。”贴身保镖一刻也不放松地盯着我,我提出给他拍照,却被断然拒绝了。

  正在这时,纳斯鲁拉走了进来。他身穿黑色大袍、头缠黑头巾、满脸大胡子,似乎同伊朗的毛拉没有两样。这套装束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大许多,使他显得有些老成,也多了几分谦和、平易近人,和在电视上手握钢枪的纳斯鲁拉简直判若两人。

  “你是采访我的第一位中国记者。”纳斯鲁拉热情地和我握手,简短的寒暄之后,我们的谈话进入了正题。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环球人物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