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哈佛前校长萨默斯:一头离开哈佛的斗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17:41 外滩画报

  从2001 年击败了包括克林顿在内的众多候选人高调上任,到如今黯然离开,谁也没有想到萨默斯的哈佛校长之旅只走了短短五年。当今一流大学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领导力?这样的发问对今天的中国大学来说,同样具有深远意义。

  文/ 唐宋

  2006 年6月,哈佛大学第355 届毕业典礼在大雨中如期举行,当时正在哈佛燕京学社担任访问学者的杨扬见到了即将离任的校长萨默斯。这大概是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最后一次以哈佛校长的身份公开露面。杨扬回忆着当天的情景,说:“萨默斯校长带着感伤的语调为毕业生送行, 其实也是为自己送行。”

  学生爱戴、教授痛恨

  从2001 年击败了包括克林顿在内的众多候选人高调上任,到如今黯然离开,谁也没有想到萨默斯的哈佛校长之旅只走了短短五年。2 月23 日,萨默斯在哈佛网站上对全校师生说:“我很不情愿作出这样的决定,由于我和艺术科学学院部分教员的不和,导致我不可能继续任职,也无法继续推进我对哈佛未来的改革议程。”

  大部分哈佛学生也不情愿。曾是萨默斯学生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撰文说: “在宣布辞职那天,萨默斯从他的办公室走出来,很多学生都上前围着他、拥戴他,他与学生们握手,很动人的场面。”据哈佛校刊《Harvard Crimson》报道,6 月底,萨默斯清空他的办公室时,学生会召集60 多人为他送行。

  21岁的哈佛大学学生乔纳森说:“我不认为这是发生在哈佛的悲剧,但一定是耻辱。他为这个学校做了很多。”与他持相同观点、认为萨默斯不应该辞职的哈佛学生占了57%。

  萨默斯不仅亲自为一年级本科生授课, 而且对学生的发言显得非常有耐心。旅美学者薛涌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他和学生辩论各种问题。从道德伦理、干细胞研究,到伊拉克战争,无所不谈。他还常常光顾学生食堂、橄榄球赛、舞会,甚至被学生逼着跳舞。”

  这位曾担任过克林顿政府财政部长的校长大人还喜欢在学生的美钞上签字( 因为在他担任财政部长期间发行的美元钞票印有他的签名),把孩子们哄得高高兴兴。他还制定一项政策:凡考进哈佛的美国公民,全家年收入在40000 美元以下者,学校承担全部学费和生活费,家庭年收入不超过60000 美元的, 学费打折。

  这些“政绩”都让他在学生中深受爱戴。东亚研究所的研究生Abraham Zamcheck 也对本报记者说:“他对学生很好,督促教授们教学,学生们都很喜欢他。”

  但就是这样一个讨学生“喜欢”的校长,还是被教授们投以“不信任”, 最终辞职。

  萨默斯与哈佛教授不和几乎路人皆知。复旦大学教授陈引弛告诉记者,他最近一次去哈佛时在校园内遇到一个教授:“他是university professor,即全校级教授,很有地位,也是其中的一个系主任。我问他最近忙不忙。他说很忙, 但是是在为学校效力,而不是效忠校长。言语中透露了对当时校长萨默斯的不满。”

  萨默斯和哈佛众教授结怨始自黑人教授威斯特(Gornel West)。威斯特是研究“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的著名者,牌子大,脾气也大,且热衷于参加各类社交活动,录唱片、写影评、讲演,似乎什么都要来一手。萨默斯认为威斯特疏于教学,并且打分宽松,直接导致了学生分数“通货膨胀”,要他“把精力放在做学问上”。没想到威斯特一听就火了,立马拍屁股走人,投奔哈佛的竞争对手普林斯顿。白人校长和黑人教授之间的纷争很容易被上升到种族问题的高度。没多久,萨默斯又在一次内部学术讨论会上发表演说,提出女性天生在某些学科领域不如男性有优势的假设。可想而知,这一言论立刻在女权盛行的美国引发轩然大波。与会的女生物学教授南希·霍普金斯(Nancy Hopkins)后来告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Michael Dobbs 说:“(当时)我几乎快晕了,仿佛胸口受到了重击,呼吸不畅,感到心烦意乱。”

  虽然事后萨默斯反复道歉,但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借机还是以218 票赞成、185 票反对、18 票弃权通过了对校长的

  “不信任案”。

  威斯特曾经说萨默斯就像是“一头闯进瓷器店的斗牛”。他有太多的想法要去做,又很急躁,当然容易得罪人。

  与萨默斯在许多改革方案上有分歧的还有文理学院院长、中国史学家柯伟林(William C. Kirby),两人一度吵得不可开

  交。今年1月,柯伟林正式辞职,这一次, 在文理学院决定于2 月28 日再次对校长进行不信任投票前夕,萨默斯宣布了辞职。

  天才的学者、高官和失败的校长

  没有人会否认萨默斯是个学术天才,就像当时没有人怀疑萨默斯是继陆登庭 (Neil L. Rudenstine) 之后最合适的哈佛校长人选。

  萨默斯出生于一个著名的学术家族,父母都是经济学教授,伯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和舅舅阿罗(Kenneth Arrow)都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是对20 世纪经济学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之一,萨默斯的爸爸不愿意沾他兄弟的光,所以把自己的姓改成了萨默斯(Summers)。

  1954 年出生的萨默斯16 岁就上了大学,1975 年拿到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学士学位,随后攻读哈佛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还没写完,麻省理工学院就授予副教授之职。28 岁又当选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是哈佛300 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

  1991 年,萨默斯出任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主席和首席经济学家。1993 年成为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副部长, 1999 年荣升财长。2001 年7 月1 日, 萨默斯理所当然地被哈佛大学董事会从一百多名候选人中选为第27 届校长。

  丁学良在文章中写道:“萨默斯上任后也给我们发了一些电子邮件,很少讲官话,而是讲了一些他的抱负,说他想把哈佛办成什么样等等,这使我们对他有很高的期待。那时,包括哈佛的教师、学生、校友以及很多媒体,都认为他有可能成为哈佛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校长之一。”

  萨默斯自己也是踌躇满志。杨扬告诉本报记者:“记得去年10 月费正清中心成立50 周年时, 他满面春风地来祝贺, 很得意地说:中心成立100 岁纪念时, 我还要来祝贺。”但不到5 个月, 萨默斯就宣布辞职:“那时我正在犹他州讲学,有一天信箱里收到桑默斯办公室发来的邮件, 说明校长任期到6 月, 感谢大家在他任期内对他的支持。”

  薛涌认为也许是萨默斯担任华盛顿高官的时间太久了,强悍专制的作风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系中当然游刃有余:“可惜哈佛不是华盛顿,而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干什么事情,都要先取得共识才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社会学二年级研究生告诉本报记者:“很多研究生, 比如我,对他和其他教师院系的冲突不感兴趣、也不想了解。但我在别人那里听说了一个谣言,说他不太关心我们社会学系,我相信这是有根据的,因为这可以从他对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的评论看出来。”

  的确,身为经济学家的萨默斯常常流露出一种经济学家比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授聪明、更有真才实学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否决一些文科终身教授的提名。这很容易让人理解成一个理科生和文科生之间的争斗。薛涌说:“他口口声声说哈佛的终身教授不应该是给一些已经没有创造力的学者提供一个荣誉职位或养老院,而要提拨年轻人。” 但人文、历史学科的学者大都晚熟,往往要到四、五十岁才步入学术生涯的顶峰。这也是萨默斯屡屡和文理学院交恶的根本原因。

  文理学院是哈佛的核心,教授人数占全校一半。萨默斯大刀阔斧的改革计划和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威胁到了这些教授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安全感。杨扬告诉记者:“萨默斯认为人文学科的东西, 看不见, 摸不着, 纯粹是花钱, 都应该削减或撤消。他不知道哈佛是研究型学校,教授们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教书, 而是做研究。所以引发众怒, 最后请校长滚蛋。”因此,尽管萨默斯任内哈佛的股票涨了好几倍,共筹得250 亿美元的捐款,教授中却没有人买他的账。

  这里不禁让人想起一个插曲:第25 任校长德瑞克·博克(Derek Bok) 在任时,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来访。

  博克在欢迎仪式上开玩笑地说,我和总理先生处在非常类似的位置上。我们都在治理着一群讲着不同的语言、信仰着不同的宗教、谁也不买谁的账、又都不尊重中央权威的人们。甘地应声而笑。果然,他回印度不久就被暗杀了。

  更有趣的是,哈佛大学最高权力机构(Harvard Corporation) 在接受萨默斯辞职的同时,发表声明邀请这位现年75 岁的德里克·博克从7 月1 日开始担任哈佛大学过渡期临时校长,直到新校长遴选结果产生为止。

  大学校长怎么当?

  那么,有天下“第一学府之称”的哈佛的校长究竟是一尊怎样的“佛”? 李欧梵在《我的哈佛岁月》一书中提到萨默斯的前任陆登庭校长时说, 他为哈佛募到几十亿美元捐款,但是开会的时候毫无威风,很客气地请各位教授发言。他还要能叫出许多教授的名字,这是当校长的必备条件。

  2000-2001 年在哈佛大学燕京学社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兴无告诉记者说:“美国的校长类似公司总裁,由董事会任命。中国的校长则更像政府官员,由政府任命。”

  中国每年都有为数众多的学者在哈佛访问、求学,感受两国不同的校园文化和制度。在哈佛,校长充当的是经理人的角色,学者教授们作为一个精神共同体,对校长施加影响。这也是自从1636 年建校以来就确立的传统:教授对学校的预算、捐赠、额外收益等均有相当大的权力。1995-1996 年曾在哈佛大学法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的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顾肃告诉本报记者:“哈佛的各级院系都设有教授委员会,它有监督管理作用,可以质疑董事会,同时又有很大实权,比如对判断教授是否学术腐败等事务有直接控制权。”

  薛涌认为,最近二三十年,美国的大学校长变得比政客还乏味,对什么公共事务都不发表见解,甚至对教育问题也顾左右而言他,你搞不清楚他们的思想是什么。校长的首务是给学校募捐,思想还有什么用?甚至学术成就和背景也越来越不重要。乃至有些学校, 竟开始雇用没有博士学位、没有资格当教授的募捐专家当校长。

  原本,萨默斯的去留应由董事会决定,教授们的投票只有象征意义,但这一次董事会在教授和学生之间,站到了教授一边。薛涌认为这里虽然有种种不得已,却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学生在学校只呆四年,教授却要呆一辈子。”

  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执教的哈佛毕业生Evans 告诉记者:“美国大学的校长会邀请一年级的学生去野营之类,虽然人很多,也不可能都交流,但至少都见面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顾客满意。大学的顾客是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要做到学生满意就行了。

  现在看来,教授也是大学的顾客。” 萨默斯显然不是一个甘心顺从流俗、当一个没有意见可说、不教书、不做学问、埋头搞钱、为顾客服务的募捐人。既然他的企业总裁风格为哈佛教授们拒斥,那么哈佛继续成为一个学术共同体还是转化为一个跨国公司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应该由谁领导今天的大学呢?薛涌就此提问:“当今一流大学的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行使自己的

领导力?究竟谁是大学的主人?”

  这样的发问对今天的中国大学来说,同样具有深远意义。一个好的学者未必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能出入官场打理好一个政府部门未必就能管好一堆知识分子。顾肃认为,中国的大学要改革,当然也不能全部照搬西方经验, “我希望的改革的最终目标应该是由教授投票产生校长,最低目标也要建成广泛公开的协商制度,例如教授组成的有广泛代表性的教学纪律委员会。这样的话,他们既没有成为职业官僚,保存了学者的良知,但是又参与了学校管理。”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