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人物》杂志专题 > 正文

俄罗斯电视风云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22:15 《人物》杂志

  文/吴昊

  现状综述

  一个国家政体的变化,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往往最易通过其大众传媒的变化表现出来。而大众传媒中最广泛、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时代晴雨表”就是电视了。

  新俄罗斯,新政权,新俄罗斯人,新电视!现在,当你打开电视机,看着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电视频道,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今日俄罗斯早已不是当年的社会主义苏维埃了。

  如今在莫斯科可以接收到21个电视频道,另有56个电视频道通过卫星传播。按照市场和传媒调查公司(Comcon)2006年第一季度对俄罗斯10万人以上城市、10岁以上观众的统计,居前十位的电视台及其收视率如下表:

  在上面排名前十位的电视台中,属于全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的有俄罗斯电视台(国家电视台)、文化电视台和体育电视台;由国家控股的是第1频道;中心电视台隶属于莫斯科市政府;其他电视台均为私营。

  第1频道,原名俄罗斯公共电视台,2002年9月改用现名,1995年开设了网络版。它不仅是全俄规模最大的、98%有人口居住的地方都可以接收到的频道,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电视台。因为俄罗斯领土占12个时区,电视台从东向西分为5个播放区,其节目的播放时间是根据不同的播放区而单独制定的,以方便播放区的观众收看。作为全国性电视台,第1频道力求能够尽量满足各阶层电视观众的需要。主要栏目有:6点播放的《早安》(新闻娱乐类)和21点的《时间》(新闻分析类)、《等我》(寻亲节目)、《年度歌曲》(音乐节目)。娱乐类有《奇迹园》《何事?何地?何时?》《机智快乐俱乐部》《聪明女孩和聪明男孩》等。

  俄罗斯电视台成立于1991年5月,传播面基本覆盖了全俄,观众达到俄罗斯总人口的98.5%。在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还有超过5000万人在观看此台。现在西欧、近东和北非的居民都能看到俄罗斯电视台的节目,俄罗斯电视台也已经开始在美国转播。其节目种类主要有:信息、连续剧、时事评述、知识测验、娱乐剧、大型艺术片和大型纪录片、体育和社会政治事件转播。新闻栏目《消息》一直是此台的标志性节目,可以视为全国最主要的新闻节目,获得过1995年“电视播放”大奖和2001年“最佳新闻节目”奖。从2001年9月16日开始,俄罗斯电视台又推出了由叶夫盖尼·列维克主持的《每周消息》,该节目在年终即被评为全俄电视台最受观众欢迎的新闻综述节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电视台大大增加了对体育节目的播放,虽然这花费了电视台的巨额资金,但却将“足球”拉回了荧屏。正是俄罗斯电视台购买了2002年在日本和韩国以及今年在德国举办的“世界杯”比赛的转播权。

  独立电视台成立于1993年,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唯一一家全国性私营电视台。它以自己独立的视角和客观的评述,建立了对俄罗斯来说是新的新闻报道标准,是俄罗斯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电视台之一。其创作集体的专业水平得到了俄罗斯和全世界的认可,每年都能获得俄罗斯电视科学院颁发的奖章,其记者、评论员和主持人常常得到政府的新闻最高奖。俄罗斯有1.1亿人收看独立电视台。除了俄罗斯境内,它还在西欧、近东、美国和加拿大转播。它在全俄和独联体各国,在纽约、柏林、伦敦和布鲁塞尔均设有自己的通讯社。

  CTC电视台是俄罗斯第一家娱乐电视台,成立于1996年12月1日。现在全球有362个城市能收看到此台,观众达1.122亿人,主要是18至45岁年龄段的高收入高消费人群。此电视台的特点是其现代性、生动性。主要节目有俄罗斯电视连续剧、世界最新电影、高质量的娱乐剧、幽默短剧、西方连续剧等。如其《21点档电影》栏目,以播放全球著名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而成了主打节目之一。20点到21点是俄罗斯电视连续剧专场,2003年这个专场播放的《可怜的娜丝佳》(我国翻译为《情迷彼得堡》),就先后在俄罗斯和我国风靡一时。

  历史回顾

  1.戈氏、叶氏的电视市场化走势

  要透视俄罗斯最近四五年的电视现状,不得不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变化谈起。仅从1991年到2001年,风云变幻的俄罗斯电视业就经历了所有权的三次改变。所有权的改变是一场政府与控制电视的金融寡头之间展开的争夺荧屏的龙争虎斗,也直接造成了电视内容和形式的转变。

  苏联国家电视广播体系的崩溃并不像苏维埃政权那样一下子就垮塌了,而是由两位总统的大笔挥舞出来的。早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已经开始放松国家对媒体的传统管制。由苏联出版部部长米费多托夫参与制定的《出版和其他大众传播新闻媒体法》(简称《出版和传媒法》),就是苏联解体前夕,其最高苏维埃于1990年6月12日通过的。《出版和传媒法》在法律上彻底改变了原有的“公有国营广播电视制度”,规定新闻工作团体有成立媒体公司的权利,并宣布每个编辑部都是独立的法人。这意味着当时的新闻传媒已经获得了部分自主权。这个法律的不足在于没有明确新闻媒体在经济发展中应承担的义务,特别是国家如何管理媒体及其资金运作。

  在政府高层争夺最高权力的竞争中,控制媒体经营权是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因此,争取到一个属于自己掌控的电视频道是叶利钦由来已久的心愿。1991年5月,当时担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在与苏联总统、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激烈谈判之后,终于成功地为俄罗斯联邦争取到开播第二频道——俄罗斯电视和广播台(PTP)的权利,这扭转了苏联时期奥斯坦丁广播电视公司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苏联的电台体制在苏维埃政权瓦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在发挥作用。其后慢慢地削弱,最终失去了有着掌控统一信息空间特权的“中央电视”这一称号。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联邦继续执行其《出版和传媒法》,并于1992年成立了“广播电视委员会”等专职管理机构。1993年3月20日叶利钦签署了第377号总统令——《关于保障新闻稳定及对电视广播的要求》,对新闻市场、自由观点、新闻平衡、信息保护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大众新闻媒体和权力机关在其相互关系中应遵守《大众新闻媒体和人权宣言》《广播电视管理原则》等。

  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苏联的债务,但未能从西方国家获得经济改革所需的巨额资金,因而政府无法在财务上支撑媒体的转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化过程中崛起的新型金融寡头乘虚而入,开始分割这块电视大蛋糕──先是摄像机和麦克风、大楼和演播室,后是分割播放频率和卫星通信轨道,使之从国有化快速转型至私有化与市场化。这为传媒追求新闻自由和独立自主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和空间,但也直接冲击了政府对以电视为龙头的大众传媒的操控。

  1995年之后,俄罗斯的大众传媒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国家天然气集团与欧耐克希姆银行集团为一方,另一方为支持莫斯科市政府的“桥媒体集团”,还有一方就是别列佐夫斯基所拥有的自成一体的媒体。

  1997年以前,国家天然气集团总裁韦辛列夫的最大支持者就是前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国家天然气集团控制着俄罗斯的第一大报《消息报》,以及《劳动报》《先锋真理报》等。在言论上,该媒体集团倾向于为政府的政策“保驾护航”,在经营上则重投资而疏于管理。欧耐克希姆银行集团基本上是将媒体作为进入政府的敲门砖。该集团总裁波塔宁在成功地经营《专家》杂志和《每日商报》等媒体后,便跻身政府,成为俄罗斯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副总理的银行家。这样代表国营企业的国家天然气工业集团和欧耐克希姆银行集团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媒体帝国。

  “桥媒体集团”是由“桥银行”老板古辛斯基一手创办的。从苏联解体到1996年,古辛斯基与其他合伙人一起创办了“桥银行”,又与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建立了合作关系,这使“桥银行”的业务得以迅速遍及全莫斯科市。与此同时,古辛斯基与以色列以及美国的银行家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使“桥银行”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银行,古辛斯基也成为持有俄罗斯及以色列两国护照的银行家。1996年,古辛斯基开始以渐进的方式参与政治。自1996年到2000年,古辛斯基把“桥银行”的管理权交给他人,开始以美国的传媒经营模式筹建他的媒体帝国。他梦寐以求的目标是既控制克里姆林宫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传递,又发挥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作用。由于古辛斯基与当时主管俄罗斯新闻事务和政策的波尔托拉宁关系密切,波尔托拉宁于1994年将国家电视台的第四频道让给古辛斯基经营的独立电视台,开始了独立电视台与第四频道的教育电视台共用频道的局面。到2000年,古辛斯基已建立了一个涵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与互联网的媒体帝国。2000年,古辛斯基曾出席克林顿夫妇为美国民主党举办的筹款餐会,坐在克林顿夫妇的斜对面,并且在克林顿致词后发表了讲话,由此可见古辛斯基在美国的知名度。“桥媒体集团”也一度成为美国影响俄罗斯政坛的桥梁之一。

  通过注入大量资金,别列佐夫斯基开始进入俄罗斯最大的电视台俄罗斯公共电视台。最初,别列佐夫斯基仅拥有该电视台2%的股份,但他成功地登上了该电视台董事会主席的宝座。此后,他通过自己手下的财团不断购买电视台的股票,到1995年,别列佐夫斯基已基本控制了这家俄罗斯最大的电视台。

  俄罗斯电视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期间有如下四个特点:

  1.节目内容多元化。私营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要以其新颖独特来吸引观众,进而吸引广告客户。而极具竞争力的私营电视台又促进了国营电视台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2.制作方式多元化。俄罗斯各大电视台普遍改用制片人制度,整个节目的制作与发行都由制片人负责。

  3.观众分布多元化。俄罗斯的电视观众逐渐分化,因此电视节目的内容也开始面向不同的观众群体,有面向全国观众的节目,有面向特定地区观众的节目,还有面向本地观众的地方性节目。

  4.电视台所有制多元化。国营、民营电视台同时存在,非国营的电视台主要包括私营或社会合资的有限公司及无限公司等形式。

  2.普京的媒体国家化进程

  几乎与21世纪同步到来的,是俄罗斯电视业的新的分割,但这次的分割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前10年是非国有化的走向,大转弯则是向国家化方向的回归。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标志就是达伯拉捷耶夫由非国有的独立电视台转到了国有的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并于2000年1月31日被其时的代总统普京任命为该广播公司的总裁。显然,普京已经感觉到了电视私有化、市场化给政府对公众的影响力所造成的致命威胁。

  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之后,毅然向媒体私有化、市场化宣战以推进媒体国家化的进程。一度控制媒体的金融寡头古辛斯基、别列佐夫斯基和霍多尔科夫斯基分别遭到通缉、起诉与逮捕,俄罗斯政府逐步夺回了对大众传播领域的控制权。

  这场媒体争夺战是这样开始的。

  2000年5月,国家税务警察以偷税漏税为名,搜查了古辛斯基所拥有的“桥媒体”总部的4个机构。这是普京整顿寡头媒体的投石问路之举。6月13日,俄罗斯最高检察院扣留了古辛斯基,此举在俄罗斯引起了巨大反响,尽管不久之后古辛斯基被释放,但对“桥媒体”涉嫌经济违法的指控并未撤销。后来普京发现,站出来保护“桥媒体”的只是俄罗斯的一些右翼人士。于是他对俄罗斯的犹太裔群体采取了又拉又打的两手策略,一方面采取开明政策,不反对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则对已参政的古辛斯基坚决依法处理。最终俄天然气公司夺取了独立电视台的控股权,并改组电视台领导层,包括电视台总经理基谢廖夫在内的古辛斯基的人马被扫地出门。

  普京之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处理古辛斯基,是因为古辛斯基的媒体已严重地威胁到政府及政策的制定。担任过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局长的普京深知,这些在苏联解体时发家的寡头们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古辛斯基能在短短的几年内一跃而成为媒体大亨,自然有种种把柄。总检察院因古辛斯基2000年11月受传讯而未出庭,对他发出了国际通缉令,使之于12月在西班牙遭当地警方拘捕。2001年4月18日,西班牙国家法院裁定古辛斯基无罪,拒绝将古辛斯基引渡给俄罗斯。由于古辛斯基拥有俄罗斯和以色列双重国籍,他获释后随即前往以色列,流亡至今。

  2000年8月27日的电视塔火灾,使俄罗斯电视台、公共电视台、独立电视台等几乎所有的大型电视台在莫斯科和莫斯科地区停播。从这场自然火灾中,业内人士敏锐地感觉到政府整治电视私有化、市场化的“大火”将会越烧越旺。不出所料,2000年9月,普京发布了一道总统令,收回了当年叶利钦授予地方政府任命所属地区广播电视领导人的人事权,将该项任命权纳入全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总部的职权范畴之内。

  2002年1月21日,普京收复媒体领域失地的另一大战役进入总攻阶段:莫斯科仲裁法院将关闭TV-6电视台的终审判决送到俄罗斯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部,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依法立即停止TV-6的播放权,收回这个电视台占用的频道。TV-6的全称是莫斯科独立传播公司,由于它所在频道的序号是6,因此才有了这样一个别名。如果按照实力和规模排序,在俄罗斯的众多电视台中,TV-6还称不上是实力最强的电视台,但是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实力雄厚的国家电视台。TV-6的最大股东就是别列佐夫斯基,虽然从2000年开始他因为受到俄罗斯最高检察院通缉一直躲在英国不敢回国,但他并未因此停止对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干预,不断从国外发指令遥控TV-6。

  关闭TV-6的直接导火线是这个电视台的另外一个股东——拥有该台15%股份的卢克石油公司与别列佐夫斯基之间在电视台的经营上出现重大分歧,双方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后这个股东以经营不善和资本入不敷出为由向莫斯科仲裁法院提出关闭TV-6电视台的申请。2001年11月底,莫斯科仲裁法院在对TV-6的经营状况进行调查后做出了关闭该电视台的仲裁决定。第二天清晨,当人们打开电视的时候,果真发现TV-6已经从屏幕上消失。争吵了几个月的TV-6去留风波最终以这个结果结束,这意味着别列佐夫斯基与政府的较量又一次以惨败告终。

  普京整肃媒体寡头,成功地达到了政治目的,但给其时的俄罗斯经济埋下了潜在的危机:寡头们担心再遭整肃,纷纷将金融资产转移到国外,使俄罗斯经济大量“失血”,政府只好靠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出售军火来维持经济运转;也使俄罗斯媒体更像是国家机关与企业组织的一个结合体,例如现全俄罗斯国家广播电视公司集团总裁杜博罗杰夫是由普京总统直接任命的,政府直接编列预算注资该公司。

  普京在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师生座谈时提到,如果新闻受控于“两三个钱袋”,新闻媒体本身就不会存在任何自由,反而会成为利益集团的保护者。他的观点是,所谓“自由”就是公民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此同时公民要受到用民主方式通过的法律限制,否则,“自由”就成了为所欲为的处于失控状态的无政府主义。他强调,俄罗斯媒体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而这只有在媒体的国有公共服务体制下才能实现。

  普京的意志改变着俄罗斯电视业的现状。2006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给予人们一种新视觉感受,节目单元形式扩大了新闻信息类、综艺娱乐类与自制电视影集的分量,而自制的电视影集与苏联时期电影的播放占据总体类型节目的35%。其中,新闻栏目《消息》的新闻制作水平的提升可以看作是俄罗斯新闻体制改革的结果,新闻收视率有上升的趋势。

  3.继承与改变

  整个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新闻基本走向是史诗式或纪录片式的新闻,这使得新闻宣传机构很少报道国内生活中的消极面。对于事故或灾难等一切不利于鼓舞人民士气的消息,一般都会采取避而不提或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对西方国家阴暗面的宣传及对西方高科技成就的讳莫如深,使得人民对西方各国的基本发展状况没有任何官方的消息来源。美国及西方各国的媒体成了了解西方各国状况的特殊渠道,如“美国之音”,它在俄罗斯拥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听众数量。

  时至今日,俄罗斯的大部分新闻学者仍然认为,大众传播事业如果没有国家的统一领导是行不通的,或者说,尽管媒体不应由国家垄断,但不能不由国家统一调控,应该根据统一的原则和任务展开活动。而对整个传媒系统实行领导的根本原则,应该是根据宪法制定的大众传播媒体法。应该说,俄罗斯传播学者已经基本认清了俄罗斯媒体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私有化此路不通,人治大于法治的怪圈也必须摆脱。叶利钦执政期间,经常以总统令的形式对某些媒体进行改革,或改变《俄罗斯媒体法》的具体规定;普京执政之后,对于媒体的管理更加强调法制化与规范化。

  普京整肃媒体寡头之后,俄罗斯广播电视媒体的管理形式开始转型为国有公共服务体制。其具体特点是:国家资本进入广播电视领域,并以广播电视公司的最大股东身份出现;广播电视公司的管理原则是由专业人士实行专业管理,政府人员及政党人士不直接参与。这种管理形式的优点是,在媒体经营仍然离不开金融机构投资的情况下,既可以减少金融寡头干预政策制定的机会,又不至于让政府为媒体的亏损担负过重的责任。现在俄罗斯各大电视台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主持人要在节目播出之前将主要内容以书面形式交给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这样,一道新闻检查屏障就形成了。全俄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对合资、私营与国家电视台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了让合资或私营电视台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对这些电视台侧重提高收视率的节目一般会放松要求;而对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则要求它每个星期播出近一小时的《议院时分》节目,政府对此给予补助。

  普京推进媒体与政治的中央集权之举,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促进了国家的整合,纠正了苏联解体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局面。

  2000年以来,全俄广播电视公司成为管理俄罗斯三大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与独立电视台的专职机构,国有公共服务体制得以落实:俄罗斯的电视业基本上形成了以国有媒体居主导地位的格局,私营电视台以及莫斯科市政府的电视台仅侧重于娱乐、体育等节目,政府丑闻一般仍在被禁止之列。

  2005年,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新闻制作体制做了很大的调整,打造了一个全俄新闻大平台,最明显的是扩大了清晨第一档栏目《早安,俄罗斯》的影响力:该栏目从早上5点开始在全俄地区同步直播3个小时又45分钟,每半个小时滚动一次该电视台的招牌新闻栏目《消息》。这个全俄新闻大平台最大的优点在于实现了普京“信息空间一体化”的“媒体中央集权”理念。但如何在媒体内部形成积极有效的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仍是摆在普京政府面前的问题。

  对这场电视首当其冲的传媒争夺战的是是非非,下面两节的实录,或许能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

  怪招奇人

  1.赤裸的真理

  播音员一本正经正在播报。节目进行至中段时,原本打扮端庄的女主播,会突然抛开矜持,一边报新闻,一边若无其事地宽衣解带——讲述社会秘密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自己身体的秘密。新闻播完了,衣服也脱完了。这就是M1独创的《赤裸的真理》栏目。

  M1电视台创办之初,规模只是七八个人,外加两个编录棚,其节目的内容定位是严肃的政治访谈,在短短13分钟的节目中,主持人通过采访俄罗斯政要来评述一周大事。怎么才能让M1电视台在众多的电视台中杀出一条生路呢? M1电视台的创始人莫斯克温在录制室里胡乱翻着一堆旧报纸,突然,一份苏联的《真理报》吸引了他的目光。头版头条一个标题《赤裸裸的真相》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奇思怪想:对,赤裸播报!M1电视台为此重金礼聘了一批年轻貌美的“美眉”为节目献身。来自乌克兰的波克特丝佳是《赤裸的真理》的首位主播。如果她到节目播完时还脱得“不够”的话,新闻节目之后的天气预报女主持人也会脱得精光,以补赤裸不足的“缺憾”。随着重金招来的第一位女播音员“脱技”的“夺目”效应,脱衣节目也不断扩展,先是新闻,接着是天气预报,后来又推出“系列赤裸栏目”:《及时》栏目,内容是一周世界重大政治事件回顾;《桃色》栏目,报道莫斯科流传最盛的桃色新闻;《自然选择》栏目,相当于“脱口秀”,其节目女主持人清一色是半裸的靓丽女郎。

  赤裸的怪招,使M1电视台跻身于莫斯科13大最受欢迎的电视台之中,位居第六。其观众群的年龄段在25岁至55岁之间。更耐人寻味的是,俄罗斯许多政治家都愿意接受M1电视台独特的赤裸采访。莫斯克温说,每当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开会的时候,总是M1女记者们进行采访的黄金季节。面对国内外同行的非议,莫斯克温很不以为然,他说,《赤裸的真理》远远不只是靠色情来吸引观众,而是打破传统的一种改革。

  从扩大自身影响力,特别是经济效益来说,M1电视台赤裸的怪招成功了。对其负面影响,传媒界虽多非议,但政府并未正面干预。是耶,非耶,笔者姑且存而不论,读者自会见智见仁。

  2.再见了,基谢廖夫

  基谢廖夫,俄罗斯最有争议的“电视奇人”,是电视控制权之争使他成了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他的新闻评论辛辣尖刻,很有煽动性。他最早名扬全国,是因为2000年的“独立电视台事件”。

  独立电视台是俄罗斯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之一,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私营电视台,其当时的股份,古辛斯基拥有49.5%,俄天然气公司下属的传媒集团拥有46%。新闻“名嘴”基谢廖夫因很对古辛斯基的胃口而被任命为独立电视台的总经理。基谢廖夫上任后,独立电视台的反政府倾向日益明显,每周末的时事综述和政治《木偶戏》就是很有影响、也很有争议的节目。2000年4月3日,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古辛斯基和其他股东拒绝与会的情况下改选了董事会,在新选出的9名董事会成员中,天然气工业公司占5名。随后董事会宣布成立电视台新领导班子,基谢廖夫因拒绝接受改选而被解职。新领导班子希望记者和编辑全部留任,但决定《综述》《被遗忘的军团》《世纪见证人》等栏目停播。

  结果,基谢廖夫带领100多人,其中包括40多名著名节目主持人离开独立电视台另立山头。一开始,基谢廖夫带着他的人马来到“桥媒体”控股的THT电视台,想办一个“真正独立”的电视台,但不久就转到了由别列佐夫斯基控股的TV-6电视台,并任总经理一职。再次改换门庭后,基谢廖夫依然故我,立刻大量加入政治色彩浓厚的节目,对政府指手画脚,对当局的批评和抨击有增无减,矛头甚至直指总统普京,并以俄罗斯唯一独立于官方之外的电视台作自我标榜。

  基谢廖夫入主TV-6之后,将独立电视台的不少栏目也带了过去,还在TV-6首创了一个偷窥节目,名为《玻璃背后》,每天14点、18点和零点50分播出,内容是六个俊男美女在一个公寓内的生活。剧中的主角演出非常生活化,对话也非常直接。他们的生活细节,包括洗澡、性对话与性生活,都会在电视画面上进行“展览”——电视台以30部摄像机拍摄每个人的生活细节。这个节目开播一个月后连连刷新电视台的收视率,一度成了TV-6的“招牌菜”。自然,此节目一经推出就成了全俄议论的焦点。对此“真人秀”否定最坚决的要数东正教教会,他们呼吁信徒拒绝收看这个伤风败俗的节目。但教会批之越烈,《玻璃背后》的收视率越创新高,一度出现了每天有约3000人到电视台看现场实况表演的轰动效应。基谢廖夫自豪地说,节目是根据人性设计的,没有剧情,是演出者生活原原本本的实况转播,因为满足人的本性而受欢迎。

  上文提到的关闭TV-6电视台的仲裁决定下达后,基谢廖夫声称法院的裁决是迫于政府压力,表示将向上级法院提出申诉。与此同时,TV-6开足马力,由基谢廖夫亲自操刀,与政府对着干。按照基谢廖夫的说法,卢克石油公司之所以坚持关闭TV-6电视台,是因为背后受到当局的操纵;当局要取缔TV-6的真正动机,是不愿让俄罗斯电视观众看到不同的画面,听到不同的声音。

  读者不难从基谢廖夫的所作所为中体会到TV-6被判决关闭的前因后果、是非曲直。TV-6电视台信号被终止后,基谢廖夫带领其“班子”又投到“莫斯科回声”广播电台另辟“战场”。不过,他与电视这块阵地“再见”之后,终究是“雄风”不再了。

  名人名栏

  俄罗斯媒体经过了传播自由的洗礼与转型期的动荡之后,已经基本上培养出了自己新一代熟悉现场报道与擅长采写的新闻记者。再加上俄罗斯传媒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采访政策,媒体也赋予记者较大的新闻自主权,使得俄罗斯各电视频道不乏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栏目和著名主持人。其中的佼佼者如:

  1.第1频道的《联邦法官》和《奇迹园》

  《联邦法官》是一档展现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为司法公正而战的仿真情景剧栏目。其卖点是贴近社会生活,再现犯罪现场——盗窃、诈骗、抢夺、人身伤害、勒索、杀人……情节都有案可查。由俄罗斯功勋法学家谢尔盖·巴施教授担任法官,根据被告、受害者、证人和鉴定人的供词和陈述,以及辩护人和控诉人的陈述做出判决。事先没有人知道被告将被判有罪还是无罪。诉讼程序中的辩护人和控诉人,都是职业律师和检察官,不仅在电视上,在俄罗斯法庭上也能见到他们。他们交叉向被告和受害者进行询问,并在法庭上请出常能改变法院审理进程的出乎意料的证人。谢尔盖·巴施果断地掌握着诉讼的进程,对控诉方和辩护方都一视同仁,不给予任何一方特权,力求得到包括复杂案件、尖锐问题的答案。法官不辱使命,尽力让被告及所有参与诉讼的人员明白法律的意义和判决的公正。《联邦法官》虽是按照真实的案例和诉讼程序进行创作的,但电视节目中所展示的案情和诉讼程序更为扣人心弦。谢尔盖·巴施说:“这个法庭是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由一位法官全权做出裁决,这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法庭非常真实,但不墨守成规,比起现实中的审判更人性化,案件的分析也更加细致。”

  《奇迹园》是45分钟的有奖竞猜栏目,1990年10月25日首次播放。其卖点是观众广泛参与,荧屏上下互动。游戏规则是:每次竞猜分三个小组,每一小组有三位选手参加。每组中胜出的那一位选手再参加决赛,最终胜利者如果能够猜中“超级字谜”,就可获得特别大奖——百万卢布的奖金和轿车。参加《奇迹园》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给节目编辑部寄去自创的纵横拼字谜。当时,这个栏目如同一颗炸弹引爆于单调的荧屏,成千上万的观众满怀激情给主持人列昂尼德·雅库鲍维奇去信,要求参加竞猜。参与其中的有成人,也有儿童;有消防员、警察、教师,也有二战老兵、著名演员等。著名的国外和俄罗斯本国公司为此节目提供了巨额的赞助,让人无法预料的“黑匣子”可能使参加节目的幸运儿喜从天降。普通老百姓在这里等待着幸运之神的降临,盼望着来到这个有可能美梦成真的奇迹园,这使得《奇迹园》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收视率一直保持在46%以上。其主持人列昂尼德·雅库鲍维奇出生于莫斯科,毕业于莫斯科工程建筑学院,当过工程师,做过选美主持人,也是300多篇戏剧和小说的作者。1991年起在电视台工作,先后担任《奇迹园》《历史年轮》等栏目的主持人,还参加了《二十年后的一天》《莫斯科假日》《OK》《俄罗斯女骑手》等影片的拍摄。他的主持幽默风趣,非常有亲和力,是深受俄罗斯人喜爱的白胡子爷爷主持人。列昂尼德·雅库鲍维奇两次获得全俄电视“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奖”,1997年获得俄罗斯“人民演员”称号,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电视科学院院士。

  2.俄罗斯电视台的《一周消息》

  该栏目以有“新闻王国”之称的俄罗斯为依托,始播于2001年9月16日,从2003年8月31日起由谢尔盖·巴利列夫主持。每周日20点开始,在1个小时里,主持人和记者向观众介绍本星期中最重要的社会、政治与经济新闻。谢尔盖·巴利列夫也是俄罗斯电视台新闻类节目的副总编,1995年毕业于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曾任《莫斯科新闻》国际部特派记者等职,1996年3月出任俄罗斯电视台驻伦敦记者站站长。第一次在《消息》栏目当主持人是2001年9月11日,正是美国国际贸易中心发生悲剧的那天,当时谢尔盖在直播室一直工作了4个多小时。

  3.独立电视台的《走近决斗线》和《周日之夜……》

  《走近决斗线》每周四22点40分播出,长52分钟,是一档电视辩论节目,持对立观点的两位名人在电视荧屏上唇枪舌剑地决斗。辩论的胜负,在演播室是由证人来判定的,转播节目时则由电视观众现场投票决定。谁输谁赢及是否与裁判的意见相符,只有到节目结束时才清楚。著名主持人弗拉基米尔·萨拉维耀夫调控着舌战的进程,使其更加生动、更富感染力。这档节目的卖点既有其引人入胜的形式,又有大众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周日之夜和弗拉基米尔·萨拉维耀夫》是独立电视台推出的另一档社会政治综合节目。通过综述、辩论和采访,对一周来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焦点问题进行总结。其卖点除内容和形式外,还有名人效应:制片兼主持弗拉基米尔·萨拉维耀夫和嘉宾、专家及现场观众共同讨论发生在一星期内的最重要、最有意思的事件。多方位、多层次的综述,涉及事件的最高官员和专业人士的参与,使得节目非常可信,极具权威性。该档节目以其广泛的影响力,不仅吸引着众多的电视观众,也使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以被邀请参与为荣。

  弗拉基米尔·萨拉维耀夫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钢铁学院,后在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学院攻读研究生,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曾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大学任教,主持过科研项目,还做过生意,是莫斯科美国企业委员会会员、青年经济学家协会副主席。他1999年开始从事电视工作,曾同时主持《进程》(公共电视台)和《萨拉维耀夫的激情》(THT电视台)。后来在电视6台主持自创节目《与萨拉维耀夫共进早餐》和《夜莺之夜》,还在首都电视台(TBC)主持《请看,谁来了》和《争辩》等栏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