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正文

月圆时分孔子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1: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10月7日,在远隔重洋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首次举行了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孔子日。它犹如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巡礼,又像是中国式国际大家庭聚会,吸引了许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英国朋友。

  时值中秋次日,威特菲尔德教授以题为《中秋节》的讲座为孔子日开篇。随着马王堆帛画到汉、唐、明、清有关月亮的一幅幅中国画幻灯片,他从远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
故事,说到李白、苏轼举杯邀明月的浪漫。对于在场的英国学生来说,这是一堂生动的欣赏课。威特菲尔德告诉记者,他受父亲的影响,自幼爱上了中国文化艺术。上世纪50年代他在空军服役期间第一次有机会接受了中文教育,虽然主办者是为了军事目的,却为他插上了实现愿望的翅膀。从此中国古代艺术史成为他一生的研究内容。他先后在剑桥大学、大英博物馆和亚非学院做研究。现在,他虽已退休,但还是经常来为学院的中文中心讲课。

  孔子日这天,首届“汉语教材展览”也在亚非学院开幕。它由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伦敦孔子学院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语言中心联合举办,展出了六大类约800多个品种的教材和教辅材料。此次汉语教学书展,是为伦敦的汉语教学提供服务。

  下午,还举行了中国传统的古筝、茶艺和书法表演,中央电视台记者客串主讲的茶艺文化,寓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令喜爱饮红茶而不明起源的英国朋友大开眼界。现场的英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朋友们,围坐在桌旁,听一曲古筝、品一口香茗、尝一角月饼。在亚非学院教师挥毫书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表演结束,余韵悠长。

  孔子日主办者、伦敦学院院长张新生告诉记者,伦敦孔子学院2005年底成立,它与各大学已有的汉语教学中心的最大不同,是面向社会需求,不仅教授中文,还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平台。现在,该校3个月一期的培训班,每期学员人数已超过500人,一年超过1600人,其中85%的学员来自英国工商、金融界。他认为,英国人学汉语热情高涨的最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吸引力,二是两国关系处在历史最好时期。

  自2004年首家海外孔子学院成立以来,至今年9月,中国已在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课堂。全球首家“商务孔子学院”也将于今年10月在伦敦揭牌。海外孔子学院正成为面向当地社会各类人员开展汉语教学、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并为社会各类人员提供中国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服务的基地。

  (本报伦敦10月8日电)

本报驻英国记者 施晓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