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一场政治狂欢的主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6:51 新民周刊 | |||||||||
有专家认为,本·拉登的“人间蒸发”将是无限期的。 撰稿/苏庆先(记者) 本·拉登又死了一次。
9月23日,法国《共和国东部报》出人意料地引述该国情报部门的机密报告说,沙特阿拉伯政府确信,本·拉登已经死于伤寒。该报煞有介事地说,“沙特当局收集到的情报显示,2006年8月23日,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在巴基斯坦期间,因患有非常严重的伤寒,导致双腿部分瘫痪。” 《共和国东部报》刊登的“国防机密”文件,上面带有法国海外安全局的缩写,并标明日期为9月21日。报道说,在21日当天,有关文件已提交给总统希拉克及法国总理、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当天,法国国防部发言人指出,有关文件确实存在,只不过其内容,即拉登死亡的消息,无从证实。 近几年,不时传出本·拉登病重或死亡的消息,但之后总有记录拉登活动的录像带或最新录音讲话露面,使谣言不攻自破。生死不明的本·拉登,就像一粒投向水面的小石块,时不时就给世界一个“小震荡”。 法国人的“猛料”一面世,立刻引出法国总统希拉克、美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的官员表态,说有关消息未获得证实。沙特政府更是针对该消息发表声明说,有关说法“无凭据可证实”,彻底否定了法国人的说法。 就连卸任多年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没放过这条消息,他在电视上说自己当政时“差点儿就捉住了本·拉登”,意在为共和党人攻击他反恐无作为辩护。 无独有偶,就在消息公布2天后,美国情报机关一份解密报告指出,伊拉克战争激起了新的恐怖主义袭击浪潮,使美国面对更大的威胁。《纽约时报》报道说:“报告总结道,从事恐怖活动的不再只是基地及其附属组织,还有新一代‘自发’成立的细胞组织,他们受基地组织的启发,但并不直接听命于本·拉登或其副手。” 这些恐怖分子只是彼此互通信息,利用5000多个极端分子网站交换想法、信念和策略。他们再也不必以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作为活动据点。很多恐怖主义分子已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手段对全球性的信息、金融和思想流通加以利用。他们还提高了在行动策划、通讯、制定目标和宣传等诸多领域中的技术能力。 按照美国人的统计,世界上已经冒出1000多个恐怖组织。2001年“9·11”事件发生时,基地组织只有7500人,而到了2005年,隶属该组织的成员已扩大到7.5万人。过去的2005年是恐怖主义活动最猖獗的一年,造成6872人死亡;今年上半年发生恐怖袭击350余起,造成6000多人死伤。 另据美国国务院发布的《2005年度全球恐怖主义形势报告》指出,基地组织已不再是4年前的那个组织。国际社会的努力基本上成功阻止了基地组织把阿富汗作为自己的庇护所,挫败了它的行动,其领导层中很多人被抓获或击毙。 然而,该组织善变且顽固,其核心领导层中的一些重要成员还未被消灭。基地组织日益加强了对意识形态和宣传活动的重视,导致与伊拉克境内的基地组织(以扎卡维为首)以及全球各地的基地组织进行合作。 上述信息表明,对极端恐怖主义来说,本·拉登已基本完成其“历史使命”,他的客观存在,或者更严格地说,他的“人间蒸发”将是无限期的,他已经成为一个激发恐怖主义和原教旨主义的象征和标志。而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恐战线来说,本·拉登除了成为反恐的“理由”之一,还成为或将成为他们顺手拈来的政治道具。 反恐无法靠单纯的军事手段达成,而需要反恐阵线中的各国更加紧密地合作。有专家认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的产生并非是军事原因造成的,而是有着极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根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也是西方文明给伊斯兰国家带来的全方位的压力所导致的,是西方文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传统习俗等方面对伊斯兰世界的全面颠覆所导致。 即使抓住了本·拉登,即使本·拉登这样的顶级大头目死了,恐怕也不会改变长期耗下去的格局。-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