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新闻中心

导语:2008年9月27日16:43,世界航天史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一刻,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中国人走出中国人自主研制的航天飞船,进行包括科学实验在内的出舱活动。“神五”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俄、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科技的国家;今天翟志刚走出飞船轨道舱舱门的那一步,标志着中国又成为了继上述两国之后第三个能够进行飞船舱外活动的国家。

导读:从神五首次实现飞天梦,到神六多人上天,再到神七,我们实现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一步步走来,一个个突破!

出舱纪实

出舱步骤准备

出舱步骤准备 → 出舱

出舱

出舱 → 活动

返回

返回 → 复压

出舱活动

航天服解密

行走方式

自主式行走
    执行神七太空行走的航天员将不系带行走,即自主式行走,航天员在出舱时携带一套载人机动装置,通过控制火箭的方向和推力进行太空行走。[详细]

神七航天员太空行走模拟图

行走时间

神七航天员将太空行走半个小时到一小时。[详细]

工作内容

·适应太空行走如何“走”,如何出去、定位等;
·在太空真空环境下做些实验,包括放飞一颗伴飞小卫星。[详细]

小卫星介绍

·可近距离监测“神七”飞船
·安装有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三维立体外景照片和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详细]

航天员出舱太空行走全程

神七太空行走训练视频

独家训练视频:

太空行走训练方法

航天员进行太空行走训练(失重训练)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失重飞机,二是利用失重水槽。

利用失重水槽:


在地面可以用中性浮力水槽产生的漂浮感觉,模拟训练航天员在失重时进行工作和维修。[详细]


发现号宇航员水下训练照片

美水下训练基地

美国宇航局训练基地“水瓶座”长14米宽3米...[详细]

俄宇航员培训中心星城

加加林培训中心

加加林宇航员培训中心(星城)兴建于加加林进入太空的前一年…[详细]

利用失重飞机:


它可以完成抛物线飞行,形成15-40秒的微重力时间。使航天员感受、体验和熟悉失重环境,在失重的时间里可以做各种试验,如吃东西、喝水、穿脱衣服、闭眼与睁眼的定向运动,甚至可把一个舱体搬进机舱中,还可以进行人在失重的时间里从舱体爬出来的试验,训练太空的出舱活动。[详细]

导读:人要离开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必须使用复杂的出舱活动系统硬件,它包括气闸舱、装有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的舱外航天服和载人机动装置,其中任何一个出现故障都会有危险。

气闸舱:航天员在气闸舱内主要是穿舱外航天服和吸氧排氮

气闸舱是载人航天器中供航天员进入太空或由太空返回用的气密性装置,是航天员出舱进入太空不可缺少的缓冲区。


作用

·航天员进入真空之前,气闸舱起到适应作用

·保证飞船的气体在舱门打开时不能全跑掉[详细]


结构

·气闸舱一般有2个闸门:与座舱连接的内闸门和可通向太空的外闸门...[详细]


进出气闸舱步骤

·首先将穿好航天服,同时充分吸氧...[详细]

·出舱时先走出内闸门,然后关闭内闸门,把气闸舱内的空气抽入座舱内,当气闸舱内和外空压力相等时就可打开外闸门进入太空了。[详细]

幻灯:穿宇航服

名词解释:吸氧排氮



航天员在减压前,预先都要吸进纯氧,即在纯氧环境中停留一定时间(2~4小时),使体内氮气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为吸氧排氮。


一般在纯氧环境中吸氧排氮4小时后,大体上可以使人体内的95%以上溶解的氮清除掉,这样就大大减少发生减压病的机会。[详细]

舱外航天服

舱外航天服实际上是最小的载人航天器,是航天员走出航天器到舱外作业时必须穿戴的防护装备。


功能


·具有舱内航天服所有的功能

·增加了防辐射、隔热、防微陨石、防紫外线等功能,在服装内增加了液冷系统(液冷服)

·配有背包式生命保障系统。[详细]


结构


·主要由外套、气密限制层、液冷通风服、头盔、手套、靴子和背包装置等组成


·气密限制层作用是保持服装气密...


·背包装置,又称便携式生命保障系统,能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二氧化碳...[详细]

背包装置:

安全带:提供生命保障功能,起保险绳的作用

机械臂

凤凰号练习机械臂撒土方法

由于太空作业环境条件的十分苛刻,而作业的精确要求又极高,因此,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机械臂来帮助或代替宇航员,完成一些微小设备的运输和安装任务。

1965年3月18日:列昂诺夫的人类惊险绝伦第一走

列昂诺夫

列昂诺夫

列昂诺夫返回到了飞船舱口,可等待他的却是非常可怕的一幕:由于宇宙中的压力过小,太空服变得异常庞大,已经无法穿越相对狭窄的舱门,就是说,他无法回到飞船中了。

列昂诺夫浑身发冷,头昏眼花,脉搏跳动达到了每分钟145下,呼吸的频率增多了一倍,体温也上升到了38℃!

他对着话筒向留在飞船里的同伴帕维尔·别利亚耶夫失声喊道:“我回不去了!”接下来一次次徒劳无益的尝试使列昂诺夫几乎完全丧失了信心...[详细]

1965年6月3日:美国首次太空行走

宇航员怀特

1965年6月3日,埃迪·怀特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太空行走的人。

这次太空行走同样出现麻烦,返回飞船时,他遭遇舱门锁失灵的麻烦,经过紧张的修理,他回到舱内时也已经精疲力竭。[详细]

在埃迪·怀特的第一次太空行走期间,他还丢失了一幅手套。在随后一个月中,手套以时速1.75万英里在太空飞行,成为有史以来最为危险的服装用品,直至它几个月后在地球大气层化为灰烬。[详细]

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漫步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视频: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点18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那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之传遍世界。

但几十年来,质疑美国宇航局造假的声音一直也没停息。2000年7月中旬,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登月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详细]

2007年11月3日:史上最险太空行走

2007年11月3日,美国航天员帕拉金斯基完成历时7个多小时的太空行走,成功修补了一块太阳能电池板。由于电池板依然带电,而且破损点距离工作舱足有半个足球场远,帕拉金斯基要“走”上近一个小时,英国《泰晤士报》曾评论说这次任务是美国航天史上最危险的太空行走。[详细]

太空行走的风险

太空行走比较危险,有几个因素,一个是太空的环境因素,第二个是气闸舱的因素,第三个舱外航天服因素,第四个机动装置的因素,第五个人为的因素。

·太空环境因素

太空垃圾

太空环境非常恶劣:没有气压和氧气,阳光下温度高达120度,背阴处温度低于零下100度,还有大量的宇宙辐射。而且,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如无保险措施,很容易丢失。[详细]

·气闸舱因素

上升-2号飞船气闸舱

1993年12月,航天飞机STS-61上的舱门出现关闭障碍,影响航天员的太空行走。[详细]


1996年11月,航天飞机STS-80上气闸舱的舱门也出现问题,由于舱门闩启动器被一颗松动的螺钉卡住,气闸舱门不能打开,航天员出不了舱。[详细]

·舱外航天服因素

上升-2号飞船气闸舱

1982年11月,在航天飞机STS-5飞行中,一名航天员由于出舱航天服故障,太空行走被取消。[详细]


1984年4月,航天飞机STS-41C上的航天员遇到“尿污染问题”。这次太空行走的主要任务是维修卫星,但由于载人机动装置停靠位置不当,未能固定住需要维修的卫星,维修任务失败。[详细]

·机动装置因素

由于氧气罐压力减少,麦克-芬克上演的太空漫步只维持了13分钟,这是时间最短的国际空间站太空行走。[详细]


·人为因素

1985年4月,航天飞机STS-51D上的一名航天员,在太空行走中出现人为失误,他不小心走过航天飞机的机翼,差一点儿不能返回座舱。[详细]